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全面护理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研究

2016-03-03游爱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下肢剖宫产血栓

游爱民

产后全面护理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研究

游爱民

目的 探讨全面护理模式在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6例行剖宫产术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B组予以基础性护理干预,A组在B组基础上予以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产妇静脉血流峰速、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优于B组(P<0.05);A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针对行剖宫产产妇积极予以全面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可广泛应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剖宫产;全面护理

在临床妇科中,剖宫产后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为常见,若不能及时予以治疗,会给产妇造成较大伤害,严重可造成栓塞脱落进一步形成急性肺栓塞,对产后恢复有严重影响,严重可危及其生命[1,2]。产妇下肢静脉血流滞缓,加之长时间卧床,下肢肌肉松弛而导致血液高凝,诸多因素结合造成剖宫产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会出现继发性静脉曲张等[3,4]。作者选择采用全面护理,分析其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产妇均自愿参与本组实验,且均完全知情,产妇接受产前全面检查均正常,为足月妊娠,无血液高凝史,无以往剖宫产史。所有产妇剖宫产术均成功,产妇与胎儿各生命指标均正常。排除标准:有严重妊娠合并症、心脑血管相关疾病、产妇精神状态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症、产妇思维模式障碍等。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将产妇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A组产妇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9.5±3.6)岁,体重46~80 kg,平均体重(56.8±9.7)kg;B组产妇年龄23~33岁,平均年龄(28.8±3.4)岁,体重45~78 kg,平均体重(55.7±8.6)kg。两组产妇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B组产妇在剖宫产术后接受临床基础性护理;A组产妇在B组基础上予以全面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包括健康教育、全面心理干预。及时建立医患沟通渠道,护理人员要掌握好产妇心理变化以及不同产妇的性格特点等,应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对产妇进行有效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等产后出现的负面情绪,同时向产妇讲解产后恢复所需知识,从而增加产妇的自信心,并提高产妇的护理依从性。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做针对性的干预,指导产妇采取正确卧床姿势休息,给予按摩方式,产妇在平卧情况下,需要注意使用软垫将下肢抬起至30°,注意屈曲膝关节15°,从而有利于下肢深静脉血液的回流,予以增加产妇下肢按摩的频率,依次从下肢远端到近端顺序做肌肉按摩,5min/次,注意按摩力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护理前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平均血流速度,并比较分析;操作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产妇出院后2个月予以随访调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血流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A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平均血流速度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血流指标比较 (±s,cm/s)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血流指标比较 (±s,cm/s)

注:与B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护理后血流峰速 平均血流速度 血流峰速 平均血流速度A组 43 25.31±3.10a13.60±1.31a49.22±6.41b32.11±7.63bB组 43 24.28±2.89 13.81±1.50 40.31±5.00 22.70±8.81t0.206 0.342 7.591 6.846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 产妇出院后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率为100%。A组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33%,B组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发生率为13.95%;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B组(χ2=6.098,P<0.05)。

3 讨论

DVT一直被认为较为棘手的并发症之一[5,6],在围手术期对DVT的诊断与治疗相对困难,当前主要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三点:①血流回流过缓;②血液高凝;③静脉壁损伤;围手术期这三个因素会相互影响叠加并协同作用而造成DVT发生率增加,对于临床妇产科中,尤其是剖宫产术后,DVT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轻度者可留下后遗症,严重可导致产妇出现脑部或者肺部栓塞,尤其是肺栓塞,一旦发生可危及产妇生命,在当前认为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下肢DVT的几率较高。在行剖宫产中,因麻醉的应用下肢肌肉易松弛,周围静脉发生扩张,在术后产妇需要卧床而导致下肢活动相对少,静脉血流驱动力就随之降低,血流轴向运动缓慢而致血流回流慢,进而促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8],这也严重影响了产妇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

通过对剖宫产后发生DVT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心理情绪、产妇精神也会对其血液循环、内分泌造成影响,因机体受到药物的影响,再加之产妇在术后非常容易出现紧张与焦虑等负面情绪,继而可严重干扰产妇内分泌,导致机体血液理化成分发生异常[9,10],这也是高凝状态的一个原因。通过全面护理干预中心理干预,并予以产妇健康指导,可以消除其负面情绪,有利于改善血液理化成分,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再者肌肉功能训练的缺乏也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因素[11,12],同时予以产妇生活饮食护理,帮助产妇建立正常健康的饮食规律,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剖宫产产妇予以全面护理,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降低其发生率,可以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1]沈艳萍,陈丽君.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78.

[2]黄淑君.3种方法预防外科手术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154-156.

[3]文佐娟.良好的护理措施对预防下肢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0,7(22):105-106.

[4]于玲玲.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06-207.

[5]沈海浪,李彩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5):442-443.

[6]邹清,李林鲜,杨宇翔,等.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吉林医学,2012,33(18):3982-3983.

[7]付玲.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分析.中外医疗,2013,32(14):161-162.

[8]刘艳,周艳红,陈朔华.培训前后外科护士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知识的调查分析.河北医药,2012,34(20):3180.

[9]单淑凤.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中外医疗,2010,29(12):60.

[10]Wautrecht JC.News in the work-up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Rev Med Brux,2015,36(4):327-332.

[11]岳风玲.剖官产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4):155-156.

[12]张敏,王瑜,应莲琴.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及预防.医学信息,2011,24(6):2431-24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172

2016-03-04]

514500 兴宁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下肢剖宫产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