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工业理论下《中国之星》的特点分析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格莱美议程设置

王 炫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文化工业理论下《中国之星》的特点分析

王 炫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 要:文化工业理论是对大众文化思考的结果,并对大众文化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势。音乐真人秀《中国之星》虽然也是大众文化盛行时代的产物,但是它在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同时,打破了以往音乐真人秀大量炮制音乐作品风格的局面,突出了节目音乐内容的原创性与艺术性。高规格接轨格莱美,摒弃受众“虚假需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在音乐真人秀泛滥的时代树立起了自身独特的旗帜。

关键词:《中国之星》;文化工业;格莱美;议程设置

灿星制作携同东方卫视、中国音协录音艺术与唱片学会、美国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按国际评审模式与评审流程,出品了一档以“格莱美”冠名的大型音乐电视系列节目《格莱美中国之星》,该节目于2015年11月28日在东方卫视播出。该节目的横空出世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一向不参与娱乐节目的“摇滚教父”崔健的加入,使节目关注度急剧上升,截至2016年3月1日,优酷视频累计点击次数已超过3.7亿次。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出现和发展被称为“20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该理论对文化工业持否定和批判态度。现代社会出于对巨大商业利益的追求,大批量炮制出各类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影响了很大一部分电视受众对音乐的欣赏标准,这是一种被文化工业所异化的表现形式。文化工业作为当下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趋向,已经占据了文化发展的主导地位。但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之星》推出的音乐仍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给审美疲劳的受众带来了新的感官体验。

一、摒弃“虚假需要”,突出音乐的艺术性

文化工业凭借技术的复制对艺术进行框定,文化产品变得一体化和标准化,经过有组织地策划和管理生产出的大众文化有“伪个性化”的欺骗性。“人们在听音乐时,从听到流行音乐的第一个音节,就可以猜出后面的续曲,往往因为乐曲果然如所猜想,也就自得其乐。”该节目中竞演歌手所选取的音乐跨越度很大,包含FUNK摇滚乐、说唱摇滚乐、布鲁斯音乐、流行民歌、民谣乐、NEW-AGE等多种音乐形式,满足了各种音乐受众的真实需求,突出了音乐的艺术性。尤其是杨乐、子曰秋野、谭维维、吉克隽逸等歌手演唱的小众音乐大放异彩,引人注目。

节目初期,吉克隽逸带来的作品《不要怕》,整首歌曲演唱力量幅度变化不大,但语气上更加注意细节处理。从编曲方面看,主歌部分引入的NEW-AGE和柔软和声与吉克隽逸本身所带的野性气质形成鲜明的对比。渐入副歌部分时响起了煽情的钢琴和弦乐,而宏大叙事的鼓声是让编曲更加丰富的要点,渐渐地推进到后半段电吉他失真和合唱伴唱的段落,层次鲜明的铺陈,映衬出了吉克隽逸直白的表述;再如口琴大师杨乐的民谣乐,他的音乐参照物可以看作是加拿大游吟诗人雷昂纳德科恩。鲜明叙事性的歌词和西班牙弗拉门戈式的吉他演奏方法,与现阶段国内流行的民谣乐区别开来。他配合自身音域低但饱满的特点,加上功底深厚的语气的强弱处理,展现出自身高超的音乐素质和感悟能力。

二、着重突出民族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工业文化理论认为,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民间文化不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商业文化,需要服务于利润动机。艺术本身是超越的,通过表现另一个世界从而给人以心灵的自由。机械复制虽然对艺术生产有促进作用,但是却破坏了艺术作品的“韵味”和“独一无二的权威性”,使艺术流入现代工业文明和商品中。该节目中,相当一部分的歌手编曲都融入了国外或者国内地域性音乐的色彩,突出了与国内传统流行音乐的区别。

谭维维与华阴老腔合作的《给你一点颜色》,在编曲上把中国传统音乐秦腔因素和现代摇滚乐相融合。秦腔是一种表达形式豪迈、富有冲击力的古老剧种,摇滚乐则是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以宣泄、反思为主要精神内涵,以巨大音量、极端现场为外在形式的现代音乐。通过对两者的有机融合,展现出了不同于以往华语乐坛流行乐与传统音乐结合的区别;子曰秋野选唱的《乖乖的》、《瓷器》等歌曲把京东大鼓、天津快板等北方传统器乐因素与摇滚乐相融合,歌曲开头阴郁的低音BASS和戏谑的快板相声元素相结合,更有他长期进行说唱现场演出所展现出的对音乐的把控能力。

三、从“议程设置”分析节目取胜的原因

文化工业的本质就是商业文化,《中国之星》音乐真人秀的大框架也是基于此的。“议程设置”理论是指传媒关于各种信息的报道议题被人为赋予各种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以达到突出某项议题或隐藏某项议题的目的,影响大众对事件重要性的判断。

节目组为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利用后期剪辑故意夸大了推荐人与选手、推荐人与推荐人之间的矛盾。尤其在节目刚刚播出时,就利用剪辑手段夸大了崔健与许志安、崔健与刘欢的矛盾,在后期节目中更是突出了崔健与平安的矛盾等。甚至在节目播放的网络平台中,冠以鲜明的“解读”来制造冲突感,以期登上微博热搜等平台获得大众的关注。虽然这种用炒作的方式推广《中国之星》这个品牌并不值得推崇,甚至不太光彩,但却在节目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节目中的巨星推荐人都是行业内的资深专家,在节目的录制和播出过程中可以称为绝对的意见领袖。音乐本来没有一个好或坏的判断标准,更多的是主观性的,推荐人对于歌曲的评价直接影响了受众对于歌曲的认识,也充当了面对大众解读音乐、普及音乐知识的角色。尤其是崔健,在每一期节目录制与播出过程中都大力推广各式摇滚乐,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了摇滚乐。

参考文献:

[1]张雪梅.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陆璐.格莱美音乐奖对中国流行乐坛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3.

[3]金姬.华语节奏布鲁斯歌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

[4]但夏,李嵬.从格莱美音乐奖看国内流行音乐潮流导向[J].大众文艺,2010(06):23+26.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132-01

作者简介:王炫(1993—),男,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格莱美议程设置
屡遭抵制,格莱美真有“黑幕”?
“哈曼”闪耀格莱美, 助享视听盛宴
带有政治倾向的格莱美
张靓颖获评格莱美最佳红毯造型Top15之一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如何讲好南海人文故事
克林顿、戈尔巴乔夫:跻身格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