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2016-03-01胡雪洁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关键词:学生工作高校

胡雪洁(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浅谈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胡雪洁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学生事务一直是美国院校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也被认为是美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事务管理在美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有了自己的完善体系和独特魅力,因此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 学生事务管理 学生工作

学生事务被认为是美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形成了内容相对完善的一个体系。在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为宗旨,细致涉及到学生的的日常生活服务、心理咨询服务、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的内容。综观我国的学生事务工作,更大程度上应该是学生工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与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对应。通过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进行分析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一个借鉴作用。[1]

一、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

1.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

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欧力士悠久,从殖民地大学创立时期的萌芽到19世纪中叶至二战之前的确立,历经20世纪中叶的发展直至今日的成熟和完善。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美国一直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事务的首要目标,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督促校园中的所有机构和人员都担负起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让学生事务管理者、专业教师、社会机构等各方面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汇集各个领域的专家,用相关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论证,最后将数据和结论运行到为学生学习和个体发展的实践活动中。[2]

因此,针对学生事务管理应该做些什么,在1937 年和1949 年,美国教育理事会(ACE)和美国高校学生人事工作者协会(ACPA)两次发表了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的《学生人事工作基本观点》(The Student Personnel Point of View) ,明确了对学生的看法和学生工作目的任务。两份文件同时指出指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满足学生的全方位需求,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提供合适的服务项目。[3]

而我国学者也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可以分为学生活动、教学辅助活动、生活辅助活动和学生事务工作自身的管理等四个方面”。而蔡国春教授则经过综合性的论述和考察,并根据我国学者赵平的研究,认为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主要分为招生,注册管理,新生入学教育,住宿生活,学生纪律,经济资助,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健康服务,个人咨询,就业指导等共10 个方面。[4]

2.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

通过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和观点进行解读,可以从中发现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一些特点。

第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模式并不固定,呈现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美国是一个大移民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并存在一起,决定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的多样性。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知识增长,并让学生有良好的职业发展一直是其最基本的目标和原则。

第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包罗万象,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其需要提供全方位服务和全程化指导。美国教育理事会和美国高校学生人事工作者协会发布的《对学生人事工作的看法》中可以看出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具体内容相当细致:既涉及到学生入学后的教育,也涉及到学生入学前的教育;既关注学生的学术生活,也关注学生的非学术性生活;既注重学生的课堂生活,也注重学生在校园的其他生活;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结合起来,与学生自己的个性、能力综合在起来,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全方位的生活、职业、情感等各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第三,美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在美国高校,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大都具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的硕博士学位。美国的不少学校都为培养学生工作的专门人才增设了学生工作方面的博士点。专家化的队伍是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基础, 也是高质量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

3.我国的学生事务管理

从严格意义上而言,“学生事务管理”这个概念应用于我国之前,我国一直沿用更多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工作”这一用法,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生工作具有不同的具体含义。但是都涉及到大学生在校一切活动的管理,是学校对学生提供各类服务和帮助,并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约束和修正学生的行为,使之规范的一种管理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也颁布和施行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条例。这些都说明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所给予的关注。然而,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在管理观念上比较陈旧。在传统上,我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一直偏重于政治思想说教,强调组织性、纪律性、安全性。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定的改革,但并没有从总体上摆脱政治说教为主的模式, 强调管理学生居多,强调服务学生较少; 强调政治思想意识较多, 强调培养优良的公民意识、职业道德意识、诚实的学术态度和良好的个人品质较少。学生工作仍然停留在简单的低层次管理水平上,并没有从实际上得到改善。

其次,我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虽然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颁发了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一系列大学生管理制度很多高校也设立了学习制度、值班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但实际上并没有理想的执行效果。不少制度只针对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根本问题。而涉及到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方面的规范, 如《执业准入资格制度》、《行为规范制度》、 《学生服务手册》等方面的制度依然缺乏, 这就会导致管理制度的随意性很大,使我们从整体上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然而,最为关键的是在高校学生事务中担任管理工作的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我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大多是不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辅导员队伍大多数专业不对口和专业化程度很低,相当数量的学生事务工作者并没有任何教育学或者心理学的专业背景,而且有部分学生工作者并不是从内心真正热爱这份工作,而只是将这份工作当做权宜之计或者是转岗的“跳板”,并没有终身职业的准备。即使有一部分人有终身职业的准备,但是在内容繁琐的工作中由于工作职责不明确,个人发展与提升的机会较少,在现实工作中缺乏职业成就感而被迫转岗或转行。因此,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队伍在稳定性、专业化和职业化上都与美国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4.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发展相对完善并有自己独特的体系。依托现实,根据经验,我们可以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发展和完善中得到启示。

首先,最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和较高能力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我国高校虽然设置有与高等院校研究有关的专业,但并没有设置培养学生工作者的专业,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因此专业化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势在必行。同时建立有效的培训进修体制,提升学生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 完善学生管理人员队伍的知识体系, 组成专家化的学生管理队伍,才能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要真正的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需要为重要出发点,将学生工作落到实处。我国的传统观点一直是坚持“以社会为本”,对学生的管理侧重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虽然有一系列针对学生事务的规章条例,但是更多时候都是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少学生事务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而是站在一个与学生对立的角度,认为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就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行政关系,并不是从学生事务服务者的角度去让学生得到在组织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改革是每所高校势在必行的工作,也是每所高校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体制也随之应该有深刻而全面的改革。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高校人数的扩张以及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等种种因素都会对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使原有的工作模式面临困境。因此,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促进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方魏. 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演变及现状[ J].比较教育研究,1997(2).

[2]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观点、实务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

[3]张晓京主编.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于八所大学的个案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5.

[4]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观点、实务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103.

胡雪洁,201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助教,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市从化大道南路79号,510000.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高校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