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分析理论下理工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就业问题研究

2016-02-25崔玲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大,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需要不断调整培养模式来适应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本文从企业需求分析角度来探讨其对理工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企业需求 商务英语 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nlargement of foreign trade,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demand of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for enterprises. To meet their needs,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cultivation modes according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eds analysis.

【Key words】enterprise needs; business English; the cultivation mode

一、引言

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亟需既通英语又专国际贸易实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这种发展形势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商务英语遂成为了历年高考志愿填报的热门选择。但由于高校近几年的盲目扩招,商务英语专业自2010年以来连续三年成为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的优秀商务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和商务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等多方面才能。由于理工类院校办学特色和师资条件的限制,理工类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前景下,理工类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面临多样化的企业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改革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来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1.调查背景与目的。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涉外企业的发展,而涉外企业的发展给商务英语专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与此同时,涉外企业的激烈竞争和发展的不稳定性也给商务英语专业带来了挑战。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就是为企业培养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和从事国际商务实务的人才,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和完善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因此,本团队利用暑假时间调查了部分苏锡常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拟寻找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切合点,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参考依据,实现企业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共赢。

2.调查对象。苏锡常地区(即苏州、无锡、常州)位于长江三角洲,是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全球化打开了城市参与全球贸易的大门,苏锡常地区与国际接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抢占了发展先机,对外经济发展特别活跃。目前,苏锡常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选取苏锡常地区的企业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调查结果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企业中担任的主要职位有外贸制单员、跟单员、单证员、驻外商务代表、国际市场采购员、翻译人员等。通过对苏锡常涉外企业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1)学历及证书方面的要求。企业认为学历和证书是反应学生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企业录用毕业生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对于企业而言,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历要求主要为大专、大专以上、本科和本科以上;对证书方面的要求是至少具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和相关商务方面的证书,如报关员证、单证员证、跟单员证等。

(2)英语技能和商务知识的要求。企业认为熟练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以英语为工作语言是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外贸企业中,不同的工作岗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譬如,学生在企业中的工作需要与外商进行直接沟通交流,那么流利的英语口语就特别重要;但如果学生是在企业中负责一些行政工作,那么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英汉、汉英翻译能力的要求就比较高。同时,掌握基本的商务知识,熟悉外贸业务的基本流程,了解有关国际商务的社会礼仪,具备必要的商务贸易操作技能是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另一要求。

(3)综合素质的要求。除了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要求,企业还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考虑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其中心理素质是考察学生整体的一个重要依据,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只有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业务能力是胜任工作的关键,而毕业生缺少相关的工作经验,并且在陌生的就业环境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个时候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而不是消极对待。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秘诀,创新精神是外贸企业中员工发展的法宝。在对外交流频繁密切的外贸企业工作,墨守成规是一大禁忌,只有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愿忍受繁文琐节的束缚,在行动上敢于冒险,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在企业中有长远发展。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除了注重员工的个人素质,还重视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在工作中学会与上级、同事及时沟通合作是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理工类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实际情况分析

理工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由于自身的教育特色和师资条件限制,面对来自外语类院校和全国重点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压力,在商务英语教学方面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况。

1.英语语言知识。从课程结构的设置上来说,商务英语的课程仍然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为基础的。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针对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能力而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综合英语、阅读教程、英语语法、英语语言学及英美文学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在听、写、译方面的训练。大一学生能基本听懂全英文授课,能进行简单的英语写作和翻译;大二学生能运用听力技巧,听懂日常英语谈话、讲座等,能进行有一定难度的翻译,掌握一定的语言学、文学知识。但这些基础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所以,虽然学生在“输入”方面能有很快的提升,但在“输出”能力—口语方面仍存在很大的问题。endprint

2.商务贸易知识。理工类院校开设的商务贸易方面的课程主要有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实务、进出口贸易实务等。理工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大都是外语专业的老师,虽然这些老师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但多数缺少系统的商务知识方面的教学经验,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系统地把商务知识传递给学生,所以导致商务英语学生商务知识零散、不扎实,商务实践能力差。同时,“英语+商务”的培养模式使得商务贸易专业课程大都为中文课程,即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也很难将英语与商务专业用语结合,这就导致理工类院校商务英语学生在商务知识运用及涉外商务交流方面存在缺陷。

3.综合能力素养。理工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英语与商务课程对于学生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学生在思维灵活性、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实战能力,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局限于课本知识,理论知识,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很少有真正到企业行业中去实践锻炼,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来说无疑是一个缺憾。

四、需求分析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以商务知识和能力为重点,掌握国际商务所需要的经、管、法知识和规则,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和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培养目标,高校需要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和商务专业知识进行双管齐下的培养,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如课程设置、教学策略方式。

1.从理工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商务英语专业基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英语语言知识、英语专业技能和相关商务知识。以常熟理工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的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等。英语专业技能方面的课程主要有:英语翻译与实践、英语演讲、英语写作等。商务知识方面的课程有: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实务、进出口贸易实务等。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进校时的英语水平与外语类院校和重点大学学生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专业技能有关的课程不能缩减,而是要加强。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首要要求就是英语水平高,所以理工类院校从大一开始就要强打学生的英语基础。同时,理工类院校应避免照搬外语类院校的课程模式,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本着独特性的原则,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2.教学方式和方法需要更新。商务英语专业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发展要求了。因此,理工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学思想,革新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与传统灌输式教育相对的,这种教学方式将重心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的东西及对他们个人的意义。同时,理工类院校应利用良好的社会关系与外贸企业取得联系,并与其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实践机会,将传统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结合中掌握相关的商务知识,从而促进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需要解决理工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不足的现状,学校需大力加强英语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将教师队伍进行细化专业化,支持教师的研究和教学,将教师从单一性教学人才转化成复合型教育人才。

3.结果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方式需并重。为提高理工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学院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评估。积极优化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加大对学生的考核力度,以形成完善的考核系统。在考核方式上,学院应打破传统的书面考核的方式,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综合性、应用性,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考核,如:组织专业技能大赛,模拟商务谈判,顶岗实习等,在实际运用中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在考核内容上,应突出对专业技能的考核。同时,学院应定期组织学生自我评估、老师对学生评估,让学生在自我评估与他人评估中不断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提高自己。同时,理工类院校应利用良好的社会关系与外贸企业取得联系,并与其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结合中掌握相关的商务知识,从而促进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综上所述,“英语技能+商务知识+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理工类院校应大力推崇的培养模式。由于每个院校的办学特色不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需根据学校特色和条件进行调整。同时,理工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学校应根据社会形势、企业需求变化,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勤,鲁修红.地方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6).

[2]金胜昔,王彬.关于理工类院校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11).

[3]李庆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项目简介】该文系2015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理工院校商务英语应用人才就业问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10333019X)。

作者简介:崔玲(1994-),女,江苏常州人,研究方向:商务英语。endprint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迈向企业造型需求的机械外观设计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你会选择学习商务英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