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模式的运用

2016-03-01许艳艳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教保处安徽合肥300肥师范附小三小安徽合肥300

关键词:教学管理运用高校

沈 岚 许艳艳(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教保处 安徽合肥 300;肥师范附小三小 安徽合肥 300)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模式的运用

1沈岚2许艳艳
(1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教保处安徽合肥230011;2肥师范附小三小安徽合肥230011)

摘要:刚性管理强调外在的规范,而柔性管理注重内在的激发。近年来,高校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加,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寻求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来提高师生的积极性。柔性管理模式恰好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人性化缺失,能够凸显以人为本的管理特征,有利于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高校 教学管理 柔性管理模式 运用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学管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需要一套规范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刚性管理以外,还需要引入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模式来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一、柔性管理模式的内涵

柔性管理模式提倡以人为中心,注重关注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是一种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化发展的分权化管理方式。柔性管理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归属感和凝聚力,激发人的主体能动性,从而提升组织机构的管理效益。柔性管理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尊重个性化,柔性管理模式承认个人在情感、智力、生理以及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尊重人的个性需求和爱好,能够满足人的个性化发展。在柔性管理模式下,个人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为组织带来效益;二是具有激励性,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作了不同层次的划分,其中尊重和自我实现属于现代人追求的主要目标,也是人工作生活中的主要激励因素。刚性管理往往是通过制度和规则来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而柔性管理则注重满足人的高层次需求,具备很强的激励性,有助于人自身潜力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柔性管理能有效地弥补刚性管理的缺陷,逐渐被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并取得了很大效果。高校教学管理的对象为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用者和学习者,更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也就有必要采用柔性化管理模式。[1]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柔性管理模式的意义

1.柔性管理模式适合现代化高校发展需要

现阶段,我国高校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尤其是许多高校一味遵循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没有体现现代化高校管理的特点,在教师岗位设置以及机构设置等方面还和行政单位相似。传统管理方式不能有效地推进高校人性化教学的发展,过多的重视领导体制和教职工管理体制而忽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以致于高校管理出现经费、师资力量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问题。柔性管理模式的运用能够帮助高校应对新时期的挑战,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高校的现代化办学能力。[2]

2.柔性管理模式符合当代文化市场需求

高校教育主要还是为了培养人才,能否满足当代文化市场需求始终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当前,我国文化体制在不断改革,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成为文化市场发展的主流。高校教学能否符合当代文化发展趋势,做好人才培养和文化服务工作,衔接好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需求的关系,发挥文化市场人才培养机构的作用,这些都需要借助柔性管理模式。

3.柔性管理模式有利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都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点,然而,我国目前许多高校的师资力量都比较低,在学科专业创新以及知识更新方面还处于低水平阶段,有关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领军人物比较欠缺。同时,从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来看,教师结构层次差异明显,学历低的教师还是占据多数,有的院校教师来源于本校留校生,教师队伍整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这对于高校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为了提高高校的教师素质,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以及创新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也需要运用到柔性管理模式。

三、高校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模式运用的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良的服务,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教学管理政策、制度以及措施。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学校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给予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的机会与平台,使得高校学生能够适时产生自我奋进的动力,改变目前高校学生“懒散”、“不积极”、“目标不明确”、“浪费大学时光”等不良现象。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加强沟通,避免学生盲目地参与教学管理,师生之间要形成共识,以此来促进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

2.建立激励性的柔性人力管理资源

高校教学管理需要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性化工作环境以及激励性的考评机制,这样才能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率,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教学管理要从教师业务能力、教师岗位津贴分配以及教师创新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尤其是要促进教师主动积极地开展各种创新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的专业课程设置,倾向于培育专业人才的课程,构建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提升的课程体系,在保证专业课程开足的情况下重视综合性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而为国家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建立适应个人、社会需求的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模式提倡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激发人的潜力,重视维护人的尊严。柔性管理的“柔”主要体现在“人”上,而刚性管理的“刚”主要体现在“物”上,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相对来说比较适用柔性管理模式。柔性管理强调以德服人,通常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而提高管理的效果。当前,高校教育正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同时高校学生面临着较高的就业风险,高校需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并且要将传统的专业理论、公共课和职业基础课程结合起来,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做好知识铺垫。另外,高校要给教师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观念的创新,激发教师不断进取的工作信心,激励教师根据社会发展前沿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推动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学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也要进行改变。柔性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为高校教学管理注入活力,有利于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符合人性化管理要求,值得在高校管理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崔凤珍.基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高校教学管理探究[J].高教论坛.2015(01)

[2]郝丽丹. 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J]. 民营科技. 2014(12)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运用高校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