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科学性

2016-03-01王可新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吉林长春130011

关键词:思维数学老师

王可新(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吉林长春 130011)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科学性

王可新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吉林长春130011)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社会文明的发展和需要,小学数学的课堂在提问上也需要语言文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很多不足,提问的有效性差的情况比较突出,重复应答式的提问较为常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次数过多

课堂提问往往能够给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很多老师为了让课堂氛围更加的热闹而不分主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提问,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改变成为满堂问。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质疑的机会也比较少,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若是老师的问题比较多,那样会导致学生过度依赖老师,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很难真正提高,这对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非常不利。

2.问题的难度过深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在课堂中要形成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就要多问。因此设计大量问题,搞地毯式轰炸。一位教师在讲《认识角》时,共提了近100个问题,平均一分钟2.5个,且多为“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的问题,几乎没有质量。因为问题多,故提问时间极快,学生齐声作答,答案固定,学生几乎没有时间思考或者根本不用思考就能回答。看似师生问答此起彼伏,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洞洞。由于问题太多,就大大降低了问题的质量,使课堂提问变成为提问而提问,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对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是很清晰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如果对问题表述不明确,就会使学生抓不住要点,致使学生答题时离题万里或不能作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0的认识》时,出示了一幅图,要求看图填数字。图上有三个鱼缸,其中一个有4条鱼,一个有2条鱼,一个没有鱼。师“:同学们,你们从图上发现了什么?”生1“:鱼越来越少了”。生2“:鱼死了。”师“:看来我们要好好养鱼”。师费了很大的周折才回归到鱼缸里有多少条鱼的问题上来,这个问题问得目标就不太明确。由于问题目标不明确,一个看图填数的问题弄成了“鱼死了,要好好养鱼”。其实,老师可以很明确地提问,三个鱼缸里分别有多少条鱼,学生肯定很容易答出。出现上述情况,关键就是教师的问题缺乏明确的目标,在问题中数学信息指向不明。

4.不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有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立即回答,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教学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师出示三组图片后问:“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问题刚一提出来就指明学生来回答。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就硬往固定答案上引。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不能着急,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的思维真正进入思考状态。

5.提问的时候只关注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有些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担心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回答不出自己的提问,会给教学进度造成影响,而喜欢提问那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样会导致数学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老师的提问中去,长此以往数学成绩很难真正提高。这便要求老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每一个学生机会,让学生去感受成功,体会成功。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问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往往比较喜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便要求老师必须认识到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说在教到圆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展示给学生看,小动物们骑的自行车,车轮的形状各不相同,有三角形、椭圆形、圆形以及正方形。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看看谁的自行车骑得比较快。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这样不但能够给学生感官一定的刺激,还能够提高学生问题探究的兴趣。

2.把握层次,由易到难

提问前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把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设计问题时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

3.科学设计,问到关键

科学设计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而恰到好处的提问,才是提高有效性的保障。

(1)设计的问题要注重激发兴趣。如果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感兴趣,产生探究的冲动,那么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2)设计的问题要注重疏导障碍。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通常就是教学重难点所在之处。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前后连贯的并有内在联系的关键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3)设计的问题要注重面向全体。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成绩好、中、差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面及对象,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回答“是什么”的判别性问题;对中等学生设计“怎么样”的描述性问题和“为什么”的分析问题;对优等生提出“有什么异同”的比较性问题和“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设性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使各层次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4)设计的问题要注重方法培养。课堂提问还必须注意到一个重要的方面:以“提问”带动“发问”,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实现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或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问题,并能向教师提问,说明学生对所提的问题有了认知,并试着寻找方法解决。这种学习方法会对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意义。

4.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补问或者追问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开始进行设问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更好地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问题解决的措施。在教学进行的时候,针对一些问题老师也可以进行补问或者追问。

5.控制提问的次数,保证提问的质量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不应该一味地提问学生很多的问题,这样会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维走,长此以往,思维创新能力很难真正提高,这便要求老师必须认识到提问质量的重要性,选择那些重要的问题进行提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思考,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提高提问有效性,还能够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6.民主和谐,问的温和

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实行民主型的教学。在课堂提问时态度一定要温和,友好地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有困难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引导,不能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更不能对答错或回答不上的学生训斥甚至讽刺挖苦。这样就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让学生对回答老师的提问产生一种惧怕心理,时间一长学生就不想回答问题也不敢回答问题。

7.善于倾听,捕捉生成

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和提问,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解疑者,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体。本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新知的目的,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三、结束语

课堂提问本身便是一门学问,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不应该一味地进行提问,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发挥出来,在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老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