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校辅导员角度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6-03-0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00

关键词:立德树人辅导员高校

王 楠(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 266000)



从高校辅导员角度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王楠
(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辅导员作为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从大学生群体特点出发,遵循教育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的规律,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 立德树人 辅导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探索发展中的主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的思想内涵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其中“立德”意为树立高尚的品德。“树人”出自于《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人”意为培养人才。“立德”和“树人”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立德”是“树人”的有效途径,“树人”是“立德”的根本目标,将“立德”贯穿于 “树人”全过程。德是做人之根本,是学生成长成才之根基。做事德为先、做人德为根、做人做事德为基。立德树人就要以生为本,把学生的培养摆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首位,有助于实现“育人立校” 、“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以及学生成才的理想追求。[1]

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的独特性

1.外部环境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多为独生子女的当代大学生们,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物质条件好,家人给予孩子过多关爱,同时也将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因此,他们很少承受挫折,心理较为脆弱和敏感。

高校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有很大改善,教学环境和设备的改善、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的成才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但是高校的扩招政策,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加剧了就业压力。[2]

网络对大学生既有着积极的影响,使大学生获得很多课堂以外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拓宽就业途径。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新媒体的作用,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但网络世界和现实有很大的差别,一旦回到现实世界却难以适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3]

2.自身特点

理想信念坚定,价值观较强。经济全球化使新鲜事物和思潮涌入我国,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大学生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思想比较现实,更加关注具体而真实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比较喜欢以实际行动和实用主义标准来衡量事物价值。[4]

主观意识较为强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很多大学生都是在被呵护中成长起来,因此会产生一定的骄纵心理,主观意识较为强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表扬。同时他们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这也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更加突出。

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潮事物,善于使用新媒体。随着新媒体的产生,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提升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应用者,他们喜欢一切新颖的事物,乐于接受各类新潮的事物和思想,基本每一位大学生都拥有微博、QQ、微信等。他们习惯运用网络社交和搜集资料。

三、“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高校辅导员提出新要求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尊重当代大学生的独特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做到言传身教、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

1.强化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师德师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辅导员务必树立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树己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将爱岗敬业、以生为本真正融入工作中,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育人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道德修养真正做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同时,要依靠自己坚定地信念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引导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6]

2.切实做到以生为本、德育为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基于“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提出的。高校辅导员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遵循当代大学生特点,遵循教育发展和大学生成才成长的规律。

坚持“以生为本”,辅导员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努力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坚持“德育为先”,要把德育工作放在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位置,注重其对整体教育的引领和激励作用。要求辅导员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

3.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更加便捷,但是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正确认真,容易被网络信息所误导。因此,辅导员必须遵循大学生的特点和他们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和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开展自我教育,增强立德树人工作的效果。通过开展群众性、多样性、趣味性和生动性的校园活动,使学生转变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实现自我教育和管理。[7]

辅导员要将自我教育和管理理念渗透日常的学生服务和管理

中,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学生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提升道德能力,形成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新常态。

4.努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不断追求的最高目标。坚持以生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精神外,还应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强壮的体魄和较高的审美观。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引路人。在开展学生工作实际中,要做到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和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因人施教,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付军龙,《“立德树人"视 域下高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师范大学“四全育人"工程建设的特点、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李卫红,《抓住根本立德树人切实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EB/OL],2013.

[5]方晓珍,《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

[6]《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EB/OL],2004.

[7]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3.

作者介绍:

王楠,女,1987.1,籍贯河北深州市,工作单位青岛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历研究生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辅导员高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