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共享领导理念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16-03-01杨守恩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关键词:运用

杨守恩(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论共享领导理念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杨守恩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高校班级管理深受科学主义影响,形成了教师主导的班级管理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通过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共享领导理念,班主任、辅导员构建共享的班级愿景,充分信任并授权学生进行班级自我管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有效促进高校班级的教育与管理。

关键词:高校班级管理 共享领导 运用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深受科学主义的影响,追求科学及效率,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科层管理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模式,表现为班主任、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最高领导,通过任命、选举等形式构建班委会,并通过班委会进行班级管理。然而,这种以管理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班级管理的本义、取消了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背离了教育的根本宗旨[1]。现今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潮中,当代大学生自信独立、有责任意识,愿意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因此我们需要转变班级管理观念,尝试地将共享领导运用于班级管理中,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班级全员参与,班级自治,学生自治,真正实现班级管理的应有之意。

一、共享领导的内涵

共享领导研究可以追溯于20世纪80年代所倡导的共同管理学说,是一种全新的管理观念。它是指在一个团队中,为实现团队目标,成员间通过合作、信任的方式共享愿景、权力、责任、知识、技能、信息、情感等动态、互动的相互影响过程。这个概念涵盖以下四层含义:第一、注重领导权责的共享,它关注的是如何实施领导权力分配的问题,实现全员共享领导权力、共担领导责任;第二、强调领导行为的相互影响,这不仅是成员之间的横向相互影响,更涉及到上行或下行的纵向影响,如实际领导者对成员的影响及成员对实际领导者的影响等;第三、团队目标的认同,成员对团队目标有相同的理解,有共同的愿景,愿意采取行动,确保把工作重点放在团队目标上;第四、领导行为的动态变化,共享领导是一个动态过程,领导角色是更替的,任务情境的变化将导致新的领导角色的出现,或某种领导角色的暂时消失,此外团队成员将在领导者与追随者两种角色间依据任务特点和成员专长匹配的情况而动态转换,即团队成员可能在某一时点是领导者,而在另一时点则是追随者。

二、共享领导在高校班级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

1.当今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运用共享领导进行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当今高校学生主要是“90后”,甚至是“95后”,他们个性独立、思想早熟、自信张扬;[2]根据武大公布全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 60%以上的当代大学生具有责任意识,敢于承担责任。他们在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认同,希望在学校及班级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他们更信奉“我的班级,我做主”的人生哲学。因此,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班级组织及其管理中,必须考虑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尊重学生自我教育与发展的需要,认识大学生才是班级管理的恰当主体,高校班级须实行学生自我管理,实行班级全员参与管理。

2.共享领导为高校班级管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现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由于因素的复杂性,体现出的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班主任及辅导员扮演着权威的角色,学生充当着配角,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气氛,更不会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而共享领导却让我们看到了走出这一窘境的希望。共享领导强调的全员共同参与,共享权责,使得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了现实可操作的途径。一方面作为班级成员的学生既是管理对象,也是服务对象,共同领导必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学生将主动学习并寻求帮助,这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学习、知识共享,充分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巴纳德指出,组织管理的实质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3]学生在具体的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实践合作日积月累地发展了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这种情景下学生不仅学会了对自己负责,而且也将学会与他人协作,努力为他人的学习及工作作出积极的共享。

此外共享领导可以使学生感受班级管理的复杂性,理解管理者的矛盾处境。他们既可以渐渐认识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复杂,体悟管理的精髓,避免将班级管理简单化、片面化和专职化;又可以通过换位思考,进一步了解其他成员的观点和想法,感受来自各方不同意见的压力,体会到管理过程的种种困难艰辛,逐渐学会相互尊重、信任和欣赏。

三、共享领导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班主任、辅导员作为班级的的领导者,在运用共享领导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他们应是共享的提倡者与执行者。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他们应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共享领导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1.班主任、辅导员要营建开放的共享氛围,建立师生的良好关系,组建领导团队,并充分授权

首先,应营造开放的共享的氛围,鼓励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充分交流和相互学习;自觉确立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接纳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同时要打破固有思维,积极投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激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有助于非正式领导的产生,进而实现领导的共享。

其次,要设计并组建班级管理团队,可以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情境组建多个共享领导的团队,如班委、课程学习小组、学生问题解决会议等。

再次,要充分相信并授权团队。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委托授权,共担领导责任,这意味着对他人的信任,意味着要成为一名平等的成员,同伴中的同伴,领导者中的领导者。[4]通过授权既可以将教师自己从繁杂的班级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转到提供支持、服务、引导的职能上来,又能反过来促进师生的信任,使学生感到倍受重视,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效应和工作满意度。

2.班主任、辅导员要创建一个共同愿景——共享的班级目标

“共同愿景是使互不信任的人一起工作的第一步,它产生一体感”[5],是所有成员和谐相处的前提,所以建立一个清晰的可操作的愿景是实施共享领导的关键一步。这个愿景应是班级全员共享的,是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是班级管理要实现的目标。只有班级目标切合班级实际,为班级全员认可并共享时,才能使班

级管理处于积极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这个共享的班级目标也应是与个体发展目标协调一致,这样班级目标才能为班级全员理解并得到高度认同,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为之努力奉献。

3.班主任、辅导员要发展领导能力,鼓励班级全员参与,通过互动合作来共享领导

只有学生拥有一定的领导能力、技能,共享领导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领导能力十分必要。教师有义务提升学生的领导能力和技能,通过为学生提供领导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来提升学生的领导与管理技能。

当班级管理运用共享领导达到成熟阶段,教师就可以邀请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中的领导者可以在他们自己的团队中实施共享领导,鼓励学生的积极互动,共享信息等,并承担相关责任。最终使班级管理由个体行为变为共同生活,使学生由机械地服从变为主动地参与,使班级由模糊的状态变为清晰的共同体。[6]

4.学生要更新学习观念,改变学习习惯

教师通过实施共享领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最终目的是改善班级管理现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管理中共享领导能否到位、有效,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知识含量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作为共享领导实践者和受益者,学生只有更新学习观念,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习惯,通过不断地积极学习,锻炼自己识别分析问题、决策、团队协作等能力;同时也要学会成为一个好的听众,认真听取他人的观点,这既可以促进自我反思,也可以促进班级高效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振华.理解型班级管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128.

[2]卢浩浩,周子葳,张琳.90后大学生调查:个性独立 思想早熟 自信张扬[N].扬子晚报,2008-8-27.

[3]C·I·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60,66.

[4]Gary McGuire.Shared leadership results.Leadership[J],2008(2):35-38.

[5]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6]赵荣辉.班级管理:从权威走向民主[J].当代教育科学,2015,2:14.

作者信息:

杨守恩,1987,男,山东枣庄,助教,管理学硕士,教育管理方向,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节能降耗技术管理在电气设备的运用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