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自主游戏“畅通无阻”
——浅谈幼儿自主游戏的流通策略

2016-03-03徐银燕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

徐银燕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幼儿园 浙江绍兴 312300)

让幼儿自主游戏“畅通无阻”
——浅谈幼儿自主游戏的流通策略

徐银燕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幼儿园 浙江绍兴 312300)

自主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十分重视自主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多元化材料,通过调整区域设置空间,关注幼儿的流动和材料的流通,引导教师认真观察分析、优化调整,运用多样化指导策略,使幼儿的自主游戏突破“瓶颈”,实现游戏的“畅通”,从而在自主游戏中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幼儿身心的发展,实现自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多元价值。

自主游戏 流通 策略

自主性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为直接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游戏过程。[1]

在幼儿园最能给予幼儿自主性游戏机会的场所是区角游戏。在区域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们在关注了孩子游戏自主的同时,开始考虑到制约幼儿游戏自主发展的重要因素——流通。[2]

一、自主区域游戏流通存在问题

1.游戏环境设置 “静止”

虽然区间划分呈半封闭状态,区域空间设置犹如稳坐泰山,一成不变,丝毫不动。但实际上,区域设置长期静止不变,整体区域环境呈现比较封闭,不够开放。

2.游戏材料运用 “单一”

往往一个区域的材料就局限于一个区域的游戏运用。区域材料运用面狭隘,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材料更多作用的发挥,限制了孩子想象思维的发展。

3.游戏幼儿流动“无影”

在区域游戏中,我们往往看到孩子整个游戏时间就是呆在一个区域里,自己一个人操作着,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给人“与世隔绝”的感觉,使游戏失去了“交往”的基本意义。哪怕孩子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他也会忠于职守。区域间几乎没有幼儿的流动。

游戏是幼儿热衷的活动,它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针对以上三大问题,我班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问题学习,始终强调游戏中幼儿的流动和材料的流通。

为此我们围绕开放区域设置,创设“动”态游戏环境;“优”化游戏材料,挖掘游戏材料的价值;运用多样化指导策略,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从而让区域游戏自主畅通,实现游戏的多元化价值。

二、自主区域游戏流通策略

1.创设开放、动态的游戏环境,激发游戏兴趣

正如小鸟飞翔需要蓝天一样,幼儿游戏也需要“空间”。转变教师的观念,解除不必要的“禁锢”规则,打开架在孩子身上的“铁锁”,还给孩子一片可以翱翔的蓝天。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游戏环境。开放、动态的游戏环境能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拥有表达、表现、创作的平台。

(1)解一把枷锁,绘自由大蓝图

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满足孩子的需要,为孩子创设一个逼真的游戏环境,从而调动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激发孩子挑战性。

游戏要以“幼儿为 本”。在游戏前,我们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计划,把我想和谁玩、去哪里玩,玩什么,怎么玩等用不同的表征进行记录,为游戏的开展指明方向。此外,我们还取消了游戏区域“进区卡”定人数的隐性限制,游戏区域的面积由幼儿来决定。游戏区域面积随着幼儿人数的增减而扩大缩小,幼儿可以不受人数、场地的限制,自主、自由地开展游戏。这从一定程度上解除教师的“隐形”控制,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自主。

(2)留一座空城,创流动大舞台

打破区域间孤立的局面,给孩子一个自主的空间,把区域设置从半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为此,我们将桌子、柜子等保持原地不动,将材料分类摆放在固定的储物箱里,让孩子根据自己游戏需要自主选择柜子、桌椅子、垫子、材料等,自由构建游戏场地。区域场地会因孩子的游戏内容变化而不断“更名”,这也从另一层面突破了固定区域名称与内容的传统限制,给孩子更加开放、更加自主的游戏环境。游戏环境随着区域的流动而变得更加生动,为孩子的游戏派生出更多的对话空间。

同时,随着游戏的发展,孩子们的游戏场地在不停地流动,不断地改变。正是这座“空城”的开放,让孩子们大胆地创作、构思、表现,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大舞台,备受孩子们的喜爱。

2.丰富多元、灵活的游戏材料,助推游戏发展

自主游戏能顺利开展离不开游戏材料,这也体现了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物质基础。我们从丰富材料的类型、挖掘材料的多功能性,以幼儿方便去放的方式来摆放材料,使游戏材料“流通”起来,从而带动幼儿在游戏区域间的流动,使游戏“闹猛”起来。[3]

(1)多元收集,丰富游戏材料类型的多样性

在游戏中,材料越丰富,幼儿对材料的选择余地也越大。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收集:一种是幼儿园现有的废旧材料,如废旧报纸、豆腐盒、纸盒等;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零食盒,易拉罐、一次性塑料餐碟等。由教师和幼儿、家长一起收集。在收集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材料分成四类:主题性材料、自然物、废旧材料、半成品。

(2)适时调整,优化游戏材料摆放的适宜性

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行为特点和游戏情况,及时、有序并合理地投放材料,并分类摆放,供幼儿游戏时自主选择 。为改变以往材料、操作工具高高在上的现象,我们将游戏材料摆放在矮一点的位置,这样幼儿才够得到。我们还让幼儿参与材料的分类摆放,并做上标记,以便幼儿在整理材料时知道物归原处,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3)想像替代,挖掘游戏材料的多功能性

中班幼儿在游戏中的重复模仿行为逐渐减少,创造性行为逐渐丰富。他们不再留恋于精美的仿真玩具,转而乐于从低结构材料中寻找游戏灵感。为此,我们在班里设立了百宝箱,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低结构材料,如不同形状的小木块、各种纸筒、吸管、衣架、夹子等。每一样看似不起眼的材料都可能成为幼儿游戏中不可或缺的宝贝,实现幼儿游戏中的奇思妙想。幼儿根据游戏发展需要来此获取所需的替代物或匹配物,也可以根据需要参与材料的更新制作,以求达到更佳效果。这使幼儿从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和束缚中逃脱出来,并消除了各种真实生活的界限。 随着幼儿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增强,他们用百宝箱里的材料变出了各种游戏。

案例:《小刷子》

在娃娃家游戏中,晴晴是妈妈,她抱着兔宝宝说:“起床了,要刷牙洗脸,妈妈帮你刷牙吧!”可是,晴晴在区域的各个角落寻找了一遍都没有找到牙刷。这可怎么办呢?正当晴晴为此着急时,她看到晗晗在百变箱里拿夹子,似乎想到了什么,把小兔往床上一放,也跑去拿了两个夹子回来,她高兴地说:“牙刷来了!”正要刷牙,突然发现一个夹子太短了,得两个夹子才行。这时,她才发现另一个夹子是坏的,只有半个。晴晴并没有放弃,而是把它们夹在一起,反而更加像一把刷子。“上面刷刷,下面刷刷”晴晴边说边给小兔刷牙。不一会,牙齿刷好了,晴晴就用“牙刷”给小兔刷刷毛,动作轻柔,很投入、很细致。

原来这个夹子在孩子眼中是一把刷子。案例中,晴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百宝箱中寻找到了适合的替代品,并对“夹子”这个替代品进行了加工,使之变成逼真的“牙刷”,为幼儿游戏情节的深入打下了基础。由此可见,小小的一个材料的巧妙提供和运用,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而且加大了游戏材料的流通,提高了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以往这些材料会根据不同的区域而分开放置,只属于所在区域使用。现在,我们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旨在为每个区域提供便利,需要时,随时可取,从而实现材料的流通。

3.运用开放、多样的指导策略,提高游戏水平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的流动对游戏的流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尝试运用开放、多样的指导策略来加强幼儿在游戏中的流动性,从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实现自主游戏的畅通。

(1)开放性提问干预,推动游戏进展

适时提问可以鼓励幼儿去思考、尝试其他方法,运用象征性材料或发展出新的游戏主题。开放性问题可以挑战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在教师稍作引导的情况下,就能自己想办法,成功解决问题或是获得有趣的发现。

案例:《东方明珠塔》建构区,辰辰、文文和豪豪三人合作在搭东方明珠塔。你一块砖,我一块砖,层层往上叠,越叠越高。文文踮起小脚,伸直了手臂,使出了全身力气才再上面又放了一块砖。接着,他又去拿另一块砖头,准备放上去。“小心哦!如果你再这样去放上一块,可能会发生什么是事情呢?”听到我的话,一旁的豪豪大声说:“不能再放了,那样可能整个塔都会倒掉的,我们就白搭了!”辰辰说:“可是东方明珠塔很高的啊,我们要继续往上搭。”“你们觉得需要什么东西来帮忙呢?”我问道。豪豪立马说:“我知道了!” 说完,他去搬了自己的小椅子,然后站在小椅子,让文文给他递砖头。很快,又够不着了。我给予了小小的提醒:“你们找找看,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比这把椅子更高的呢?”三个人东看看,西望望,文文兴奋地说:“我找到了!老师的椅子!”说完站在大椅子上,又搭高了几层。我疑惑地问:“东方明珠塔下面是有圆圆的三个球的,上面有一个大球的,这些球,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豪豪听后立刻去其他区域找来一些圆形的水果,然后一个一个地放上去,笑着说:“这样不就好了吗?”

由此可见,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中,等时机成熟了,开放性问题是不错的选择。

(2)多途径生活体验,丰富游戏经验

幼儿年龄小,经验不足,对幼儿的游戏活动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使游戏活动也会变得枯燥无味。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而游戏主题、角色、材料都与孩子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这就需要让孩子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生活,从而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提高游戏水平。

①任务驱动式的家园合作

在造婚车的游戏中,我们采用家庭小任务认领的方式,引导家长与幼儿开展亲子互动活动,让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爸爸汽车的排气管,从而丰富其对排气管的结构认知,在游戏中正确安装“排气管”。

②社会体验式的实地参观

在造婚车游戏中,孩子们对“加油”产生了许多困惑,大家各抒己见,难以达成一致认识。教师通过让孩子参观加油站,体验加油过程,从而丰富其对汽车加油的认知经验,引导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

案例:《加油》

镜头1:婚车马上就要出发了,呈呈说:“哎呀,汽油快没有了,哪里去加油呢?”“去加油站啊!”可是这里没有加油站。贝贝想了想说,“我有办法了!”很快,他在建构区建了一个简易加油站,中间放了一个食油桶。可是,怎么将这汽油加到轿车里呢?宸宸说:“要用那个枪的!还要有管子的!”两人分头去找来了玩具手枪、PVC管。贝贝和晶晶一起将PVC管连接插入车里,宸宸说:“管子不可以直接插进去的,要用枪的!”贝贝说:“这样也可以的啊!”两人各抒己见,进入了僵持阶段。

镜头2:参观加油站后,孩子们达成共识。游戏有了新的进展:宸宸用软管代替了pvc与枪连在一起,搭了个立式油箱,并在“油箱”上装了个刷卡器。贝贝把卡往刷卡器上一放,提起油枪,打开油箱盖,对准油箱一按,嘴里还发出“嘟嘟嘟嘟”的声音。加油完毕,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开着婚车去接新娘了!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实地参观的社会体验,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了游戏水平。孩子们不再是单纯摆弄游戏材料了,而是建设性的方式使用材料,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3)多形式材料调整,创新游戏玩法

丰富的游戏材料,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方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思维,不断创新游戏玩法。

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参与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改变。如果幼儿游戏的内容很丰富,幼儿参与度较高,游戏兴趣也很高涨,很少出现行为问题,此时的材料暂时无需改变,因为材料和游戏空间被很好地利用起来了。当幼儿不愿选择某个游戏区玩耍或者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个区域,那么就要变换材料以便为幼儿提供新的游戏的可能性,从而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游戏水平发展。

①定期更换游戏材料。

周期性地更换游戏材料能激发幼儿对某个游戏区域产生更多的兴趣,有助于幼儿进行多种多样的组合型游戏。如在建构区投放玩具汽车、pvc管和海洋球,孩子们便玩起了“马路上的汽车”、“停车场”、“碰碰车”等游戏,较好地促进了孩子思维的发展,创新了游戏玩法。

②提供使用材料的新颖方式。

我们通过同伴学习、经验介绍、最佳创意玩法评比等形式来引导幼儿挖掘材料的多种玩法,鼓励幼儿进行材料的创新组合。必要时,教师参与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游戏。

(4)多样化信息表征,提高游戏流通

表征,就是通过书写、绘画或照片在纸上

记录,让幼儿的游戏进一步具备高水平的特点,流通更顺畅。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运用数学表征、照片记录、口述表征、书画表征等多种形式来促进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加强游戏的流通性。

①数学表征

数学表征是丰富幼儿游戏的一种方式,通过几何图形、数字符号进行表达。在游戏中,数学表征更多地呈现在超市、餐厅、理发店等,如价目表、促销广告、优惠卡等等。免费卡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案例。

案例:《免费卡》

熠熠是餐厅里的老板,他正在给顾客发卡,边发边说:“这是免费卡,可以免费来吃哦 !”我走过去,他递给我一张,说:“徐老师,这是免费卡,可以免费吃的,不用付钱的!”我接过卡片问道:“可以免费吃几次啊?”他摇摇小脑袋,左右晃动身子,“嗯……,8次!”“哪里可以看出这张卡能够免费吃8次呢?” “卡上有数字啊!”熠熠说。“每张卡上的数字都不一样的,我怎么知道哪张卡是8次的呢?”我又问。熠熠想了想说:“那就在上面写上数字8卡吧!”估计他不会写数字8,接着自言自语:“还是画8个圆圈吧!”说完,便在卡上画了八个大小不一的圆圈。一张新的免费卡诞生了!

于是,熠熠叫来正在理发店洗头的宁宁和天天一起帮忙制作免费卡。

我在餐厅用完午餐,去熠熠处付钱,“老板,付钱!”说着把免费递给熠熠。熠熠拿着卡在“机器”上刷了一下便递给我,“好了,谢谢光临!”“老板,我怎么知道你刷了多少钱啊?”“这是免费卡,刷了一次啊!”“我从哪里可以看出已经用过一次了呢?”“在圆圈上画个X啊!” 说完就把卡拿过去,并在卡背面的圆圈上画了个X,递给我: “你看,是不是啊? 还有7次可以免费哦!”

不久,餐厅推出了“送货上门”服务,消防队、理发店、娃娃家等地方都有了美味、方便的免费工作餐。熠熠一会是老板,一会是送货员……随着“免费卡”的诞生,幼儿的角色在不断地变化。不同区域的孩子们流动起来了,游戏也逐渐“火”起来了!

②书画表征

幼儿通过绘画和书写来进行游戏中的表述活动,他们会用最好的办法,运用小肌肉动作操作不同类型的工具,在纸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会尝试使用文字符号、图画组合等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 ,向大家展示。这些书画表征的内容非常丰富,有表达区域游戏规则、游戏过程、广告、海报等等。有了这些表征,幼儿的互动,区域的流动更加频繁,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入,游戏水平越来越高。

案例:《节目单》

针对表演区几个节目同时开演,幼儿出现争吵、碰撞等现象,我们开展了大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制作一张节目单,来确定节目内容和表演顺序。于是,热衷于

表演区的孩子们纷纷动手画起自己喜欢的节目,然后剪下来,按顺序粘帖、排列。经过一段时间,两张截然不同的节目单正式出炉了!一张是歌舞表演节目单,一张是童话剧表演单。

有了节目单,孩子们会根据节目单上的顺序,一个一个地上去表演,不表演的时候,他们会做一个文明的小观众或者去其他地方游戏。当下一个节目的表演者不在场,好朋友会去其他游戏区域找,并告诉她,“轮到你表演了,快点!”要是找不到,他们会邀请新演员上台表演。

“节目单”作为书画表征形式的一种,不仅使表演区井然有序,而且使不同游戏区的孩子有了更多的交流。

由此可见,表征让区域“活”起来了,使幼儿“动”起来,游戏大道畅通了!

总而言之,开放、动态的游戏环境,丰富、流通的游戏材料;融入教师、幼儿积极的流动,游戏真正地走进了教师的心,教师真正地走进了幼儿的游戏世界。游戏这个大心脏终于 “动”起来了!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李季媚,冯晓霞,人民教育出版社

[2]《走进游戏 走近幼儿》,徐泽民,洪晓琴,上海教育出版社

[3]《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盖伊,格朗兰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区域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分割区域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区域发展篇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