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针齐刺臀边穴为主配合运动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16-02-22高仰来

新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椎间盘腰椎间盘穴位

高仰来

河西学院医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长针齐刺臀边穴为主配合运动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高仰来

河西学院医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目的:观察长针齐刺臀边穴为主配合运动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长针齐刺臀边穴为主配合运动训练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143例,显效32例,好转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4.76%。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别(31.62±2.76)分与(9.13±1.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针齐刺臀边为主配合运动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疼痛及改善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长针;齐刺;臀边穴;运动训练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长针,长七寸”,“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灵枢·官针》曰:“病在中者,取以长针”,“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以上文献同时说明长针和齐刺可以治疗痹证、寒证、痛症及经筋拘急症,笔者运用长针及齐刺法合并为长针齐刺法。依据临床经验,以长针齐刺自拟的臀边穴为主,并配合常规针刺及功能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②年龄20~65岁,性别不限;③CT或MRI检查支持腰椎间盘突出;④自愿接受本治疗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腰椎滑脱者;②患腰椎结核及肿瘤者;③病变部位有压缩性骨折者;④孕妇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⑤合并血液病及内脏器官急重症患者;⑥大块髓核突出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马尾神经受压迫及有其他手术指征者。

1.4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0年1月—2014年12月河西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经CT或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10例。男112例,女98例;年龄18~65岁,平均42.5岁;病程6天~12年,平均1.3年;腰椎CT示单纯L3L4椎间盘突出18例,L4L5椎间盘突出106例,单纯L5S1椎间盘突出53例,2个以上椎间盘突出33例。

2 治疗方法

运用长针齐刺臀边穴为主配合运动训练治疗。

2.1 针刺方法 取穴:主穴,患侧臀边穴(取法:L5S1椎间隙旁开5寸,臀大肌外上缘中点处),其他常规穴位取患椎相应双侧夹脊、肾俞、关元俞、腰阳关,并依据循经取穴,太阳经加委中、承山、昆仑,少阳经加居髎、风市、阳陵泉、悬钟,太阳和少阳合病加环跳(如双下肢疼痛则取双侧穴位)。操作方法:患者俯卧,选用规格为0.35 mm×100 mm~0.35 mm×125 mm华佗牌不锈钢针灸针,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在臀边穴及其左右再各刺一针,三针齐下,沿臀大肌边缘略向内下方呈75°角斜刺,针尖直达髂骨骨面,至患肢出现针感立即向臀部及同侧下肢放散,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其他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使用规格为0.30 mm×40 mm~0.30 mm×75 mm华佗牌不锈钢针灸针(依据患者胖瘦选取),肾俞、夹脊、关元俞、腰阳关、环跳、委中、承山、昆仑常规直刺,肾俞给予补法,其它穴位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每天1次,治疗10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治疗2疗程后评定疗效。

2.2 运动训练 主要有以下几组方法。①半桥训练: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为支撑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②背飞训练:俯卧位,以腹部为支撑点,上肢背到身后,将胸和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膝关节屈曲,要始终保持伸直,如飞燕状,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③直腿后伸训练:俯卧位,双手抓住床头,双下肢自然伸直,交替向上尽力抬起。④直腿抬高训练:仰卧位,双臂平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五趾背屈,双腿交替抬起。⑤屈膝团抱训练: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头肩部固定,双手抱膝,缓慢地将两膝尽量靠近胸部,保持此姿势1~2 s,然后回到开始仰卧屈髋屈膝位姿势。

以上5组训练方法每天可选2~3组,每组连续10~15次,每个动作持续5~10 s,具体视病情可以调整次数,幅度尽量大,但以不引起疼痛为度,避免腰椎过度屈曲和伸展。

2.3 善后调理 治疗期间,嘱患者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避免或减少负重行走,必要时佩戴腰围。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以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量表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进行评定。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疗效评定根据患者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日常生活,改善率75%~100%。显效:腰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50°~70°,改善率为50%~74%。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改善,改善率25%~49%。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改善率<25%。

3.2 治疗结果 210例患者中,痊愈143例,显效32例,好转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4.76%。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别为(31.62±2.76)分与(9.13± 1.52)分,经t检验,t=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由于外力或劳损而发生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以腰腿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腰腿痛、骨痹、筋痹范畴,中医学认为,腰腿痛是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痹阻或劳损筋伤、气血凝滞、经络不通而致筋骨、关节之间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痹阻不通而为痹痛。

长针是古代九针之一,后世针灸学中的芒针即由此发展而来。长针“主取深邪远痹”,功擅通经止痛。齐刺又称三刺,为古刺法十二刺之一,操作时直刺一针,傍入二针,三针齐用,故名齐刺,“治痹气小深者也”,以治疗寒气稽留部位较小而深的痹证。采用长针齐刺能直达病所,疏通经络,活血理气,迅速止痛,适用于病变部位较深的痹痛等症。

本治疗方法操作时在臀边穴及其左右再各刺一针,三针齐下,沿臀大肌边缘略向内下方呈75°角斜刺,针尖直达髂骨骨面,至患肢出现针感立即向臀部及同侧下肢放散。从现代解剖学看,臀边穴位于骶骨后面,臀大肌外上缘中点,长针齐刺刺时,沿臀大肌边缘略向内下方呈75°角斜刺,针尖可通过臀大肌下缘和臀中肌直接到达臀上动静脉神经丛、臀下动静脉神经丛及梨状肌坐骨神经干附近,给予动静脉神经丛良性刺激,从而达到改善微循环,消除组织间隙水肿,加速组织代谢,松解周围组织粘连的治疗目的。当针刺信息与痛觉信息经传入神经进入脊髓后,在中枢各级水平结构中通过神经体液途径和痛觉控制系统的整合加工后,疼痛性质发生了变化,疼痛刺激引起的感觉与反应受到抑制,使这一神经丛中痛觉纤维的传导发生阻滞,从而减少或阻止痛冲动的传导和痛源部位的传入冲动而达到止痛目的[2]。同时用针刺肾俞(补法)、夹脊、关元俞、腰阳关、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位(以上均平补平泻),以达到祛风散寒,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标本同治的效果。

运动训练的半桥、背飞、直腿后伸、直腿抬高、屈膝团抱5组方法,通过对腰背、腹部屈伸肌群的训练,可增强肌力,减轻椎间盘内的压力。运动训练能够提高腰背肌腹部的肌肉力量,对保持脊柱的稳定性,维持腰椎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对腰痛的治疗和预防其反复发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笔者从事中医针灸工作二十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历了应用传统常规穴位针刺法到应用长针深刺臀部阿是穴,近年来找到了一个经验性的痛点奇穴臀边穴,将长针与齐刺法结合,提出了长针齐刺臀边穴为主配合运动训练方法治疗该病。依据临床体会,长针齐刺臀边穴为主配合运动训练方法,具有止痛效果好、疗程短、患者易坚持的优点,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克服了传统穴位针刺法疗程长、患者不易坚持的缺点。本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行之有效,易为广大基层和社区医生掌握使用,值得推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

[2]白金平,白明华.针灸加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J].颈腰痛杂志,2006,27(3):234.

[3]邓倩.临床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29.

(责任编辑:刘淑婷)

R681.5+3

A

0256-7415(2016)02-0094-03

10.13457/j.cnki.jncm.2016.02.037

2015-10-20

高仰来(1972-),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运用针灸、火针、推拿综合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颈椎病等难治性疾病。

猜你喜欢

椎间盘腰椎间盘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