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领域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以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为例

2016-03-01王晓梅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关键词:电子信息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王晓梅(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1731)



电子信息领域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以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为例

王晓梅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摘要:本文以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为例,探讨了新时期电子信息领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指导,整合资源,完善科学化的培养体系,实现电子信息领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 电子信息 培养模式 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创新首次作为一种单独的理念来论述,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内容,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电子信息专业就是专门培养高素质的电子工程应用人才,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电子信息领域高校应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且具备较高的实践创造能力,逐步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实现电子信息领域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社会需求也发生变化,就业问题、劳动者素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高校逐步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然而,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现在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缺乏,教育体系有待完善等。特别是对于电子信息类高校,由于专业领域发展迅速,更新快,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近年来,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迅猛,但是其产业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依赖国外关键技术和关键元器件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对于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科大学来说,立足于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创新人才和发展高新技术,追求先进技术成果化、产业化,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学校的使命。因此,电子信息领域工科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教育的目标,首要关注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以创新教育统摄创业教育,努力在国家层面为建设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承担重任。 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工科大学。多年来,学校坚持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0万多人,逐步形成了“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社会责任的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进行着积极探索。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工作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功利化、肤浅化的倾向,有的高校把技能培训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或者把创新创业教育简单的等同于就业指导,其根源在于没有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也是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具有价值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了大学生的竞争意思、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培养大学生完善和健康的人格素质,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自身的使命,帮助高校大学生清晰认识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个人的人生价值和职业生涯规划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最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有利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2]。自动化工程学院以校园网络文化为抓手,开设“成电automan”、“成电智能车竞赛”等微信平台,紧贴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深入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潜能,具有极强的创业热情。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各级政府把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摆在重要位置,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构建绿色通道。引导学生了解政策,利用资源,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很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创业引领计划”等。可以说,这些政策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与促进作用。我们要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求,给学生解读国家和当地的有关鼓励、倡导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相关的扶持优惠政策,引导学生利用好政府和企业资源,帮助创业学生解决资金、场地等问题。另外,还有帮助学生学习有关的创业发了制度和规章,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法律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引导和规范作用[3]。

二、以资源整合为基础,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整合校内外资源,依托教研室平台,建立创新创业中心。创新创业中心要形成涵盖基地、资金、讲座、竞赛、指导教师、专职管理人员等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一方面以学生科技社团为依托激发低年级本科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开放学院教研室、各类实验室,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硬件支撑和条件保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综合知识和创业实践技能。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和保障。首先,学校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创业实践,这既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也有利于促进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其次,加强师资队伍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让教师熟悉市场运作,使之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再次,聘请校外知名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开设创业课程,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聘请一些既有创业实践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的创业者、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作为“创业导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课堂授课、技术指导、学术讲座、论文指导等形式,使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加强[4]。

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引入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模式,积极整合高校资源、政府资源、校友资源、社会资源等推动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对创新创业的重视,与企业界开展深度合作,努力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美国为例,百森商学院、哈佛、斯坦福等大学的创业教育项目一般由学校或社会团体出资,企业提供项目,有丰富创业经验的老师作为指导,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的创业项目中,许多杰出的企业家,如比尔·盖茨等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3]。近年,自动化工程学院与英飞凌、菲尼克斯等8家企业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300万元。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基金用于面向电子科技大学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的活动,如成立俱乐部、开展创业计划、电子设计、创意征集、软件设计等竞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讲座,组织学生到公司实习、实践等。校企合作有效的推动自动化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三、以完善科学化的培养体系为重点,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首先,要开设系统全面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方法,使用创新工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创业类课程在形式上将体验教学、案例教学、研讨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组织实施教学环节。在内容上打破专业和学院的边界,主要针对创新创业所需基本素质和外部环境进行教育,如创业实践能力锻炼、心理素质培养、资源分析、政策教育等课程。实践证明,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对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5]。

科学化的体系建设除了课程体系以外,还包括活动教育体系。建立阶梯型、层次型创新创业活动教育体系,保证学生创新意识的持续增强,创业兴趣不断增加。分层次开设各类创新活动和科技竞赛,对于大一、大二学生,以科普性导向为主,以基础层竞赛为主,即竞赛要面向广大同学,使更多同学了解科技竞赛并参与进来。对于大二、大三年级学生,以综合设计类实验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独立设计能力,让学生运用多种实验方法和手段达到实验的目的,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和理论。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以应用创新性竞赛为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综合性比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亚太机器人大赛等,根据竞赛题的要求设计方案,提出自已的观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6]。2015年,自动化院已连续五年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校企合作创新创业论坛”、“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机器人设计大赛”等。结合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和院校级创新基金,有效地实现了高年级本科生的动手能力锻炼100%覆盖。对于大四学生及研究生,重点开展研发创业性的活动,将项目教学融合到创业教育中,以项目参与为抓手,设计或选择部分商业性项目。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参与项目的经营与运作,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以这样的教育理念,目前自动化工程学院现已孵化创业团队6个,成立了千齐网络公司、曙创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支持 “嵌入式开发学习平台”、“基于8051的单片机开发板”、“基于STM32二系列的视觉开发平台”等项目的孵化。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培养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路径选择。电子信息领域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对于电子信息领域学生的培养模式不仅是传统知识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指导,以平台搭建、资源整合为基础,以科学化课程教育体系和活动教育体系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实现电子信息领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R).2010.

[2]王新.论核心价值观指导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探讨[J].商,2015,(6):41-42

[3]曹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7):36-39

[4]王永祯.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初探[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0(3):72-74

[5]王永杰,陈光等.通过创新创业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7-29

[6]刘宏,肖发远.构建创新创业特色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37-139

王晓梅:1985年5月出生,女,汉族,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辅导员,硕士,讲师,从事本科生思想教育工作。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以创新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设计方法研究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