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论视角下方位公示语的翻译研究

2016-02-18王铁梅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方位词方位意图

王铁梅

(1.泰州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2.南京大学 江苏南京 210046)

关联论视角下方位公示语的翻译研究

王铁梅

(1.泰州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2.南京大学 江苏南京 210046)

公示语在对外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目前公示语的翻译却极不规范,错误百出,尤其是方位公示语的翻译。在方位公示语翻译中,译者可以借鉴关联理论,从语义、功能和文化3个角度对特定语境中的明示信息进行语用解读,推理出方位公示语所要表达的交际意图,寻找到方位公示语的最佳交际关联设想,从而向其受众进行有效的信息传达,达到有效的对外交流目的。

关联论;方位公示语;翻译

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作为城市对外交流名片的“公示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了进一步推进公示语建设,不同城市的外事部门、语言文字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也积极行动起来,制定出公示语译写规范。截止到2011年3月,全国正式制定地方公示语标准或规范的地区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江苏、浙江、陕西、成都、青岛、山东等地。在地方标准和规范建设组织机制上也基本形成了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和西安模式。然而,各地的公示语翻译标准之间有相互抵触的部分。例如,《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基本规则》中明确规定了“胡同”作为“通名”,应当根据用语中功能、概念相同的词汇来对应,即“Alley”或者“Lane”。但是在北京,依据《北京市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总体方案》的相关规定应直接翻译为“Hutong”。于是,中国也就被誉为“西方人最难找到方位的国家”。为此,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1年5月启动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的研制工作。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1部分:通则》于2013年12月31日发布,自2014年7月15日起实施。该规范共分为10个部分:通则、交通、旅游、文化娱乐、体育、教育、医疗卫生、邮政电信、餐饮住宿和商业金融。其中,规定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翻译和书写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译写通则、译写方法和书写要求等。纵观这些分类不难发现,除了第一部分通则外,其余部分是按照使用的不同领域进行了分类,强调的是在不同语言环境下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化、标准化,没有对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同一词语的不同翻译给出相应的标准,例如不同语境中方位词的翻译。方位词因其意义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性,功能的多变性而使方位公示语的翻译困难重重,错误纷呈。因此,有必要对不同语境中方位公示语翻译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进行研究分析,力图确立使方位公示语意义得以恰当、准确翻译的准则,即达到最佳关联,这样才能形成公示语和公示语受众之间的有效交际。本研究试图从关联论的视角研究方位公示语翻译,探索译者在不同的语境下力求达到公示语原文和公示语翻译目标域之间最大关联、最佳关联的翻译准则,达到公示语、译者和公示语受众之间最佳三元交际效应,从而更好地规范方位词的公示语翻译。

一、 关联论

关联论(Relevance Theory,简称RT)自Sperber & Wilson1986年首次于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以来,就受到了语言学界的密切关注[1]。关联论起源于认知科学,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交际意义。关联论指出,理解话语的标准是人类认知假设,而人类认知假设认为:人类认知事物时总遵循着一条Sperber和Wilson称之为关联的原则,即根据与之有关的信息来认知事物。人类认知过程中倾向于追求最大关联,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传递了一个具有最佳关联的设想。

关联论将翻译看作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明示-推理,是 Sperber和Wilson在语码模式和推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明示是通过某种使听话人“显映的”(manifest)方式进行编码,把信息意图明白地展现出来。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推理就是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比如话语),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获知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语境一般指语言使用的上下文,Malinowski将其延伸为“语言使用的环境”[2]。语境研究的视角一般有两种:从社会文化角度出发,或从认知心理角度出发[3]。鉴于此,本研究将把语境放到推理的认知心理状态中研究,并结合“语境假设”(contextual)和“认知语境”(cognitive environment)。在方位公示语翻译过程中,译者既扮演了说话人的角色又扮演了听话人的角色。一方面,听话人的身份接受公示语的信息意图;另一方面又以说话人的身份将其意义以翻译的方式传递给公示语受众,达到交际目的。在此过程中,译者结合了方位公示语的物理语境和自身的认知能力,尽可能选择合适的语境通过明示--推理的过程来对公示语进行信息加工,力求使方位公示语的翻译能向受众进行有效信息传达。

二、 方位公示语翻译现状

方位词-名词的一种,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分单纯的和合成的两类。单纯的方位词是“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里、外;中、内;间、旁”。合成的方位词由单纯的方位词由以下方式构成:a)前边加“以”或“之”,如“以上、之下”。b)后边加“边、面、头”,如“前边、左面、里头 ”。c)对举,如“上下、前后、里外 ”。d)其他,如“底下、头里、当中 ”等[4]。本研究中所指方位公示语的研究不仅包含了该词典中所列出的单纯方位词,还包含了合成方位词,例如:东南、上下、左右等。

方位词的含义比较复杂,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用法不同,含义也大不相同。以“上”为例,根据《辞海(下)》,“上”的含义多达30种,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义,表位置,例如:上边,楼上等。(2)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例如:晚上、桌上、组织上等。(3)用在名词前边,表示动作的趋向,例如:上山、上船、上车等。(4)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例如: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等。(5)表示质量或等级高低,例如:上乘,上等,上级等。单纯方位词“上”尚且有着如此复杂的含义,再加上其他方位词,要做好方位公示语的准确翻译显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根据关联论,译者如果要结合方位公示语的语境进行认知推理,准确地将公示语的交际意图传达给受众,就需要在不同的工作语境中探索语境与语义的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找到最佳语义,达到最佳交际意图。

目前的实地调查研究显示:虽然国家已经颁发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 第1部分 通则》强制执行标准,但是还有很多方位公示语标识没有得到及时地更新,“中山东路-zhongshan East Road”、“郑州东站-Zhengzhou Dong Station”这样的公示语随处可见,这种公示语中方位词的翻译不规范和翻译失误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一)语义不准

公示语中方位词的“译”或“不译”一直是困扰译者的一个问题。所谓“译”,就是对应地译为英文的方位词,也称为“意译”;所谓“不译”,就是译为相应的汉语拼音,也就是“音译”。也有人采用“半音半意”的译法。目前中国很多城市内部的地名译法就存在不统一现象,如北京公共汽车系统所有站名全音译,但是地铁系统却是半音半意。这会造成没有一定汉语知识的外国人根本无从得知地铁的“Beijing West Railway Station”,与公交的“Beijing Xi Zhan”有何联系。“北京西站-Beijing Xi Zhan”这样套用汉语表达的不规范是方位公示语翻译的一种典型的语义不准现象。因为这样的公示语是给外籍人士指引的,而他们对于“东-Dong”这样的语言意义不是很清楚——到底是表示指示的方向,还是仅仅是一个方位名称,因此也就不能达到公示语的交际目的。同样也不能简单地采用中英文一一对应的方式将“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里、外、中、内、间、旁”直译为“up/on,down/under,front/ahead,back/behind,left,right,east,west,south,north,in,out,middle,inside,among,beside”。否则,就会出现“出租车上客点-On the taxi the guest stands forward”、“出口-Way out”的怪异现象。

另一方面,方位词本身语义的多样性、复杂性也给方位公示语的翻译带来很大的麻烦,实际翻译中经常会出现语义不准的现象。在“出租车上客点-On the taxi the guest stands forward”这一翻译中,译者简单地将此句公示语的“上”直译为“on”,从译文中的“taxi”和“guest”这样的关键词也可以假设这句公示语,是和“客人乘车”这样的信息是相关的。结合公示语出现的周围环境,是处在一个公共的交通场所、树立在一条马路边上,这样的明示刺激信号具备足够的关联度能够调动译者的认知,译者能够根据这样的认知环境推理出这应该是一个“停车上客”的公示语,用来提醒乘客可以在这里坐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可以在这里载客,契合了“客人乘车”的语境假设。由公示语的交际意图,译者可以发现这里的“上”应理解为“上车”、“坐车”的意思,表示动作的趋向,而不是表示单纯的方位,也就不能够译为“On the taxi”,所以此公示语应该译为“Taxi Pick-up Point”。

(二)功能紊乱

汉语将方位词归为名词的一种,但是又可以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动作的趋向性,例如“上课”。而英语中的方位词有两种词性:名词和副词。英语中作为名词的方位词只能用来修饰名词,作为动词时可以修饰动词,具有“向……方向”、“位于……方向”的意思,表示存在的位置或位置的变化。方位词中英文句法功能的不对等性,句法位置的不一致性也给其翻译带来很大的困扰。例如,“前方陡坡请慢行”这一公示语传达的交际信息,就是“在前面某个地方的坡是陡峭的,请慢慢行走”。在了解交际意图之后,译者需选择相应的英文文字,这里的前面是用来修饰“坡”的,表示陡坡存在的方位,在英文中可以用“front”和“ahead”来表达,所以按照中文的句法习惯,就将其译为“Front the slope steep please lose headway”,直接将“前方坡”译成了“front the slope”,而没有用更加符合英文句法的“Steep sleep ahead, please walk slowly.”或者“Steep slope ahead! Watch your steps!”。英文中的“前-ahead”采用的定语后置的用法。当然这句的翻译错误不止方位词一处,但于此不再就其他问题展开讨论了。

(三)文化缺失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英汉语文化背景的差异引起的语义差异给方位公示语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译者要做好汉语中方位词的翻译,就要结合方位词的特定文化认知,不仅认识方位词的明示信息,而且还要推理出公示语的发话意图。如果简单按照中文的字面意思翻译就会造成文化的缺失。上海徐家汇派出所曾经在某一公园树立这样的温馨提示公示语:“花前月下时,请注意你的挎包。”,译文是“When you are getting off with your lover, please watch out your bag!”。虽然此句中有“前”和“下”这样的两个方位词,但是在汉语文化中对“花前月下”的理解却不能拆分开逐字理解,而应该将其视作一个整体。“花前月下”意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译文以“lover” 一词体现“花前月下”是与“爱人-lover”相关,但是又用“off”一词来对应原文的“下”,不仅失去了意境还违背了原义。结合此公示语的应用语境和它所要表达的意图,将其译为“Beware of pocket when you are doing monkey business.”。译文中的“doing monkey business”不仅含蓄地表达了原文“花前月下”的语义,而且有效传递了此公示语的交际意图。

三、 方位公示语翻译的相关建议

《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 第1部分通则》中,并没有对方位词的使用做出专门的规定,只是部分涉及,其中规定了“东南西北”4个方位词的叠加词序,东南-southeast、东北-northeast、西南-southwest和西北-northwest。这样的规定符合英语使用习惯,是一种异化翻译,简单清晰明了。虽然《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 第1部分 通则》的其他9个部分目前还没有出版,但是从其分类标准来看主要还是依据公示语的使用语境,而没有从方位词本身的语言性质加以划分,所以也就不会对方位公示语做出专门的规定。方位公示语的使用一般结合了旅游地名公示语、交通公示语,所以是一种多领域的语言使用环境标志语。根据上文提及的目前我国方位公示语翻译方面出现的问题,按照《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 第1部分 通则》中确定的公示语使用环境的划分标准,接轨联合国相关规定,笔者基于语用关联论从语义、功能和文化3个角度对方位公示语的翻译做出如下建议:

(一)语义理据性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部分没有汉语知识的外国人站在路标下却不知道该去往何方的窘境,为了杜绝方位公示语中的英译、意译混用现象,方位公示语的翻译一定要遵循语义关联最大化原则。

1. 与地名关联

在长期的使用中,方位公示语中的一些方位词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表示方位,而是固化为地名中不可切分的一部分。这类方位词笔者建议按照“音译”的方法,写出汉语拼音就可以了。例如:美国、新加坡驻华使馆所在的“建国门外秀水北街”是“Xiushui Bei Jie,Jian Guo Men Wai”;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驻华使馆所在的“东直门外大街”是“Dongzhimenwai Dajie”;挪威驻华使馆所在的“三里屯东一街”是“Dongyi Jie , San Li Tun”;荷兰驻华使馆所在的“亮马河南路”就是“Liangmahe Nanlu”;罗马尼亚驻华使馆所在的“日坛路东二街”则干脆为“Ri Tan Lu Dong Er Jie”。这些使馆地名中的方位词翻译都可以作为范本,供其他方位公示语翻译参考。此外还有些公示语中的方位词已经完全融合于地名了,如“中山路、浦东、内蒙古路”等词语中的“中、东、内”,人们甚至已经意识不到它们是方位词了,而是直接将其看作是一个整体地名了,因而在翻译中应该直接音译。

2. 与方位关联

公共标识语是应用文本,英译须以读者为本,使其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5]方位词主要用法还是表示特定的方位,当方位公示语中的方位词语与指示方向的意义关联时,应该遵照英语表达习惯将其翻译成相对应的英文。这样的方位公示语一般会出现在街道、道路等公示语中,与地理环境中的东西南北方位相对应。例如:“南京东路”就是“East Nanjing Road”,“东二环”就是“East Second Ring Road”。

3. 与其他语境关联

方位词语义的多样性导致方位公示语的翻译困难重重。因此在具体的翻译中要结合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求最佳关联。例如:“上下山请注意安全”,在确定这样的公示语的翻译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使用语境。通常这样的公示语只会树立在上下山途中的道路边,由此可以根据已经明示的信息推理出它的语义信息,所以这里的“上下”是和爬山这样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上下山”已经演变为一个动作趋向意义,而不再表示单纯的方位信息,因此应该译为“Be careful when up and down”,而不是“Please note security on the mountain”,这样既符合公示语翻译的经济有效原则,又能充分表达交际意图——提醒上下山的人沿途要当心,达到交际效果。

(二)功能灵活性

方位词作为修饰语,句法位置灵活多样。在方位公示语中,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方位词都既可以出现在最前端,也可以出现在中间,还可以出现在末尾。不同句法位置的不同语义往往会造成翻译的混乱状态,如“凤翔西路”可能会有的3种翻译方式:Fengxiang West Road;West Fengxiang Road和Fengxiang Road West。经考察,这3种表达符合句法功能,但表达习惯和语义各有不同。Fengxiang West Road这种“名称+方位+路”的表达方式一般适用于两条平行的路线,其余两种表达方式适用于同一条路的不同段。对此,美国通常采用“方位+名称+路”的表达方式,“第十东段”就译为“East 10th Street”;英国人则习惯采用最后一种翻译方式,即“名称+路+方位”,这一点在曾经的英国殖民地香港的路牌中可以得到证实,香港随处可见“皇后大道东-Queen’s Road East”,“德辅道西- DES Voeux Road West”这样的公示语。鉴于此,笔者建议此类方位公示语沿用英国的表达习惯,避免香港人需要重新适应新的表达方式。

(三) 文化对等性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英汉语的语言差异给方位公示语的翻译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带来了一些“惊人”的翻译现象: “大小宴会厅-large small banquet room”的翻译将“大小”对应成了“large small”,译者根据使用环境,将“大小”的明示信息错误地进行了语境假设,将其理解为“大小不同规模的宴会厅”,造成了关联失误。实际上应该结合语境进行认知语境的信息推理,理解为“各种规模、各种用途的宴会厅”这句公示语的正确翻译应该是“multi-purpose banquet hall”。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笔者建议译者结合具体使用语境,根据公示语的明示信息进行关联推理,寻找到公示语最佳的交际意图,从而向公示语受众进行有效的信息传达。

结语

综上所述,方位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语义不准、功能紊乱和文化缺失问题,往往由于译者不能明确理解特定交际环境下方位公示语的相应交际意图所造成。根据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模式,交际是发话人给自己所意欲交际的意图提供证据,接受者收到话语信息后,结合语境寻找和分析证据,对发话人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而得出话语含义。

翻译是译者与原文和读者之间的三元交际过程。方位公示语翻译的方位公示语、译者和受众之间的三元交际特殊性,要求译者必须将语境和交际意图结合起来。译者不仅要向方位公示语受众传达公示语的明示信息,而且还要寻求不同交际环境中与方位公示语理解和翻译有关的一切语境,探索方位公示语语义、功能和文化的最佳关联。就此,笔者建议译者在方位公示语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其语义理据性、功能灵活性和文化对等性,力求达到最佳关联,让方位公示语受众只需稍加思考就可以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准确理解方位公示语的交际意图,最终实现交际的成功。关联论的介入为方位公示语翻译提供了新的语用视角,拓展了语用关联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研究。

[1] Malinowski, B. 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 In Ogden,C. K. I. A. Richards (eds). The Meaning of Meaning.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1923

[2] 李捷,何自然,霍永涛.语用学十二讲(2011)[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2005)[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 路丽梅,辞海(上)(2012)[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5] 傅志爱,官洁瑜,李艾文,等.谈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的翻译[J]. 中国翻译,2005(4).

[6] 杨艳群. 中西方方位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文史博览(理论),2010(8).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Directional Terms in Public Sig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WANG Tie-mei

(1.Taizhou University 225300, Nanjing University, Taizhou 210046,Jiangsu,China;2.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Jiangsu, China)

The function of public signs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while their translation is not standard, even with some mistakes, especially the translation of directional terms in public signs. Translators can conduct the translation of directional terms in public sig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 function and culture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 so as to figure out the 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intention by interpreting their ostensive information to find out the optimized relevant assumption and convey the accurate information to audiences effectively, to carry out desire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Relevance theory; Directional terms in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

2016-02-10

王铁梅(1978-),女,江苏泰州人,讲师,硕士,南京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用学。

H059

A

1672-4860(2016)03-0063-05

猜你喜欢

方位词方位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认方位
有讲究的方位词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动物们的聚会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
Word Fun
汉语方位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