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6-03-01马娟娟静宁县李店镇中心小学甘肃平凉743409

关键词:课堂活动传统文化现状

马娟娟(静宁县李店镇中心小学 甘肃平凉 743409)



谈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马娟娟
(静宁县李店镇中心小学甘肃平凉743409)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担负的教育职责也更加艰巨。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使其在传统文化的渗透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盛行的今天,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不仅有利于语文学科知识的传递,还能促进文化价值教育目标的实现。重视小学语文课堂在传统文化渗透中的作用,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多成长,才能推动语文教育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活动 传统文化 现状 对策

前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对于当代人来说,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财富。传统文化是一种指导性资源,具有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小学生渗透一些简单易懂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有利于小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精神,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层次,构建高效课堂。[1]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与渗透现状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质的一种反映,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观念形态。传统文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但并没有因此而得在学科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现状如下:

1.教师的传统文化渗透意识不足

教师对传统文化渗透工作的重视力度,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内容的传递。在教学改革的今天,传统文化渗透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已经成为学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内容渗透的重要性,也没有在教学内容中开展传统文化因素。教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小学生认字、识字,让小学生能够说出、写出正确的句子,是否了解传统文化并不重要。[2]

2.缺少合理的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小学语文课堂变成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为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性,会强硬地组织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课堂,用说教的方法将传统文化内容展示出来。教师没有从小学生身心特点出发开发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方法,极大地影响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

3.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理解力不足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成长阶段,他们对一切新生事物感到好奇,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全新的。教育工作者,如果只利用灌输的方法让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或者传统文化知识,自然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他们并不能够理解具有深刻意义的传统文化。教师只有将传统文化的观点与语文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才能让小学生真正理解传统文化。虽然不能说出传统文化的概念,但却能指导其行为。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对策

将传统文化渗透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让传统文化得以自然渗透,才能促进小学生传统文化理解能力的提高。

1.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学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向小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小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形成。低年级识字教学活动,是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时机。小学生的记忆力很强,利用传统文化的渗透来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多认字少写字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三字经》与《弟子规》等开拓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小学生认更多的字。在《三字经》与《弟子规》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会在无形中接触传统文化观点,形成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除了识字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写字教学,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内涵,了解中华民族汉字的发展过程。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写得一手漂亮字,提高写字教学的吸引力。汉字书写讲究笔顺与整体结构,在讲解这些书法技巧时,渗透一些做人的道理,不仅丰富了写字学习的内容,也能让传统文化来到小学生身边。像在引导学生写“人”这个字时,讲究“一撇一捺方为人”,在写一撇与一捺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将自己的品格落实到笔上,讲究下笔的力度,促进小学生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知识。[3]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热情

传统文化十分丰富,不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可以讲完的。在社会快速发展,时代不断变迁的今天,许多传统文化观点已经很难理解。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诗句的内涵过深,小学生无法直接理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的创设来简化教学内容,用形象的方法给小学生展示语文学习内容,促进小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去开发传统文化内容,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每讲一个诗句呈现一张图片,或者呈现整体图片的一部分,用一首诗去构建一幅图,创设一个形象的情境。在诗句的理解过程中,小学生会意识到离别的不舍与古人对友谊的态度。从真实的情境中促进小学生体会到正确的文化理念,更有利于传统文化成为小学生现代生活的引导。

3.利用诵读营造良好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诵读,是落实情感教育的重要方法,更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是让全体小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最为简便的方法。用诵读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感悟语文学习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有利于语文学科教育的进步。像在讲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让小学生一起用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促进小学生了解到自己读书的目的,找到读书的目标,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民族使命,促进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发挥。[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资源,如果不对其开发,这些宝贵资源的吸引力会逐渐下降。在西方文化不断冲击当代人思想观念与价值观,捍卫传统文化的地位,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开始接触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77-278.

[2]张玲.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传承[J].才智,2009,15:29+42.

[3]冯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2:35-37.

[4]王一涵.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弘扬传统文化[J].出版参考,2013,09:1.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传统文化现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