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不同之处寻找相同之点
——浅谈小学体育教中对比法的应用

2016-03-01浦江县浦阳第三小学浙江金华322200

关键词:体育教学

张 燕(浦江县浦阳第三小学 浙江金华 322200)



在不同之处寻找相同之点
——浅谈小学体育教中对比法的应用

张燕
(浦江县浦阳第三小学浙江金华322200)

摘要: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教学追求和实现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把对比法运用于语言讲解中,运用于图示分析中,运用于动作对比中,运用于动作概念以及思维结果的反馈中,既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智力、体力、以及各种能力得以充分发展。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对比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和同仁共商榷。

关键词:体育教学 对比法 讲解对比 动作对比 思维对比

南斯拉夫学者鲍良克(V.Povak)说:“任何教学效果都应该用尽量少的时间和力量去达到,但同时又不削弱教育和教养的价值。”要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我们教师来说必须认真备课、认真组织教学语言,通过教学语言使学生的学习达到四级飞跃:一是愉快地接受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二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促其智力发展;三是进行必要的训练,形成基本的能力倾向;四是陶冶情操,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工欲善其事,必失利其器’(《论语·卫灵公》),欲求教学花时少,费力小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方法和语言上下工夫。[1]

对比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促进学生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运用对比法的关键是要确定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因为相近事物之间不仅在现象上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异性,而且在本质上也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异性。体育教学运用对比法,主要是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迅速得到提高,尽快达成教学目标”。例如,跳高的踏跳和跳远的起跳这两个动作,虽然都是在助跑中用同一只脚在进行踏跳,看似具有较高的同一性,但是,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却有本质的区别:跳高的踏跳脚的蹬地方向是向前下方的,使助跑的水平速度变为向上的垂直速度,使身体重心向垂直方向升起;而跳远的起跳脚的蹬地方向是向后下方的,使助跑的水平速度变为向前上方的抛物线速度,使身体重心沿着抛物线轨迹运动,因而产生不同的起跳效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对比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语言对比

讲解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它主要是通过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目标、要求、动作名称、动作要领等。它不仅要求教师的语言通俗、精练、简洁,而且还要求使学生易领会、理解。譬如:在传授蹲踞式跳远动作要领时,我们可以着重将立定跳远和蹲踞式跳远对比起来讲解。指出二者相同之处在于:二者均是跳跃运动,而且都是双脚落地;不同在于:立定跳远是一个由静止到跳跃的过程并且是双脚起跳。蹲踞式跳远则是由完整的助跑加踏跳的过程,并且是单脚踏板起跳。本来抽象的动作概念经过我对比的讲解,在学生的大脑中渐渐形成了完整的动作表象,及时快速地架起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很快学会了这一课新知识。

二、动作对比

1.同一练习动作差异对比

这里的“对比”比的是同一个练习动作正确与错误的对比,通过某一定性的标准对比出动作的正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这种对比的方法形象、直观,易于学生接受。

例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前滚翻一课时,我们发现有部分同学易犯滚动不圆滑的错误。这时,我把两张垫子平行放置,然后分别请出两名同学(其中一名同学动作有错误的),让两位同学同时做,并提示让同学们仔细观察。等做完后,提出问题:这两位同学的动作有何不同?对在哪里?错在哪里?这样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动作。然后我又针对一好一差两个动作及时做出评价和纠正。使学生学得主动,练得生动。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同学们的前滚翻动作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2.不同练习动作差异对比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新授课中,刚开始教会的动作在下堂课复习时便会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变形动作,甚至有的同学根本记不起上堂课学习的新动作。在体育理论中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动作的泛化过程。每当出现了这种情况我就只好采用启发式的对比方法。把另一个相似的动作和学生正在练习的这一动作作一对比,使动作的差异通过直观显示在同学们面前,从而使学生在小脑的支配下协调地完成连贯的成套套动作。在这我主要采用图示对比的方法。[2]

就拿五年级支撑跳跃练习来说吧。在教授新知时,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助跑接双脚踏板起跳的动作。但在复习时就出现了部分同学动作僵硬,助跑与踏板衔接不连贯现象。这时,我让同学们停止练习,然后取出蹲踞式跳远和支撑跳跃的挂图。并且着重在二者踏跳点上画上记号,让学生自己观察后回答其二者在助跑--踏跳方面的异同,然后趁热打铁,自由模仿,巩固练习。很快,这个难题就被同学们攻克了。

三、思维对比

记得一位篮球教练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体育运动并不全是靠身体、四肢去解决的,还要加上大脑。”的确,体育运动并不仅仅靠身体的参与,还要加上大脑运动中枢指挥和协调。在课上练习某个动作之前,教师常常鼓励学生自主创造。在做游戏之前就怎样达到游戏的目的而采取某种捷径。这时我就在众多学生之中搜集新策略,让学生自己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无形之中,便将学生思维的结果作了对比。在练习任务结束后,我再讲评,而这种讲评正是这种创新思维方式对比的最佳表现。[3]

例如:在游戏“套圈接力跑”中,这里圈的套法的讲解中我做了保留。我让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实践,发挥出自己最佳的套圈方案。在游戏结束后,逐一总结各种不同的套圈方式,鼓励表扬勇于思考、创新的同学。我发现课堂气氛也被我调动得淋漓尽致。

总之,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比较教学法,能使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做到自觉主动、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学习,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他们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利于他们科学地锻炼身体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南)鲍良克(V.Povak)著,教学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4 :267

[2]范运祥. 论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动态无声评价[J].中国学校体育.2009(11)

[3]蒋玉红. 中美体育课堂教学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1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
浅析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柔韧性练习
信息技术在高职护理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