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感受、应用、热爱数学

2016-03-01杨凤云乾安县水字镇中心校吉林松原131400

关键词:热爱感受应用

杨凤云(乾安县水字镇中心校 吉林松原 131400)



让学生感受、应用、热爱数学

杨凤云
(乾安县水字镇中心校吉林松原131400)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意义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数学是无意义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重学生感受数学、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大胆创新。

关键词:学生 感受 应用 热爱 数学

一、在学习中感受数学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潜在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生活中我们成年人也常常为自己的发现而陶醉,儿童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情境,给学生适当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去体验、去感悟,体验发现的快乐,让他们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探索的欲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是可触、可及、可感的,例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是几月几日?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几月几日吗?然后让每个学生都汇报自己的生日,给每个学生都参与的机会。在告诉学生这些日期都是用数学来表示的,生活中的数有许许多多,你还知道哪些数?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数?你能在我们的教室里找到数吗?你能从自己的身上找到数吗?还可以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让学生感到数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伸手可及,睁眼可见,多么有趣啊,原来学数学这么简单。在教“倍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道题,红铅笔约10厘米,黑铅笔约2厘米,红铅笔的长度是黑铅笔的5倍,“约”是什么意思?我让学生在理解约字的同时体会数学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使学生感到数学语言能帮助他们表达的更准确。当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存在,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学习数学对于他就是一种快乐的事,是思维的享受,那时你不让他学,恐怕都不行了。所以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很重要。

二、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随时会遇到数学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关键是让学生找到他,认识他,让学生感到生活中需要数学,让学生明确学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

1.初步体会数学的作用

在生活中应该让学生体会到交流时需要数学。如:你多大了?上几年级了?身高是多少?体重是多少?今天中午吃几包方便面···这些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要把他们准确的表达出来,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数学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作用,日常教学中我随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之前,我先让学生去镇上的超市观察,观察商品的价格及人们购物情况,并进行实际购物体验,让学生体验到元、角、分在生活中实际作用后,在进行教学。再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先上学生调查自己以及亲戚、朋友的家庭住址,然后提问:你要把这些地址告诉别人怎样表达既准确又方便呢?在此基础上出现“数对”的概念,使学生感到不仅生活中需要数学,更能体会到数学语言的精确,简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我在班级开展了“一分钟课前谈话”和学好“数学日记”的活动,把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收集数学信息,每星期一利用课前一分钟在我们班的小组内交流,并把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有条理的记下来,写成数学日记。这项活动在我们班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实际效果很好。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更主要的是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高了。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渗透“学是为了用”的思想,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年级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认识元、角、分之后,鼓励学生在与妈妈购物时帮妈妈计算商品的价格。在学习乘法之后,在学生在生活中收集有关应用乘法的实例,在购物,排队,计算小组人数等实际问题中应用乘法,在这样的应用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三、在应用中热爱数学

1.培养自主探究

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情境,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从教材到课堂的传递过程,应增强教材静态情境的动态拓展,要创设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走进想象、创造的空间。如:在教学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先出示小明买图书的生活画面,学生独立看图搜集有关信息,弄清题意后,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小明的钱够不够,学生争先恐后的说自己的观点。可能出现多种不同观点,如果没有不同观点,教师可从语气上给学生设一个悬念,让学生感觉到这个问题还需认真研究,诱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心理,这时部分学生急切的想证明自己的观点,跃跃欲试,此时不需要急于让他们阐述,这不是限制他们表现欲,而是借助他们的表现欲,带动其他学生的表现欲望。当大多数的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时,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这时学生的兴趣很高,情绪高涨,因自己的观点被别人认同而高兴。这时教师从语言、语气、表情动作上都来个转折,既然你认为你的观点正确,你能用算式证明他是对的吗?学生举出了4种答案:(1)17+28=48元 50-45=5元(2)50-17+28=? (3)50-(17+28)=?(4)50-17-28=? 对于四种答案,我没有做出主观的评判,而是让学生讨论哪个算式合理。通过讨论,一部分学生同意,一部分学生不同意,然后从不同意的学生入手,引出小括号的概念,揭示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实践创新

唤起学生创新欲望,体验创新的快乐。创新课怎么上,该怎样教会学生创新呢?我在教学“数”的认识时,这样做的,让学生自制一个计数器,底面是长方形的纸板,为了拨珠方便,我建议把珠子做椭圆形。第二天同学们把做好的计数器带来时,我发现一个学生把珠子做成半圆形,拉动起来特别方便,当时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在当天布置数字卡片作业时,鼓励学生动脑筋,这一次多数学生卡片都有了创意,效果特别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保护、满足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心理,为他们提供创新的氛围、创新的空间。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的创设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真切感受数学,应用数学。

杨凤云、女、1963年11月生、汉族、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人、专科学历、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水字镇中心校教师,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热爱感受应用
正确塑造自己当教师的角色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用心为每个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