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现教育的一致化

2016-03-02河北体育学院

学苑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行为习惯矛盾

河北体育学院 李 琳

如何实现教育的一致化

河北体育学院 李 琳

教育的一致化良好习惯横向联系前后一致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的,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必然要接受来自不同形态的影响。哲人说过:“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这就是说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如果“各吹各的调”,且互相矛盾,教育的力量就会抵消,甚至造成孩子思想混乱和行为上的无所适从。培养习惯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致,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一致化”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它要求各种教育力量协调一致,绝对不能互相矛盾。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这一条尤为重要。这个一致,除了家庭内部成员教育要一致外,也包括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前后要一致。如果教育者随心所欲,就不可能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习惯。如果高兴时一个要求,生气时又变成另一个要求,孩子就会学着看大人眼色行事,看人下菜碟这是最要不得的。所以,不但每个人对孩子的态度要一致,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也要一致。

现在家庭内部教育不一致的情况也很多,爸爸要严格,母亲要溺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这样做使孩子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学会了钻空子,谁的话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这样怎能形成好习惯呢?

家庭教育的不一致,不但不利于教育孩子,而且还会造成家长的烦恼。现在的孩子非常机灵,很会看人眼色行事。个别孩子还会这样做:成心制造点矛盾让家长发生争执,然后他从中钻空子。这样钻来钻去就形成双重人格,等到那时候再教育就难了,因此家庭内部一定要协调、要一致。

要使家庭内部教育保持一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要注意学习教育理论,统一教育思想。家长的思想都统一到正确的教育观念上,才会形成一致的做法。我们说的一致,是在正确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致,而不是在错误思想指导下的一致,如果说你打孩子,我比你打得还厉害,这种一致是要不得的。

2.家庭内部要主动配合。孩子是家庭每一个长辈的教育对象,不是某一个人的私人财产,因此,教育是不能凭感情用事的。“这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这种不顾别人的做法是不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主动采取与别的家庭成员一致的做法,尽量不要因自己的教育而否定了别人的教育。切不可对孩子说:“你爸说了也没用,得听我的,我让你怎样就怎样!”总之,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横向联系,使整个家庭教育形成一个合力。

3.出现矛盾,背着孩子协调。教育要一致不是说不能有矛盾,有了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协调。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不一致的意见,应该背着孩子去协调,协调好了再教育孩子,切不可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尤其不要把孩子当成筹码,去责备对方。

4.家庭教育要连贯,前后要求要一致。培养孩子行为习惯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贯彻系统性原则,保持教育的有序性、连贯性、前后教育的一致性。孩子良好的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形成一个观点,建立一个信念,养成一个习惯,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教育和训练;矫正一个不良习惯,纠正一个错误观念,更需要长期的、耐心的教育。因此,家长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系统地提出要求,循序渐进地加强和扩大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教育的要求和管理连续不断,前后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稳定的发展,少走弯路。

总之,教育最忌讳的就是前后脱节,前紧后松,朝令夕改,前后矛盾。提出一个要求,进行一个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不见实效不收兵,决不能半途而废。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行为习惯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