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

2016-03-03涂卫红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多媒体

涂卫红

(江西省奉新县冶城职业学校 江西宜春 330700)

浅析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

涂卫红

(江西省奉新县冶城职业学校 江西宜春 330700)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现代教育中教学手段的更新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关键性阶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既能体现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生动活泼,也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历史理论,接触大量的历史史实。

多媒体技术 历史教学 利弊

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创设较真实的历史情景导入,能刺激学生好奇心,“鲜活”课本知识。良好的课前预习指导,能启动学生的兴趣,“盘活”课堂气氛。有效的自主探究,能极大的调动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多样课后总结,能引导学生反思,“拨活”学生能动性。让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1]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它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成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成为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2]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史实,体现了实效性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时,通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创设认知情境;播放“秦灭六国”的Flash动画,配以战马奔驰的音响效果,使学生认识统一的历史过程;展示战国时期不同的文字和货币图片,使学生感知统一措施的必要性;展示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图片,使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对万里长城的感知等,这样,学生就接触了大量的史实,对教材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在初中历史采用的是北师版的教材,这个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经过,忽略历史时间,侧重知识的趣味性,淡化偏、难、死的知识的出现,理论性不是很高,它的编写符合初中学生重直观感受,逻辑分析能力不足的心理特点。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演示教学是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科学证明人脑是有分工,左半球负责语言、数字、逻辑等信息;右半球负责处理图象、模型、音乐等信息。多媒体教学可使大脑思维效率加速,比较传统教学方式,更能够充分发挥大脑的功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上历史课也如此,一段声形并茂的历史画面很容易引起学生历史的欲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本来看不见的历史时间变成看得见的东西,本来看不清的历史空间变成看得清的东西,从而有效地缩短时空差距,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表象和时空概念,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例如:将电影《鸦片战争》中的某些画面,将电影《开天辟地》中的一些片段,将影视片《中国命运的决战》、《开国大典》中的精彩镜头等制作到历史课件中去,有的一分钟,有的几分钟,有的是场景,有的是三维动画,把它们分别用于历史课“鸦片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人民解放战争”等章节的课堂教学,这些内容重现了生动传神的历史画面,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精彩的画面,让学生走入了过去的时光,重温了历史事件,这样历史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此时教师再适当旁白,巧妙设问,学生为了寻求答案则会出现议论、看书、思考的活跃场面,这样取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可以创设情景,使历史知识生动形象

多媒体演示能够通过图片、音乐、图象、录象、 fl ash等等方式把原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画面重现,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丰满化。比如:在讲授《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赵匡胤画像,并用 fl ash再现了陈桥兵变的历史史实,通过制作的拼图、图片转换配上音乐、欣赏歌曲和精美的画面以及战争的线路演示等等,使原本枯燥的民族关系内容变得活跃,使原本死气的课堂完全活跃起来,并且,通过多媒体的使用,真正达到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每一个学生都真正认识了民族关系,学生学的明白,思路清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精心设计情景,再现历史知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过去教学中单靠教师讲述历史情景,现在就有点乏味了,如今多媒体的演示教学可图文并茂、声情兼具的再现历史情景,并且结合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如亲临现场,深切体会历史。比如在讲述《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引用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压力,以及当时周恩来在此情况下所取得的外交成就,简单清晰,直接明了。在教授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内容时,利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有关视频,再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中国是如何重返联合国的?” ,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更能感受当时的情况,从而使其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受到了心灵的震撼,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四、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难点,培养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历史课中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成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界面,这样动静结合,声像结合,有助于突破、解决知识的难点,强化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演示,诱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和强化记忆,诱导他们去寻找并发现错误所在,最终获取正确的结论。这样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优化历史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交流更加充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1]周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J].20074.

[2]张文军.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