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全新的理念,优化音乐教学方法

2016-03-01吴曦龙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吉林长春130000

关键词:新课标创设教学方法

吴曦龙(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吉林长春 130000)



树立全新的理念,优化音乐教学方法

吴曦龙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吉林长春130000)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笔者感到,在音乐教学第一线上工作多年积累的经验所带来的优势,也越来越小了。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势在必行,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因此对新课标的理解将首当其冲转化为行动。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音乐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也是自己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

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获得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音乐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热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展现个性、激发潜能。获得音乐的美感和享受。具体做法:

1.改变生硬的课堂提问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时,常常会煞费苦心的设计一些问题。如曲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风格怎样?音色、力度、速度是怎样变化的?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审问式的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往往因为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使课堂出现“冷场”现象,而影响课堂效率。

笔者尝试着改变这种生硬的提问方式,设置题目的语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我能感受曲子美在哪里”;“我感觉到了曲子的情绪及速度、力度的变化”;“我能分析曲子的结构”等,让学生欣赏音乐后选择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题目形式和语气,便于拉近师生关系,教师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有利于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师生平等互动,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2.让学生参与备课

“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方法。如我教学《青春舞曲》《让世界充满爱》《一二三四歌》等体裁的歌曲,让学生课前去寻找同类体裁的曲子,通过交流听赏、筛选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案。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二、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是开发学生音乐潜能的有效举措

新课标呼唤着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的开放、民主、活泼的、探究式的音乐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笔者根据自身的能力、知识结构与性格,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整体水平与基本素质,根据新课标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以及教室的设备与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情是情感、情景,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国粹京剧欣赏课,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有《沙家浜》里的《智斗》,《铡美案》《红灯记》里的人物等,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的氛围。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段,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剧照,判断人物角色所属的行当。曲毕,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深入进行审美的体验。

2.以游戏化的方式,融知识技能的学习于审美体验的活动中

音乐课程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教师必须创设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有趣的、令人开心的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如教学《采茶舞曲》引导学生感受区别顿音与连音在情感表现上不同的艺术效果时,遵循音乐教学愉悦性的原则,创设游戏化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境:画若干棵茶树,没棵茶树分别代表一条旋律,让学生根据音乐听辨哪棵茶树的茶叶。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既训练听力,熟悉歌谱,掌握连音与顿音的表现方法,又获得了审美愉悦的体验。

3.重组教材内容,创设专题性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灵活组合教学内容,以专题性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的学习。以作品的体裁为线索,组合教学内容,比如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二胡协奏曲《春天的故事》(片断),让学生逐一听辨,逐一对比,在教室的引导下,让学生总结出协奏曲音乐体裁的特点,及其演奏形式。在一堂课内感受不同风格作品带给学生不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一会儿进入《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爱情的故事里,一会儿又加入到斗志昂扬的抗日队伍中,然后走进万象更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种课堂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享受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的概念,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新课标的推行对于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成长的机遇。教育观念的更新,给笔者最大的体会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比以前更高、兴趣更浓了。同时更觉得任重而道远,教学上有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研究,如“怎样更好的处理音乐审美与技能训练”,“如何是学科综合性与音乐完美统一”,“对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度的把握”,“在评价的过程中怎样巧妙的解决课时数少且课程内容多的矛盾”等等。教师必须开拓思路,大胆创新,钻研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究音乐教学之路,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新课标创设教学方法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