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政治教师如何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

2016-03-03陈忠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少先队家校德育

陈忠福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第一小学 贵州安顺 561100)

浅谈政治教师如何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

陈忠福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第一小学 贵州安顺 561100)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本文着重从一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二是通过家教影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重视家校结合的教育功能;三是通过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四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四个方面的德育教育进行阐述。

小学德育 教育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古以来,学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要学会知识,首先要学会做人。教给一个孩子知识容易,教一个孩子如何做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一个人,无论他学习多好,成绩多优异,如果思想作风不好那教育都等于零,甚至更糟。而且,越是聪明,学历高的人思想作风不好,对国家人民的危害也就越大。加之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受了一点小挫折就想不开,往往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所以,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潜移默化中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如在《品德与生活》课上可以增强学生品德素养与生活经验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注重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学生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二、通过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发挥家庭学校相结合的德育教育功能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家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功能。

三、通过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少先队教育活动中,没有正规的课堂教学任务,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需要多组织一些学生乐于接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让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在丰富的体验过程中潜移默化深植他们的内心。让他们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而将德育目标内化为基本素质。

一是抓好“四个一”少先队常规教育。举行好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通过“国旗下讲话”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办好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全方位地报道校园里的少先队有趣的人和事,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使红领巾广播站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之一。办好每学期组织的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

二是少先队礼仪教育。开展礼仪教育是对队员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少先队活动的列队、报告、请示、出旗、奏乐、少先队员崇高的敬礼、胸前鲜艳的红领巾、“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呼号、激情昂扬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少先队组织凭着自己特有的活动程序,让队员在星星火炬的旗帜下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洗礼。

三是成立少先队员活动中心、图书室;队角:图书角、卫生角(健康角)、红领巾信箱(知心姐姐)等。少先队活动是少年儿童自己的活动,愿我们能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学校中的组织作用,让少先队活动成为实施德育的多姿舞台。

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的德育教育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思想才会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为了让各种美德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扎下根,我们要根据周围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和儿童特殊的童年世界,对学生开展一些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一是实践内容要面向儿童的生活。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许多极具生活情趣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关心他人、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等美德像种子一样悄悄地在学生的心灵中扎下根发芽。例如:为了让他们学会关心父母,体贴他人,在母亲节到来前夕,我们在同学中开展了“我为妈妈做件事”和 “感恩父母”等系列活动,要求同学们要尽自己所能,积极主动地为父母做一件事。可以是为父母洗一双袜子,也可以是吃完饭主动地为妈妈倒杯水,还可以是为爸爸献上一首歌,为妈妈画上一幅画,给妈妈擦擦皮鞋。在为父母做事的过程中,学会了关心和体贴父母。

二是实践活动的形式要具有趣味性。指导小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适合小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参与,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美德也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例如,为加强对小学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结合,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可以开展“小学生走进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热爱社区、为社区做贡献、美化社区环境,同时也增长各方面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活动,既增长了同学们的劳动观念,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坚强意志,使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对他们在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

三是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具有持久性。实践证明,人的行为习惯需反复训练,即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复杂过程,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真正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所以引导小学生进行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坚持一个持久性。这就需要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加强检查,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直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养成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

总之,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只是属于起步阶段,我们仅仅靠学校和课堂上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猜你喜欢

少先队家校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