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

2016-03-01马海林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红古第一小学甘肃兰州730084

关键词:水杯直径探究

马海林(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红古第一小学 甘肃兰州 730084)



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

马海林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红古第一小学甘肃兰州730084)

摘要: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使每个学生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称其为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关键词:探索 学习 发展 激发激情 提高参与度 树立信心 展示才能 拓展空间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使每个学生中探索性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成为我们每个数学老师时时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体会。[1]

一、营造操作氛围—激发学生探索激情

心理学家皮亚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儿童的认知规律概括为:动态、感知→表象→概念、符号。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这一认知规律,给学生营造动手操作的氛围,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活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如,我教学“圆柱表面积”时,设计了一个测算水杯表面积的实践活动,在如何测量水杯的直径时,放手让学生操作。由于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尝试、选择的机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一个个很有情趣。于是出现了如下操作:(1)用测直径的方法直接测出水杯底面圆形的直径;(2)先把水杯的底面描画中白纸上,剪下这个园对折,量出折线的长就是直径;(3)用一根线绕水杯一周,量出周长再求出直径;(4)让水杯在白纸上滚上一周,画出它的侧面展开图,根据底面周长求出直径。这一活动,自然地激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学生品尝了探究学习的苦乐感、使命感及成就感,从而将这些探究情感转化为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动力源。

二、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探索参与度

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参与度。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按归纳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老经验归纳出:“各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在学生失败后,老师进一步激励学生:“你们任意报一些数,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很快判断出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当老师迅速做出判断时,学生感到惊奇、疑惑,这时老师马上道出他们的认知冲突:“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奥妙何在?”学生趣味盎然,带着渴求心态去探索其中的规律。[2]

三、鼓励标新立异—树立学生探究信心

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时不时出现的“求异“、”标新“要满腔热情地给予评价,使他们真切体验到求异价值,引发他们创新。学生不能求异时,要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让学生对于新的东西的艰苦追求并获得成功中感受创新的乐趣,从而渐渐养成自觉求异创新的意识。例如,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有道例题”光明小学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航模组有8人,美术组有多少人?”按惯例,在师生共同探讨后得出“前后两个条件中的单位”1”的量不同,并且都是未知的。因此,这道题可以用两种常用的方法解答。第一种,假设美术组有x人。列出方程X×=8;第二种算术方法8÷。正当学生沉浸在获得成功的喜乐中时,一位平时成绩一般的学生喊到“这道题也可以按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来解答”话音刚落,就引来了一片反驳声、议论声。这时,我鼓励这位学生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前两个条件可以理解成生物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美术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3倍。这样,这道题可以用 8××3 求出美术组的人数”。这时,同学们都感到惊讶,我也高度评价了他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解法有独特性。这样的教学及时捕捉了学生创新思维的信息,及时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带给学生的将是在学习中不断探索的勇气和信心。

四、搭建探索平台—展示学生探索才能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大家会画圆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孩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当学生画完圆后我又问:“你们画出的圆有几种情况?你能想办法找出圆形纸片的圆心吗?”当学生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后,又进一步激发学生:“除了圆心,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转入探索圆的半径、直径。接着,让学生再次观察纸上的折痕“你还有新的发现吗?”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探索。从人人动手画圆到动脑探究圆心、半径、直径再到探索出同圆、等圆的所有半径或直径都相等的规律等一系列学习都是在学生独立操作、观察测量、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的全新发现,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取发现的快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产生碰撞、创新火花处处闪现、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锤炼、智慧得到升华。

总之,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生,并在探索中得到发展,就需要广大教育者深入课堂教学实际研究,适应新时期的课堂模式,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搜集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创设和提供从事数学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搭建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一个称职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课堂成为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富有个性,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猜你喜欢

水杯直径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各显神通测直径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山水(直径40cm)
移水杯
移水杯
爱虚张声势的水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