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偏远山区留守儿童素质成长教育发展探究

2016-03-01崔艳敏邹城市香城镇王村小学山东济宁273500

关键词: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崔艳敏(邹城市香城镇王村小学 山东济宁 273500)



基于偏远山区留守儿童素质成长教育发展探究

崔艳敏
(邹城市香城镇王村小学山东济宁273500)

摘要:偏远山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当地人民生活困苦。为了生计,山区的人民往往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中,由年迈的老人进行照顾。在教育上,偏远山区由于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办学条件也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山区的留守儿童在教育上较经济发达地区有着巨大的差距。如何有效的促进偏远山区留守儿童的素质成长是本文探讨的中心。

关键词:教书育人 关爱学生 教育素质

一、偏远山区教育现状

1.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

偏远山区往往交通不便,土壤贫瘠,在生活上较为困苦,有的偏远山区还存在着吃水困难的现状。在经济上,偏远山区没有可以支撑发展的副业,即使农业也只能维持温饱。为了生计,越来越多的山区人民外出打工。父母把子女交给老人照顾,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群体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长期关注,据统计,我国目前有留守儿童6000万人左右,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引发的社会群体性事件。留守儿童从年幼时便于父母分类,在教育上存在着巨大的问题。社会近年来多发的青少年群体性暴力事件也与此有关,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心理上、价值观上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极易被社会的负面所影响,走向极端道路。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会走向大致两个极端,一个是极度仇视社会,进而报复社会;另一个是变得异常的勇敢和坚强,能够独当一面,具有过人的胆量。因此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需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实际,作出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2.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偏远山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教育办学上条件很差。自改革开放以来,偏远山区的教育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是这种改善仅限于基础办学条件。而且基础办学条件也只是有了学校,在教学活动和教育实际内容上还是有所差距。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目前山区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数量占据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70%左右。其中留守儿童作为严重的地区往往是严重贫穷的山区。这些山区的教学条件更差,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更为恶劣。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少有突出者,优秀者很少。监护问题上,由于没有父母直接管理,都是隔代管理。首先代沟问题就使留守儿童不容易受到良好的教育。其次隔代管理者多为爷爷奶奶辈,其本身年迈,在管理儿童时往往不能够细心和主动,都是粗放式的管理。而且隔代管理者往往文化水平较低,在管理儿童时无法有效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致使儿童在学习上积极性不高,仅靠学校教师是无法完成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

二、用关爱做好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

1.加大偏远地区的教育投资

偏远地区的教育条件比较差,这种差体现在教学条件差,办学能力差,教师生活条件差,学生基础差等方面。为了改善偏远地区的教育条件,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教育投资。政府在偏远地区的教育上目前有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等政策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投身于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这就为偏远地区的教育注入了新鲜而强有力的血液,带动了偏远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政府要扩大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加大教育的投资资金,在基础资金比重上,要向偏远地区倾斜,加大对偏于地区的基础教育投资。例如近年来贫困地区的免费午餐政策,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一个鸡蛋一袋奶的基础上,要持续的保障学生的营养供应。加大对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投资,就需要为偏远地区的学校修建新的校舍。改善偏远地区的教室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的舒适度。据统计,我国偏远山区的校舍普遍年久失修,下雨漏雨,冬天漏风,寒彻刺骨,甚至还存在着危房。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面对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山区教师近乎固执的坚持,都让人肃然起敬。为了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加大偏远山区的基础教育上面的各项投资。重点进行校舍的翻盖、维护,其次为偏远山区的教育提供计算机、信息化的网络、取暖设施、体育设施、课外活动等,提升偏远山区的基础教育水平,为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出与城市水平想接近的基础办学条件。使山区的留守儿童从小开始就能接受到和城市儿童一样的教学活动,不使他们在缺乏情感的同时,还缺乏教学的物质条件。

2.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

偏远山区的教师流动性较大,山区师资力量匮乏,一人兼多科教学,没有时间与精力专攻业务,因此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以至于山区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低于城市水平。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关爱之后,教师通过教育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虽不能代替父母的第一位的教育地位,但是也能起到辅助作用,帮助教育留守儿童明是非、懂善恶,有基本的价值观判断。在素质教育中,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贯穿师德,在教学上起到辅助作用,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课外拓展。鉴于山区教育的实际办学条件和学生基础较差的事实,国家在为山区教育支援优秀教师的同时,还要对这些教师的生活条件进行改善。山区的生活较为艰苦,且教师的个人前景不明确,因此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优秀教师主动去边远山区进行支教,帮助边远山区的留守儿童进行学习。在有了优秀教师之后,教师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进行关系。据统计,边远山区的学习,学生人数一般为20到40之间,最多班级的学生才35人左右。虽然人数少,利于教师课下关爱的开展,但是山区的交通状况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辛苦,因此也就需要教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以及关系,用心关爱学生,用心呵护学生的成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高素质的教师是改善边远山区教育的必备资源。因此在边远山区的教育发展中,需要城市的教师主动来到山区从教,通过轮教和交换的方式,为山区教师的进修提供一个平台,使山区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高素质的教育。

结语:

边远山区的实际教育情况令人堪忧,从根本上改善边远山区的教育情况需要当地经济的发展,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在边远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上,除了关注其学习外,更多的应该关注其生活,从成长的角度进行针对性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情感世界,为其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教育,通过多种措施努力改善边远山区的教育条件,提升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水平和教育素质能力。

猜你喜欢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篆刻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浅析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爱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用关爱点亮着学生的心灵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