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视野下化妆品安全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

2016-03-01张全顺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化妆品系北京00048美国体外科学研究院马里兰州0878美国

关键词:国际合作教学改革

唐 颖 张全顺(.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化妆品系,北京00048;.美国体外科学研究院,马里兰州0878,美国)



国际化视野下化妆品安全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

唐颖1张全顺2
(1.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化妆品系,北京100048;2.美国体外科学研究院,马里兰州20878,美国)

摘要:以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生物技术(化妆品)专业本科“化妆品安全与功效”专业课为研究平台,以与美国体外科学研究院的国际合作为契机,探索了与国际接轨的化妆品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为推动我国化妆品专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参考或借鉴。

关键词:化妆品安全;国际合作;教学改革

化妆品安全是建立在毒理学基础上、以动物替代方法、快速检测方法及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为技术手段[1],对化妆品的安全风险性进行评估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由于化妆品门类的日益增长和国外毒理学试验技术的进步,化妆品安全领域的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国外化妆品安全部门和科研机构每年都有大量新知识和技术的推出,使化妆品安全这一民生关注的领域在国际上迅速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早在1979年就开始招收化妆品方向的本科生,是我国建立化妆品方向最早的高校之一,化妆品也是学校最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之一。本文以生物技术(化妆品)本科的专业课程“化妆品安全与功效”开展教学合作实践为例,阐述内地高校与境外社会机构开展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教育合作的一种可行模式及实践经验,以期为推动我国化妆品安全的教育国际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国际视野下的化妆品安全课程

1.日益国际化的化妆品安全教育

化妆品有着数千年的使用历史,包括源于自植物、动物和矿物质的各种成分。通过合成和半合成等现代技术,化妆品成分数量显著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化妆品本身的使用是安全的。欧美地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研究通过对成分及其化学结构、毒性情况和暴露模式进行控制,建立了包括《化妆品成分的毒性试验指导原则》在内的一系列安全性评价原则与方法[2]。进入21世纪,我国主要参考欧盟的评估指南先后制定了《化妆品卫生规范》和《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为有效实施化妆品安全评价工作, 规定了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义、评价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3-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及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承担着化妆品质量和安全的管理责任。这些机构正在完善对化妆品的监管,亟需大量具备化妆品安全知识的专业人才。在此背景下,高等学校的化妆品安全教育教学,需要在借鉴欧美先进理念和国际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广泛和深入的探索。

目前,学校在化妆品安全方面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两门,分别为面向研究生的“化妆品安全与风险评估”和面向本科生的 “化妆品安全与功效评价”。其中,探寻建构在本科阶段可持续实施的、融国际科研合作和教育于一体的有效模式和运行机制,则是一个受益面更大、培养效率更高的途径。因此,本科化妆品安全课程设立的目标在于向学生提供系统而全面的化妆品安全性和风险监管方面的理论学习,并将发达国家的化妆品管理模式、经验以及国内外化妆品安全性领域(和部分功效性)的最新进展介绍给将来进入化妆品行业的学生,为他们未来出国深造或从事化妆品检验、监督、管理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2.国际合作优势与境外教学单位的选择

2010年5月,北京工商大学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品和化妆品司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2010年9月在此中心建立了化妆品国际性技术交流平台,同时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许可司在化妆品领域的对外技术交流窗口,与包括韩国、日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多家国际化妆品国际企业和科研管理机构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初步建立了我校化妆品专业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合作伙伴。

在受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日益关注的化妆品安全方面,学校与美国体外科学研究院(Institute for In Vitro Sciences, IIVS)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合作联系。IIVS是一个为外国政府、高校和企业科学家培训当前化妆品标准体外分析方法的非营利性机构,帮助其达到欧盟的化妆品安全标准,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动物替代的体外评价方法,与中国的合作正是该研究所的重点目标之一。2012年,学校就与IIVS合作,在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举行了化妆品眼刺激体外实验—牛眼角膜浑浊度及通透性体外试验法(BCOP)的首个化妆品安全体外实验培训。2013年,IIVS的资深毒理学研究员Brian C.Jones(钟步岚)博士被聘为北京工商大学的兼职教授。IIVS的专业素质背景及其非营利性机构的特质,构成了与学校开展化妆品安全教学合作的显著优势。

二、基于国际合作优势的化妆品安全教学实践

从2012年专业建设初始,“化妆品安全和功效”专业课程在教学实施的内容编排、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实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欧美国家的专业课程教学经验,组织模块式专题教学。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课程的内容按化妆品风险控制、安全性评价和功效性评价三个模块进行课堂教学,并可根据行业的最新进展而及时的进行更新和调整,引导学生科学的捕捉有价值的新知识点。课堂采取专题讲授方式进行教学,并根据行业发展灵活地进行内容调整,及时的添加新知识、介绍新趋势。

2.引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授课方式。根据实际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实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模拟化妆品企业技术、质检、安全评价员或政府管理人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以致用的能力,使专业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关注热点问题和学习程度、获取学生反馈意见,寻求最优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3.多媒体网络远程技术辅助双语教学,实现“国外专家学者进课堂”。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利用包括多媒体远程播放、影音视频、BB平台和微信平台小组讨论等形式在内的互联网技术邀请国外化妆品安全的行业专家与学生进行交流,向学生介绍化妆品安全领域的新概念和新进展、权威的评价组织和机构,化妆品安全评价的动物替代试验方法,以及当前化妆品安全性的热点问题;让学生了解国外在化妆品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为学生将来出国深造或进入化妆品国际知名企业奠定良好基础。

三、教学成果与经验总结

经过初步探索和实践优化,北京工商大学“化妆品安全与功效”本科生专业课程教学运行一年以来,获得了化妆品专业学生的充分肯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如下:

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化妆品的发展日新月异,专业教学时在基本教学模块框架不变的情况下,随时加入新的教学内容,并适当调整学时分配和教学顺序。2014年,包括2名师生受邀前往美国IIVS实验室进行了15天的化妆品毒理学理论与实验培训。2012-2015年,IIVS共在我校开展了十次化妆品安全专题讲座或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前沿科技资料和教学素材,而这些素材也都及时编入了课程教学中。

2.“探寻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手段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利用“互联网+”对“化妆品原料光毒性的体外评价方法”、“三维皮肤模型在化妆品安全评价中的运用事例”等专题进行开放性教学。引导和带领学生们收集与制作与化妆品安全相关的视频和音频,积极地推动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手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课堂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

3.“紧跟时代步伐,拓展国际视野”。化妆品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许多国际知名化妆品企业是化妆品创新的源头,各种新方法、新工艺、新配方层出不穷。充分利用我校已有的化妆品国际交流平台,邀请包括IIVS的欧美、日韩地区的化妆品企业和科研人员来校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4.“微信平台互动,学以致用”。鼓励化妆品专业的学生共计45人积极参加北京日化协会公共微信平台的“答答帮”活动,师生和网友就社会关注的化妆品安全热点问题进行解答和互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关心行业安全与发展、热心公益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教学实践效果和经验表明,我校与境外非营利性机构之间开展本科专业的教学合作,相对于一般校企合作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主要反映在,专业化平台的层次更丰富、与国际接轨的程度更高,为本科生提供了更为专业化的知识架构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另外,这些机构与国外化妆品企业联系紧密,能够带来最新的化妆品安全理念和前沿资讯。通过教学合作,发现该教学模式改革能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性。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意见》,2011

[2]Scientifi c Committee on Consumer Safety. The SCCS’s Notes of Guidance for the Testing of Cosmetic Ingredients and their Safety Evaluation, 8th Revision,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监督局.《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2010.

唐颖(1983-),女,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化妆品安全评价研究与教学;张全顺(1964-),男,美国体外科学研究院教育与外联部主任,主要从事体外毒理学的海外教育与外联。

Exploration of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of Cosmetic Safety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ANG Ying1, ZHANG Quanshun2

(1.Department of Cosmetics,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2. Institute for In Vitro Sciences, Maryland 20878,United States)

Abstract:The course of “cosmetic safety and effi cacy” taught in biotechnology (cosmetics) undergraduates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was used as a research platform, together with the clos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with the Institute for In Vitro Scienc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opportunity, to explore model reform of cosmetic professional courses under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cosmetic profess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Cosmetic safety;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Education innovation

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2015年北京工商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jg155212)。

猜你喜欢

国际合作教学改革
关于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管理的国际合作问题探讨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