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民生新闻的泛娱乐化

2016-02-28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娱乐民生

李 哲

(作者单位:新疆电视台)



电视民生新闻的泛娱乐化

李哲

(作者单位:新疆电视台)

摘 要:文章首先对“泛娱乐化”现象在民生新闻中的表现进行了介绍,进一步指出了这种现象对电视民生新闻造成的影响,也就是电视民生新闻在泛娱乐化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构建电视新闻娱乐价值的理念,通过这一研究希望为电视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赢得更好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民生新闻;电视媒体;娱乐化电视民生新闻样式的发展带动了电视文化从精英阶层转向平民阶层,这为百姓的话语权搭建了一个平台,从而实现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某种程度上讲民生新闻是我国民本思想的一种现代建构,是媒体重视人文理念的一种体现。但随着民生新闻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在这个传媒娱乐化浪潮下,民生新闻也被卷进了泛娱乐化的浪潮中,娱乐元素的过分使用,必然使其陷入极端。

1 “泛娱乐化”现象在民生新闻中的表现

“泛娱乐化”已经偏离了娱乐化轨道,这是因为娱乐自身是不含社会功利的,只是单纯满足人的某种内在需求。但电视媒体的“泛娱乐化”已经让娱乐变成了一种获取利益的途径,大众失去了娱乐主动权,变成了被娱乐对象,往往是“娱而不乐”。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和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大致是同步的,但并未引起重视。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新闻与娱乐的联合,首先开创这一形式的是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节目,它的一举成功引起电视频道开始纷纷效仿,电视新闻娱乐化正式被开启。虽然目前对这种现象并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界定,但依旧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上找到一些共通点:偏重于软性新闻,为吸引观众眼球充分挖掘新闻信息中的娱乐因素;强调新闻的故事性,赋予新闻播放形式的多样化。电视民生新闻播出的这两点十分契合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方向。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符合新闻娱乐化的特征,但这种播放形式也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在经济利益面前,民生新闻与无法摆脱这一因素。娱乐化逐渐偏离了方向,最为明显的就是新闻内容同质化、庸俗化、新闻价值低下,这些都是电视民生新闻“泛娱乐化”的表现。

2 “泛娱乐化”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影响

2.1 新闻价值的瓦解

电视民生新闻对政治话语权的建构和民间文化的传承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如今民生新闻在“泛娱乐化”漩涡里无法脱身,民生新闻原有的价值和功能处于被瓦解状态,电视审美文化取向的变化更是让民生新闻陷入“泛娱乐化”怪圈无法自拔。电视民生新闻改变了原有政论式的严肃面孔,开始与世俗文化融合,但是,电视文化审美的改变让民生新闻承载的主流功能被取代,大量庸俗化的信息、观念充斥在民生新闻节目中。有时为取悦观众,不惜制造一些虚假娱乐或是揭露别人的隐私来博得受众眼球。这些手段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观众关注,但长远来说,这种节目内容最终会引起观众的强烈反感。观众收看电视节目,娱乐成分虽然不可避免但最为重要的是希望获得一种愉悦体验,如果节目中一味被这种不良信息掩盖,最终也会失去受众支持,这样电视新闻具备的娱乐影响力会受到严重挫伤。娱乐的本质是希望获得游戏与美感,人们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审美愉悦,这是电视媒体的社会功能。电视民生新闻引入娱乐因素原本是为了改变之前那种中规中矩的状态,如今却丢失了原有审美价值。从心理学层面来说,观众的欣赏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审美取向也自然有所差别,但满足受众的猎奇性只是一小部分受众的需要,若将这种迎合变成大众的普遍需要就会使电视媒体的收视固定在某个层面,这样就会失去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

2.2 受众文化品格的误导

传播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要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就必须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传播者的电视媒体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品位功能,他们不应一味迎合受众,而应成为引导者,不断提升受众的文化品位。从这个层面上讲,电视民生新闻的泛娱乐化让其丢掉了原有媒体职责,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民生新闻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暴力、纠葛讯息,这些会让受众对世界的价值判断和思考出现偏差,从而误导受众的自我精神塑造。受众对世界的判断不再依靠自己原有的判断力,而是凭借主观想象去评判一些人和事。长此以往,这些思维习惯就对受众的感知能力产生影响,受众的思维方式也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最严重的是,民生新闻的传播内容呈现的低俗化倾向会让受众在无形中降低自己的文化品位,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模仿心理,这对受众正常的文化审美追求是一种严重制约。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内容除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外,还应承担一定的文化功能,做受众精神品位的引导者。

3 构建中国电视新闻娱乐价值的新理念

新时代环境下,娱乐化已成为电视的总体发展趋向,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走向娱乐化发展道路也是不可避免的。要保证新闻原有的价值理念,维护新闻事件应有的严肃性,我们需要对新闻娱乐进行重新解读,既不能回到过去的政论式也不能任由其泛娱乐化发展。对于电视民生新闻来讲,需要开辟一条适合自己的娱乐化道路。

3.1 重视审美艺术性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基本是当天采集新闻内容当天播送,这给后期编辑造成了很大压力。一些地方电视台的设备资源比较紧张,新闻制作时间更为紧张,这样会影响新闻画面的质量。但即便如此,民生新闻栏目的后期编辑也要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尽可能为广大受众提供足够的审美空间。电视民生新闻想要保持自己的生命活力,需要重视新闻的审美因素,在民生新闻的事件中嵌入新闻本身的艺术美追求。新闻中纳入娱乐因素原本就是一种艺术的审美追求,但目前这种手段的应用出现了偏差,我们不能将新闻娱乐的功能无限扩大,而是要采取一种合理的艺术手段来提升新闻的审美层次。

3.2 提升文化品位

在娱乐化泛滥的今天,民生新闻栏目希望维持其健康生命力,就要在娱乐化包装的外衣下融入自己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开启一条正确道路。提升文化品位对于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来说并非一件易事,整个创作团队都需要从各方面增强自身水平与素质。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在时效上抢得先机,还要在选题角度上狠下功夫,不要将目光停留在新闻事件表面,而要真正挖掘新闻事件的社会价值,从而引发受众关注。同时,电视新闻栏目主持人需要强化自身的文化素养。

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并行的时代,谋求新闻发展之路的呼声越来越高。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传媒前沿的节目,需要站在时代最高处,获取各方面信息,合理利用娱乐化大背景,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创造一条人性化发展之路,这应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信念追求,也是民生新闻改革与发展应信奉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朱羽君,高传智.进退之间——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刘艳婧,高炜.论传者本位与受众本位的内在张力[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4).

[3]彭菊华,肖志,邱铮.论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价值取向[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娱乐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娱乐眼
电视新闻编排的艺术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