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2-18富校轶左丽丽孙茂成高永欣张岚王舒然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创新型食品人才

◆富校轶 左丽丽 孙茂成 高永欣 张岚 王舒然

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富校轶左丽丽孙茂成高永欣张岚王舒然

国内食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整个社会对食品及其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也对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食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理工科专业,因此,不断提高食品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吉林医药学院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对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分析高等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建议。

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6.069

1 引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促进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证。食品的发展依赖于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而食品工业的不断壮大又需要培养大量食品相关专业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1]。创新是一个国家以及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动力,因此,培养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这就需要高等院校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使得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等适应时代进步、科技创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明确食品专业的培养目标、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2]。

根据我国高等院校对各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定位及其要求,同时结合近几年来不同高校食品专业学生的培养教育模式,对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不断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对食品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探索,为吉林医药学院更好地建设食品专业并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

2 高等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各种知识创新型以及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近年来,各大院校已经逐步把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作为自身办学的主要目标。但是,伴随着一些高校每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很多学校的教学资源出现严重不足,使得实践教学在大部分高校实施并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最终的结果将会导致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下降,并呈现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例如:一些新成立本科院校的食品相关专业存在办学定位不够准确、教学模式比较陈旧的现象,造成培养的食品相关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较大偏差;在教学过程中,邀请国内外食品行业的教授专家及企业工程师、技术骨干等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学较少,导致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关企业对食品技术人才的需求不能很好地结合。

此外,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实训实习教学条件欠缺,导致食品工程类课程和实训教学课程相对较少,培养出的学生出现“重科学、轻工程”的现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严重脱节,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相对较弱[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安排的综合型以及独立设计型实验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如食品化学以及食品理化分析等专业课所开设的相关实验课程,大部分是对各种食品中六大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和验证,这些实验基本上都有现成的方法以及分析步骤,学生可以不需要动脑思考,直接根据实验教材或者国标上的具体步骤进行操作就可完成相应的实验,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院校的教师大都是经过大学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参加工作,缺乏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的经历,同时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且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导致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薄弱。再加上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其在食品生产加工、卫生安全检测等技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从而严重削弱了实践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因此,培养的科研人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研单位及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 食品相关专业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食品专业由多种学科组成,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随着越来越多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重视度不断提高,对食品专业人才素质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急需一大批基础专业扎实、知识范围广、实践动手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开发力和创造力,善于开创新的局面,而且要能够对社会发展以及进步做出创造性的突出贡献。相对于应用型食品专业大学生而言,不断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树立面向全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改变原有的模仿式教学手段,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开展一系列综合性、设计性以及创新性实验,激发大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创造的能力,不断构建食品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和方法,将会为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优秀人才。

以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食品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根据食品企业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能在食品生产相关企业以及安全检测等部门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新型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品质控制以及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检测等方面的相关技术型人才。同时,高等院校应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每学期到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机会,培养大学生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的勤奋精神以及进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得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快速适应食品行业相关工作岗位的特点,增强就业竞争力[4]。高等院校还应该不断加强大学生强烈的事业心以及责任心的培养,并且培养他们分析并能够解决食品加工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的适应范围要广,适应性要强,培养既能够从事技术开发推广,也能参与新产品研发以及企业的技术改造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从而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教育目标也从培养单一的专业型人才向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进行转变[5]。

修订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教学计划是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工作制订的总体设计和具体实施方案,是安排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组织一系列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基本依据。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必须围绕制定的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设置,教育部对食品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以及大纲的制定已经有明确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按照国家的要求,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原则,结合食品专业的学科特点进行安排,并不断适应社会新形式发展的需求,逐步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将与食品学科相关的新型知识点、新动态、新理论以及新的应用技术扩充到本科阶段教学内容中,不断扩大食品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其发散思维,开阔视野,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高等院校应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即高等院校可以通过短期培训、进修学习或者是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进行交流等多种形式,使自己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充电,并掌握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从而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同时,高等院校还应该经常聘请国内外食品相关领域的知名教授、专家或者技术工程师担任本校的兼职教授,定期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授课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与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通过与国际教育进行接轨,使学生的创新观念得到一定程度的更新,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双重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推行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根据相关专业课程性质、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对课程进行创造性设计,并将一些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恰当运用[6]。寻求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吉林医药学院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逐渐转变为注重开发学生智力以及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观;从一味的继承性学习向自主创新型学习进行转变,注重培养食品专业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构建培养发散式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和手段,并对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摸索和改革,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性得到大幅度提高;教师要学会善于引导和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为其创造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互动平台,使学生乐于学习并产生自信心。同时培养食品专业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进行大胆分析和设想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成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穿插,并经常组织学生到不同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参观和考察,提高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过不定期的参观教学,使理论教学内容得以充实,同时填补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及时掌握较为丰富、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组织学生成立食品专业协会,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吉林医药学院根据教育部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相关要求,同时结合培养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的目标,提出一种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即积极组织大学生成立多种食品专业协会,如焙烤俱乐部、功能饮料协会、新型保健食品开发协会、去伪存真俱乐部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组织团体成员,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并面向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各个协会结合自身优势进行不同食品的加工和生产,校园内自产自销、自负盈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整个实践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控制者以及行为者,通过实际操作真正体会所学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之间的差距。通过相对完整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由以前的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钻研,大大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自主创业精神,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

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新型产品的研发,并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操作,开展各种类型的工作,同时通过与各个层次以及不同角色的人进行接触和沟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同时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不断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培养大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以及创业精神,有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真正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以适应食品工业飞速发展的需要[7]。

构建校园文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吉林医药学院食品专业属于新成立本科专业,因此,要结合医学院校自身具有的特色以及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针对学生特长和特点,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完善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全面提升食品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国家以及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

4 结语

总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综合过程,需要高等院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并将实践课程很好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贯彻发散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营造良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及学习氛围,从传统的“知识”型、“专才”型人才向现代急需的“能力”型和“通才”型进行转变,才能为食品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创新型人才保障。

[1]姚芳,刘靖,刘萍,等.培养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121-122.

[2]裴文英.国外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们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2):79-81.

[3]许晓曦,李艾黎,黄占权.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食品加工专业创新型人才[J].林区教学,2009(8):5-6.

[4]程建军,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77-79.

[5]钱海峰.食品学科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242-243.

[6]彭欣莉,张敏.食品工程专业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64-66.

[7]马磊,毛相朝,王富龙.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165-166.

G642.0

B

1671-489X(2016)16-0069-03

*项目来源: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项目编号:GH14348);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医学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GH50420);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预防医学人才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2015SZ03)。

作者:富校轶,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王舒然,通讯作者,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慢性病的膳食预防与控制研究工作;左丽丽、孙茂成、高永欣、张岚,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132013)。

猜你喜欢

创新型食品人才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