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6-03-0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意识初中语文思维

刘 容

(四川省邻水县九龙镇中学 四川广安 638510)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刘 容

(四川省邻水县九龙镇中学 四川广安 638510)

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中包含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思路的舒展。本篇文章将主要从问题意识的含义、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的培养策略三方面来谈一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语文 问题意识 培养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个体差异。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根据初中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建立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在人的认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是现象,并且通常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也称为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1]

二、学生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

学生问题意识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缺乏问题意识。由于学生过度依赖教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论证的讲授方式,学生容易养成只听不思的习惯,学生习惯于老师给出的现成答案。而语文是一种靠文字和语言组织形象与逻辑的一门学问,它需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合理想象,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创造力,这样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2]

2.不敢提问。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由于害怕由于提问不当而遭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轻视和嘲笑,再加上可能存在的自卑和紧张心理,因而很容易埋藏自己有疑惑的问题,也很难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遏制了他们不断发掘问题不断提出问题的想法。

3.没有内容可问。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或者理解能力弱,甚至缺乏活跃的思维能力,因此无法有理有据地提出问题。这部分学生需要从基础下功夫。语文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的学科,基础打牢是这部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1.寓教于乐。建立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个民主而轻松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更容易发散学生的思维。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植根于现实,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富于创新活力的,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拥有爱国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中华民族文化智慧和传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2.学生独立阅读。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国民素质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的核心就是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一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相当于是学生的基本功。

3.教师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我国教学方法最常见的是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虽然这种条分缕析、广征博引的方法能让学生在短时间系统接受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以在讲授法中要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谈话法。谈话法也称为问答法,它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者巩固知识方法。谈话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的殿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尤其是启发谈话,通过向学生提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识,不断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最后要多用讨论法,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不断开拓思维,互相启发,相互理解。教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用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断培养其问题意识的形成。教师灵活运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这三种常见的国内教学方法,再结合国外常用的探究研讨法、暗示教学法等,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思维。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其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有利于学生打开想象力的大门。第三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第四是结合语文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最后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比如说人教版《岳阳楼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处于范仲淹当时的情境会怎么想怎么做进而深刻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5.教师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甚至进而解决问题。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整个问题意识的培养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退居幕后的地位,而把主动权交给的学生,让学生担当主体地位。教师要交给学生理解问题的方法,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其次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案,选择恰当的问题解决操作步骤。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这能够使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积极地进行语文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1]张良天.初中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意识初中语文思维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