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暴力风险因素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6-02-22陈玉杰

新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急诊科暴力

陈玉杰

乐昌市中医院,广东 乐昌 512200

◆护理研究◆

急诊护理暴力风险因素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陈玉杰

乐昌市中医院,广东 乐昌 512200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建立及完善,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其他有关急诊护理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技能水平,处理好医患关系,尽可能地降低急诊护理工作中暴力事件的出现,做到既能处理好患者就医工作,又能增强自身的保护意识。

急诊护理;暴力风险因素;预防措施

1 急诊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的分析

1.1 急诊就医人数较多,并且病情错综复杂 急诊科是一个综合性强的抢救及治疗的科室,其涉及的医学范围较广,如外科、妇产科、内科、儿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及耳鼻喉科等。前往急诊科就诊,多数是处于病情复杂、病况多变且极有可能危及至生命者。病情如食物中毒、溺水、皮肤烧伤、急性出血、动物咬伤等,无论是从时间的角度上看还是从生命安全的角度上看,都是十分危急的,并且在救治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全程跟踪、全面监护,这致使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量大大增加,既要做好对患者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又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安抚,知告患者的实时情况,以宽其心。而实际上,在繁忙的急诊护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对患者或患者家属照顾不周、顾此失彼的情况;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就医心切,自然会产生紧张、焦躁等不良情绪,进而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不满,引起彼此双方的口舌之争,甚至于暴力相加,严重影响了急诊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损害。

1.2 急诊护理人员经验不足,专业技能不扎实 急诊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临床学科,而在许多医院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多为毕业刚至的学生,工作资历尚浅,实践经验不足,对急救相关的具体操作及临床运用还未能很好地掌握,不能通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做出正确的护理措施,或对医生所叮嘱的护理方法、相关注意事项未能理解透彻,致使在真正的急救过程中,非但没能给患者带来很好的护理服务,同时还影响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例如,护理一个对药物较为敏感的患者时,当患者出现药物过敏等症状时,若不能及时地向主治医生汇报情况,及时对患者用药进行调整,则有可能会因药物过敏导致生命危险,患者家属追究起来,医护人员难辞其咎,从而加速了暴力事件的发生。

1.3 紧急救护技能掌握不够牢固 紧急救护是一项运用性极强的抢救技能,急救人员对其掌握的熟练与否,是对患者实施抢救成败的关键,在实际的紧急救护中,救护人员因缺乏救护实践,加之对常用的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肠胃清洗术及动脉采血术等急救措施掌握得不够娴熟,因此,在运用相关急救措施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位、错位等现象,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疼痛,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致使现场患者家属情绪激动、不堪忍受而失去耐心,从而引起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强烈不满,最终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

1.4 医护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淡薄 在急诊科室工作的医护人员,常年接触患者,几乎所有时间都是围绕着患者的护理工作开展的,无暇顾及到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涉及到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致使许多医护人员的法治观念不强、自我防护意识较低,当发生医患纠纷时,不懂得采取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或不能举出相关证据证明自身工作未出现失误,使得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而难以善后,这也恰好给患者及患者家属提供了引发暴力行动的理由。

1.5 急救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完整 由于急救护理的工作较为特殊,工作的内容及难度相比于其他的护理工作要大很多,同时,对实施紧急救护过程中的急救护理记录更是要求严格、规范、完整,既是对患者的一种负责表现,更是对自己人身安全及正当权益维护的手段、因急救护理工作多数为对患者进行抢救护理的过程,而抢救过程时间紧迫,医师为了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来不及给予文字性医嘱,而是以口头医嘱的形式将医嘱传达给护理人员,而护理人员按照医嘱执行后,因工作繁忙没来得及将口头医嘱及时记录在急诊护理日常工作记录表中形成固定的护理证据或所记录的医嘱内容不详尽、不规范,致使发生医疗纠纷时,护理人员不能提供完整规范的护理记录作为证据,进而促使了暴力事件的发展。

1.6 急诊护理管理体系欠缺完善 健全的急诊护理管理体系是降低医患纠纷及发生暴力事件的根本措施,许多医院急诊科内的风险管理机制、护理操作流程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均存在较大漏洞,有的医院急诊科还沿用了老套、过时的管理制度,甚至于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因此,在实际的急诊救护中,造成护理流程不规范、不严谨,部分护理人员未按相关规范制度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导致患者频频投诉,同时,患者仅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未能对急诊科的相关制度进行了解,导致误会出现,进而引起暴力事件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双方的利益。

2 暴力风险预防措施

2.1 加强医患沟通 沟通是化解误会的良方,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在提高自身医疗水平的同时,还应对事物的处理进行综合性考虑,力争做到最全面。在进行紧急救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好医生抢救工作,并如实、委婉地将患者病情及病态严重性向患者家属告知,通过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在伤痛的情绪中感受到家庭带来的支持,积极、乐观地面对治疗,而医护人员也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通过语言的表达及表情的洋溢给患者传送温暖及关爱,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2 加强医护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巩固急救技能 医护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急诊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因此,无论是入院已久的资深护士还是入院不久的实习护士,都应加强自身护理知识的学习,努力掌握好每一项护理技能,切实地将护理工作做踏实,做稳妥,此外,还应积极参与急救知识的培训学习,有机地将护理工作与急救知识融合起来,使自身的技能更全面,在更好地开展本职工作的同时给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医护人员应在平时的具体工作中加强、巩固现场急救技能技术,切实掌握好急救技能的技术要点、适应范围及使用禁忌等,同时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交流与学习,增加自身的实践能力,对成功抢救及良好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提高安全意识 医护人员应当建立一种“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的安全理念,因此,在实际的急诊护理工作中,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纠纷。

2.4 完善急诊护理管理体系,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建立健全、完善的急诊护理管理体系,对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有着原则性的帮助,因此,各大医院应提高对急诊护理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积极改善管理制度中的不足,最终达到“人人守规矩,事事都平安”的目标,同时,护理人员也应根据护理文书书写制度做好每次护理记录,避免产生纠纷而手足无措,任人摆布。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急诊护理中的暴力因素是潜在的,也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在发生暴力事件时,应仔细分析其起因,以此来借鉴或作为一种提升医护人员综合能力素质的反面教材,使护理人员从中得到宝贵的收获,对今后的工作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参考文献]

[1]薛伟花,温小霞,陈荣.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17(4):45-46.

[2]潘红英,苏伟.急诊护理人员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分析及应对[J].护理与康复,2008,7(5):128-129.

[3]胡丽春.基层医院急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12):1412-1413.

(责任编辑:刘淑婷)

R19

A

0256-7415(2016)02-0190-03

10.13457/j.cnki.jncm.2016.02.073

2015-11-20

陈玉杰(1974-),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急诊科暴力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反性别暴力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暴力”女
暴力云与送子鹳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暴力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