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关联理论看汉英交替传译质量的优化

2016-02-25何莉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优化

【摘要】交替传译作为外事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沟通工具,随着外事活动的增加以及人们对于口译要求的提高,其译文质量以及效果逐渐受到多数学者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斯波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由于其原则对于研究话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对于交替传译质量的影响也逐渐被学者们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关联理论的内容以及交替传译的性质,旨在证实关联理论对于交替传译质量的优化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关联理论 交替传译 优化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ols in foreign business affairs,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ha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by plenty of scholar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its quality as effects has been rai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oreign related affairs. Relative theory, proposed by Spencer and Wilson in the 1980s, due to its instructive principles, has been researched by scholars with regards to its influence o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relative theory and the character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prove that relative theory has a optimizing and guiding effect to the quality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relative theory;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optimizing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口译成为实际性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口译行业。在过去几年间,口译实践取得了重大的成绩,相比之下,口译理论研究则较为落后。然而,口译研究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口译理论的研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口译实践的发展,因此,他们开始在这一领域花费精力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本文将重点研究关联理论对于交替传译质量的优化作用,旨在对提高口译质量提供一定的线索。文章研究对象为交替传译而非同声传译,因为前者较为典型而且易于分析。

一、关联理论与交替传译

关联理论是斯波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基于格赖斯(Grice)的合作原则和人类认知特点。该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显性推理的过程,显性和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

从讲话者的角度来看,交际是一个显性的过程。理论作者认为显性是指讲话者希望聆听者明白其话语的隐含意义。推理则是针对聆听者提出的,是指他们通过这些显性的信息,判断并获悉讲话者的隐含意图。在交际过程中,双方并非寻求最大程度相关,而是最优相关。即,话语可以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是双方花费最小的努力来理解对方。背景信息对于话语关联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条件。斯波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认为,顺利交流的原因在于人们遵守交际活动的原则:关联理论(每个话语或者是任何显性的交流都会引发一次相关的期待)。因此,相关原则是关联理论最基础的部分。

交替传译是指发言人将言语分成片段来供口译人员翻译。口译员在发言人讲话间隙将信息翻译为目标语言。同声传译则是口译员的翻译与发言人讲话同时进行,原语发言人可以持续发言,无需考虑口译员,这种情况下,口译员必须有很高水平的技巧以及关注度。为了研究便利,本文将以交替传译为研究对象,因为与同声传译相比,它给予译员更多时间的认知。

二、关联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口译员作为发言人与听众之间的桥梁有双重任务:信息的接收者和发送者。更加具体而言,口译员同时承担着听众和发言人的责任。因此,他涉及双重语境,即原语语境和目标语语境,尽自己最大努力提供最好的翻译是他的责任,在关联理论中我们称之为最大相关。换言之,口译员提供的译文可以使听众不费力的明白。基于此,口译员需最大程度的利用自己认知背景的信息和知识,无论是原语的形式还是内容,包括:语音句法层面和语义语用层面,来推断发言人暗藏在显性信息中的隐含意义(交际意图)。这样,译员才能发现原语信息和语境假设的最大相关,以此来为听众提供相关信息和发言人的意图。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口译员需要遵守斯波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的两个重要的原则,即:

认知原则:人类的认知倾向于最大相关。

交际原则:每个显性刺激都表达了其本身最大相关的假设。

基于以上两点,口译员为了优化翻译效果,根据关联理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关联理论的观点,讲话者大多数情况下要表达的不是话语表面的信息,而是交际意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口译员需要将讲话者的背景、主题、所有可能相关的信息结合起来,进而寻找到言语背后的信息。简言之,口译员在接受口译任务的时候,需要做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产出高质量的译文。

第二,在口译过程中,为了实现最大相关,口译员需要做出决定。比如:采用正确的口译方法来避免误解或者产生误会。因为在口译过程中,发言人将会使用自然的方式讲话,因此,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停顿、停止、口语词汇、不完整的句子甚至是不合规格的语言。然而口译员不能采用和发言人一样的方式进行翻译,首先,口译员应该分析发言人的话语来找到真正的交际意图,然后与当时的背景信息相结合,去除无关信息,目的是减轻听众分析负担实现最优相关。

第三,根据相关理论,一个成功的交际人员会利用他的话语内涵来传递信息,说服他人,使他人相信,由其本人或者同伴所证实。口译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发言人,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交际员。因此,公共讲话技能是必需的。熟能生巧,练习对于培养一个杰出的公共演说家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关联理论对于口译活动具有很重要的解释和指导作用。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口译员可以更好的成为发言人与听者之间的桥梁,同时,口译员本人又有更多的自由。口译活动的成功与否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口译员的表现。

在关联理论原则的引导下,口译员可以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口译策略,使得口译过程更加更人满意。因此,关联理论对于口译过程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References:

[1]Sperber,D.and 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86/1995.

[2]黑玉琴.从关联理论看口译过程中的最佳意义的选择[J].外语教学,2003(6):94.

[3]李坤.由关联理论视角看口译[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9): 147-150.

[4]马霞.关联理论与口译策略研究[J].国外理论动态,2008(5): 88-91.

[5]宋秋莲.关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33-36.

[6]张庆月.基于关联理论的口译过程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8(19):288-289.

作者简介:何莉(1984-),女,汉族,山西长治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太原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