APP下载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6-03-03范梦悦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大学生信息

范梦悦 吴 越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范梦悦 吴 越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理想信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在当代大学生价值引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间的碰撞交流愈加频繁,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新媒体的应用更是加速了这种发展进程。作为“数字化生存”的第一代体验者,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造成双重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拓展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平台,创造自由环境,创新工作机制;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多元化、模糊化。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新媒体 理想信念 影响 对策

一、概念界定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继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数字形态,具有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便捷性、多元性等特征。

理想是一个多层次的统一体和复杂的价值目标体系,是对价值的认同和追求,是对未来美好社会主义的向往。信念同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并将某种思想理论付之于实践。1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一。2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内在需求和巨大精神能量,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是新媒体形势下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新媒体·新机遇·新挑战

1.新媒体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新机遇

(1)新媒体有利于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空间和渠道

新媒体独有的交互性、快捷性、虚拟性、以及开放性、多元性等特征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新的契机。一方面新媒体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拓宽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利于突破传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新媒体有利于促进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宣传和开展,切实保障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信息能够及时有效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使理想信念教育的信息增加,也使得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从静态变为动态,从平面走向立体,3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理想信念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利用新媒体平台大规模地呈现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公布与理想信念相关的学习文件和领导人重要讲话;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教育相关的信息,培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2)新媒体平台为理想信念教育创造自由的环境

传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灌输等方式进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容易被忽视。而新媒体则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造出一个更自由、民主的环境:一方面新媒体具有虚拟性与隐匿性等特征,虚拟空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身份、地位、权威等各方面的差异,能有效减少面对面交流的尴尬,使大学生敢于充分表达自我观点,有利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交互性特征颠覆传统单向教育模式,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里,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得到有效提升,个性发展和情绪需求得到充分满足。面对和理想信念教育相关的内容时,大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见解,讲明自己的疑惑,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这样一个思考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和理解。除此之外,教育者也能够通过新媒体及时掌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所处的状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具亲和力和针对性。

(3)新媒体有利于创新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机制

新媒体推动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在内容方面,更贴近学生、贴近实践、贴近生活。当代大学生作为“数字化生存”的首要体验者,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已深深烙上新媒体的印记。教育者能够充分利用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借助新媒体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寓教于乐,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如教育者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借助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使用的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呈现;培养大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吸引大学生及时关注,表达个人观点,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的良性交流;利用新媒体通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传播理想信念教育信息,以便大学生及时接收来自新媒体平台上的多元化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新媒体给理想信念教育带来的挑战

1.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受到来自新媒体的冲击

传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权威性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话语权,选择合适内容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而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让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更具备自主性;但另一方面则弱化了理想信念教育者的话语权,使信息传播逐渐脱离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权威掌控。新媒体信息良莠不齐,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流信息很容易被其他网络声音淹没。大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挑战精神,正处于个体价值观逐步稳定和定型的关键时期,也是理想信念教育从思想认识走向实践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很容易被外界信息所左右;甚至部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怀疑态度,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2.新媒体环境易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误导

新媒体的交互性与开放性一方面保障了大学生的话语权,使人人都可以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但另一反面也降低了信息的准入门槛,使各种信息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入大学生的认知领域,以致新媒体信息真伪难辨,存在着“高产量、低品质”的弊端,一定程度上引起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足,诚信意识淡薄、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等问题。此外,“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见证了传播技术和手段的革新,也意味着政治传播、意识形态建构的目标群体越来越庞大,领域越来越广阔,方式越来越灵活,渗透越来越深入,管辖越来越困难,影响越来越长远”4。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国家企图借助新媒体对我国青年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再加上大学生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相关的信息的辨别能力低,警惕性低,导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着“分化”、“西化”、“俗化”等不良倾向。网络环境中各种思想观点、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规范相互掺杂,真伪难辨,易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误导,进而增加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难度。

3.对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今社会文化价值观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代大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信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雄厚的新媒体技术,采用手段丰富,形式隐蔽的方法,大肆宣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极具“诱惑”的社会福利及所谓的“民主自由”。这种潜移默化的信息输出极易引发大学生的认知偏差,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美好幻想的同时,对本民族国家的现状不满,产生心理落差,在我们发放的1176份调查问卷中,关于面对网络上崇洋媚外的现状,是否应增加对西方国家社会问题的研究和报道,18.45%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65.48%大学生认为有必要。针对这样的现状,对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应对策略

新媒体平台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这把“双刃剑”既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也给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高效率地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思路

高校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理想信念教育相关的红色网站,多个部门进行全方位配合,形成从学校到学院的新媒体网络平台。线下工作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线上工作更加侧重活动的宣传和监督,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系统化。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线下号召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的宣传者,通过网站主页、微信、微博等方式主动宣传,让线下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线上新媒体平台进行展示,扩大活动影响力,让更多的大学生去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相关的内容;活动监督者跟踪了解活动的整体状况和学生的接受程度。通过整合获取信息,密切与其它部门的交流,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实现活动效果的最优化。

2.进行与大学生实际相贴切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高校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时,要关注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面对的实际问题,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不能把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作为一种形式上的任务去完成,应视其为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过程。关注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学生所处的环境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其认知上的偏差。包容地对待开放的网络空间和多元化的世界,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5同时,要加强中国近现代史和国史、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和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原因与历史必然性,6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3.提升新媒体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加强网络舆情监管

为保障新媒体环境下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网络环境。提高新媒体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警惕他国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渗透,提高对信息的甄别筛选能力。新媒体工作人员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能够直接和学生对话,传播理想信念教育信息,因此,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新媒体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批工作能力强的新媒体工作人员,才更容易抢占舆论先锋,控制好舆情,及时进行监管。在发放的1176份问卷中,在如何处理新媒体平台上关于党和国家的负面信息方面,52.21%的大学生认为相关部门进行理性地引导讨论,42.18%的大学生认为要针对不实观点进行具有说服力的驳斥。采用合理的舆情处置方式应对负面信息,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引起理想信念教育的共鸣。

4.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学会合理利用新媒体

充分发挥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作用,应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对媒介的认识、解读思辨、反应和利用能力。为提高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一方面各高校应及时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范畴,以选修课、知识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准确认识新媒体对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的双重影响,理性认识新媒体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避免被其物化,沦为新媒体的奴隶;另一方面大学生应培养自身的怀疑精神,提高自身理性分析判断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媒介重构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但媒介呈现的世界并不完全是现实本身;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事当前,先问真相,再说是非,后评厉害,充分发挥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影响。

[1]吴潜涛 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 教学与研究[J]教学与研究 2011.4

[2]骆郁廷,史姗姗 “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J]思想理论教育 2013,17:38—44

[3]王莲华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 [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42(3):108-116

[4]尹晓敏 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的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 2011(2)

[5]吴晶、胡浩 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N]新华社 2016 12 08

[6]王易、宋友文 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道德与法研究 2011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大学生信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