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儿氯胺酮麻醉苏醒期护理观察

2016-03-03徐洁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氯胺酮躁动苏醒

徐洁仪

患儿氯胺酮麻醉苏醒期护理观察

徐洁仪

目的 探讨患儿氯胺酮麻醉苏醒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60例手术治疗患儿,根据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氯胺酮麻醉方式下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麻醉苏醒期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60例患儿都顺利度过氯胺酮麻醉苏醒期,未出现相关其他严重性并发症,在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后患儿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观察组临床护理非常满意度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术治疗患儿采用麻醉苏醒期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

患儿手术;氯胺酮麻醉;苏醒期护理

氯胺酮麻醉具有诱导快速、镇痛作用强、毒性低、麻醉维持时间短、可重复给药等特点,是患儿手术中常用的麻醉药物。氯胺酮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反流、发热、误吸等,在麻醉苏醒期还可能出现失明、幻觉、抽搐、惊厥等不良情况[1]。研究认为患儿氯胺酮麻醉苏醒期是否可以安稳度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有一定相关性。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生理解剖特征不同,在苏醒期可能出现一些意外[2]。因为患儿在复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相应地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如非计划性拔管、坠床、皮肤损伤等。所以现将本院60例氯胺酮麻醉手术的患儿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手术治疗患儿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氯胺酮麻醉方式下手术,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年龄(4.7±1.2)岁;阑尾切除手术12例、鞘膜积液10例、睾丸下降固定术16例、腹股沟疝修补术18例、肠套叠复位术4例;手术时间20~155min,平均手术时间(65.4±29.9)min。根据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术前给予患儿禁食、禁饮以及药物治疗,向家属讲解术前禁食、禁饮的必要性。②护理人员对于饥饿哭闹患儿要给予安抚。③给予较大患儿心理护理。④术前麻醉师、手术护士、手术医生3方查对。⑤手术前、中、后的敷料器械查对等护理。观察组给予麻醉苏醒期护理,具体如下。

1.2.1 基础护理 首先患儿因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容易哭闹,为避免增加患儿呕吐、喉痉挛、舌后坠、躁动等不良反应,在诱导室患儿在家属陪同下进行术前用药,给予静脉注射长托宁和丙泊酚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和镇静,等患儿安静后再进手术室手术。在氯胺酮麻醉下完成手术后,准备好抢救所需物品,确保抢救设备的功能状态良好。给氧、连接多功能监护仪,保持舒适体位,主动与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了解手术情况,妥善安放好输液装置及引流管等,保持静脉输液畅通及输血、输液顺利进行。若术后留置导尿管则要定期清理尿袋内的液体,记录尿量情况。为患者盖好被子,间隔10min测量1次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特别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节律性,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或呕吐物残留,则要及时清除、对症处理。因为患儿本身呼吸系统没有发育完全,相对来说头大、颈短,鼻腔及上呼吸道等相对狭窄,呼吸道梗阻率更高。若出现梗阻对应的症状则要快速抬高患儿颈部,让头部后仰或侧偏,以手上托下颌,面罩吸氧,若情况严重则以舌钳拉出舌头,必要时麻醉医师进行气管插管。

1.2.2 维持体温 患儿自身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健全,外界温度变化对患儿体温影响较大。手术室内的温度宜控制在25℃左右。另外,考虑手术切口处暴露、大量补充液体等因素也会降低患儿体温,在麻醉苏醒期要注意患儿保暖护理。冲洗液加温至36~37℃后再用,输液时根据情况使用输液恒温仪,完成手术后快速盖好被子,必要时应用电热毯帮助患儿取暖。

1.2.3 维持循环系统稳定 在严密监测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情况下,积极了解患儿术中出血情况,合理调节输液、输血速度,补充足够的血容量。可遵医嘱应用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观察患儿面色、引流液情况,警惕低氧血症的发生。

1.2.4 预防意外损伤 患儿氯胺酮麻醉苏醒期多有兴奋、躁动、意识模糊、幻觉等异常表现,存在坠床等安全隐患。在复苏期间上床栏,手脚进行保护并适当约束,使用约束带时,手脚用棉垫包裹,手术时间>2 h,使用压疮评估单,患儿回病房时护士在床旁守护。护理人员做好安全防护护理工作,避免患儿自行拔管、坠床、皮肤损伤等意外损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喉痉挛、舌后坠、呕吐反流窒息、低氧血症、躁动、苏醒延迟、低体温等。护理满意度以调查问卷形式经患儿、家属双方沟通后进行评价,总分100分,90~100分者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儿均顺利度过氯胺酮麻醉苏醒期,未出现相关其他严重性并发症,在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后患儿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对临床护理非常满意度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

表2 两组护理非常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氯胺酮为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剂,可先阻断大脑联络路径和丘脑向新皮层的投射,故意识还部分存在,痛觉完全消失[3];随血药浓度升高而抑制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给药后其作用快速而短暂,能选择性抑制大脑及丘脑,静脉注射后约30 s即发挥麻醉作用,但不抑制植物神经反射[4]。麻醉作用持续约5~10min,一般并不抑制呼吸,但可能发生短暂的呼吸频率减缓和潮气量降低,尤以静脉注射较快时容易发生。另外用药后可引起血压上升和脉率加快、喉痉挛。氯胺酮主要用于各种小手术或诊断操作中,若需要肌肉松弛的手术,应加用肌肉松弛剂;对于内脏牵引较重的手术,应配合其他药物以减少牵引反应。还可作为其他全身麻醉的诱导剂或辅助麻醉性能较弱的麻醉剂进行麻醉,或与其他全身或局部麻醉复合使用[5]。

与其他麻醉剂相比,氯胺酮用于患儿手术麻醉中具有应用简单、镇痛效果强、快速诱导等优势,在其麻醉苏醒期药物抑制作用缓慢解除、大脑皮质逐渐兴奋,患儿会出现躁动及幻觉、肌张力增加等不良情况。患儿肝肾功能发育未完全,氯胺酮的代谢及排泄受到一定影响,麻醉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成年人[6]。在麻醉苏醒期科学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该阶段护理人员在掌握氯胺酮麻醉危险性的前提下,提前做到预防护理,对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也能及早发现和处理,避免事态发展严重。还要熟知患儿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解剖特征,给予细心的护理,保证患儿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提高手术疗效。

综上所述,对手术治疗患儿采用麻醉苏醒期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

[1]陈丽蓉.小儿氯胺酮麻醉118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福建医药杂志,2015,37(5):157-158.

[2]高娜,王艳梅.小儿氯胺酮麻醉的观察和护理88例.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1):330.

[3]金约西,姜爱芬,姜婉娜.不同剂量右美托嘧定用于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5):673-675.

[4]齐金莲,武 柯,宗小川.小剂量氯胺酮对患儿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211-212.

[5]张燕,刘雪婷.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91-292.

[6]梅燕,丁玉辉,罗宇.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49-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159

2016-03-07]

510800 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猜你喜欢

氯胺酮躁动苏醒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R 氯胺酮国内外药品研究资料文献综述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