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新闻评论应对新媒体竞争的发展策略

2016-02-28邵铄岚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闻评论发展策略新媒体

邵铄岚

(西华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简论新闻评论应对新媒体竞争的发展策略

邵铄岚

(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 要:新媒体是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近年来,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迅速崛起,给传统新闻评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严峻的挑战,新闻评论的从业人员只有主动适应新常态,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才能推动新闻评论在竞争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评论;发展策略

一、当前新媒体激烈竞争环境下的新闻评论现状

所谓新闻评论是指各种新闻媒体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读者的政论性新闻体裁,是新闻工作者或作者对最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和有时代意义的热点问题进行的分析论述,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对于新闻媒体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电视、数字杂志等。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媒体的发展让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得到巨大提升,重大新闻事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很远距离、很大空间,新闻事件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新闻热度升温,更多的人参与到新闻讨论中,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不断,这时就需要一些权威的声音,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引领舆论的发展。新闻评论的受众大大增加,新闻评论的数量增多。其次,评论的渠道增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设议程,公众表达意见更加自由,评论门槛大大降低,评论语言更加新颖生动。只要是公众感兴趣并能引发热议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新闻评论的议题,大大丰富了新闻评论的选题范围。但同时,受众对新闻评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想要在海量的新闻评论中脱颖而出变得异常困难,这也需要媒体不断进行改革发展,增强新闻评论的广度和深度。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新闻评论的社会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一旦新闻评论在舆论导向方面出现了偏差,就容易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传统媒体时期的新闻评论较为集中,新闻评论大多出现在权威媒体的专栏上,如《人民日报》中的“人民时评”专栏。集中的精品评论使新闻评论的质量得到保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上新闻评论的话题和素材增多,可以减少新闻评论在资料收集上的时间,给新闻评论者的创作节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其中不乏失真胡编,虚假夸张的内容,媒体编辑部和作者在网络上寻找新闻信息时如果没有进行细致甄别,极易造成新闻评论事实叙述不当,评论观点偏颇,文章质量下降。

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新闻评论更容易遭到剽窃,作者版权不易得到保护。新媒体的发展使新闻评论在短时间内就可能被广泛阅读转载,以微博为例:重大热点新闻经一个媒体或者作者报道评论,会有多个微博用户,甚至是微博意见领袖或者媒体公共账号进行转载,直接进行复制粘贴,最后公众看到的内容有极大可能是由非原创的账号发布出来的,这损害了信息原创者的作品版权,严重打压了新闻评论创作的积极性。

二、新闻评论应对新媒体竞争的举措

(一)积极融入新媒体,实现多媒体深度合作

媒体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学习了解新媒体发展趋势,挖掘更多的新媒体传播渠道,积极发展相关新媒体的阅读和观看方式,便于读者随时接收评论内容。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用好新媒体,对扩大新闻评论的影响大有裨益。新闻评论应该积极发掘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方式进行新闻评论,从而提高新闻评论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

(二)提升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增加更多灵活新颖、贴近时事、贴近生活的评论选题

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评论推出的时间差越小,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就越强。在新媒体时代,重大事件往往会迅速成为社会热点,新闻评论只有在第一时间做出积极反应,才能在第一时间引导舆论发展的方向。为提高新闻评论的时效性,《新京报》要求报道和评论必须同一天推出,为此每天下午3点半开会研究热点、确定话题,由专业团队进行研究决策。《北京青年报》“重点关注”栏目则一般是下午约稿,当天晚上就能收到稿件。

(三)注重新闻评论的互动性,增强公众参与度

传统的新闻评论多是以政治性、思想性为诉求点,大多是“媒体之言”,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网络评论占据了重要地位,网络成为人们参与信息传播交流的主要平台,受众由单纯的信息接受者逐渐转变为信息的接受者和反馈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该把传统新闻评论与网络评论相结合,通过与公众的互动交流,提高公众在新闻评论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这样就拉近了新闻评论和读者的距离,给予了公众更多的话语权,让观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评论、新闻跟帖、网民调查等方式与公众实现交流,倾听公众的声音。《中国青年报》开辟了网站中青在线,用于收集了解网民评论;《南方都市报》把网民的一些精华评论摘取在报纸栏目里,汇聚成短评;各大门户网站大多在新闻报道页面旁设置评论留言区域,方便了解公众意见。这样就为公众的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提供了空间,刺激了公众的表现欲,开发了普通公民的评论潜力,活跃了言论气氛,也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新闻评论。

(四)提高新闻评论质量,创新形式吸引读者

在新媒体冲击下,读者对新闻评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评论除了要事实清晰,观点正确,还应追求新颖和深度;新闻评论要朝多种风格发展,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评论的选题要精挑细选,反映社会热点和重大问题;要注重改进文风,运用生动的语言、更有效率的表达、更吸引人的说理来表达观点;要注重对舆论的引导,成为信息传播中的“意见领袖”。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媒介的“旗帜”和“灵魂”,具有独立的新闻价值,一直以来受到媒体和读者的强烈关注。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新闻评论发生了诸多改变,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新闻评论。媒体工作者要注重总结概括,在未来的发展中扬长避短,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努力贴近读者生活,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在保证新闻评论质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与时代的发展接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读者的认可,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涂光晋.新闻评论的历史性变迁[J].中国记者,2004(12):22-23.

[2]郭家健,康乐群.新闻立台评论强台——全国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研讨会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9(8):92.

[3]廖声武.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传播[J].新闻前哨,2012(9):33-35.

[4]周灿华.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影响[J].现代视听,2008 (3):47-49.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089-01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发展策略新媒体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