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50例临床观察

2016-02-15雷言坤唐君徐玉欣罗华送

新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扳法腰部腰椎

雷言坤,唐君,徐玉欣,罗华送

杭州市中医院推拿科,浙江 杭州 310007

腰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50例临床观察

雷言坤,唐君,徐玉欣,罗华送

杭州市中医院推拿科,浙江 杭州 310007

目的:观察腰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疗效,及指下位移感的有无与即刻镇痛疗效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和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腰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分析观察组指下位移感情况与即刻镇痛疗效的关系。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0%,对照组为7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从治疗后第2周开始,VAS评分均较前一时点下降(P<0.01),治疗后2、3、4周,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O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能减轻疼痛、恢复腰椎功能,临床疗效确切;手法复位时指下位移感对疼痛的即刻解除是必要的,但不是必然的。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旋转定位扳法;指下位移感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是指腰椎脊柱小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细微的解剖关系改变,失去关节的自稳性,出现小关节的退变、增生,以及关节囊和周围组织的炎性改变,继之出现的腰臀部及下肢反射性疼痛的综合征,是腰椎力学长期失衡造成椎曲紊乱的后果。正骨理筋手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指下位移感是整复手法整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本研究通过腰椎旋转定位扳法来研究手法所致指下位移感与即刻镇痛疗效的关系,为临床正骨手法提供更为丰富的依据。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1]主要症状及体征为:大多数有腰部扭伤、闪伤的病史。伤后即发生难以忍受的剧烈腰痛,表情痛苦,不敢活动,惧怕别人搬动,轻轻移动下肢则疼痛无法忍受;全部腰肌处于紧张僵硬状态,腰部活动功能几乎完全受限。腰部呈僵硬屈曲位,后伸活动明显受限;损伤的关节突关节及其同节段上的棘突偏左或偏右,并伴有压痛;严重疼痛者可出现保护性腰脊柱的侧凸体征。

1.2 纳入标准 符合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合并心、脑、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疾病的患者;哺乳期、妊娠或准备妊娠的妇女;合并脊柱结核者。

1.4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10月杭州市中医院符合研究条件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3~58岁,平均(39.5±10.2)岁;病程1~15天,平均(5.5±2.5)天。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27~54岁,平均(38.9±9.6)岁;病程1~14天,平均(5.2±2.2)天。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每次口服100 mg,每天1次。微波治疗:采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波长12.2 nm,频率为2455 MHz,每天1次,每次30 min。连续服药和治疗4周。

2.2 观察组 患者端坐方凳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医生正坐在患者后方,以患椎棘突向右偏为例。右手自患者右腋下伸向颈部,掌部压于颈后部,拇指向下,余四指扶持颈部,同时嘱患者双脚踏地,臀部正坐,不准移动。助手面对患者维持患者正坐姿势。医生左手拇指扣住偏向右侧之棘突,然后右手拉患者颈部使身体前屈40~60°或略小,继续向右侧,尽量大于45°,在最大侧弯位医生右上肢使患者躯体向后内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顺向左上顶推棘突,往往可觉察到指下棘突有轻微位移感。10次为1疗程,隔天治疗,直至症状基本消除则结束治疗。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每周进行1次评价。用1条长10 cm的直尺,0 cm表示无痛,1~3 cm表示轻度,4~6 cm 表示中度,7~10 cm 表示重度。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2]:包括疼痛的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站立、干扰睡眠、社会生活、旅游等10个方面的情况。以最近1天的情况实行记录,每个项目分为6级,分别为0~5分,即障碍指数。假设全部问题做了问答,ODI评分=实际得分/50×100%,假设有1个问题未作答,则计为实际得分/45×100%,得分越低代表功能越正常,得分越高代表功能障碍越严重。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推拿学》[3]有关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标准。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可恢复工作及日常活动;好转:腰腿痛有所减轻,日常活动基本恢复;无效:腰腿痛基本无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未减轻。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0%,对照组为7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3 2组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 见表2。2组从治疗后第2周开始,VAS评分均较前一时点下降(P<0.01),治疗后2、3、4周,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n=50) 分

表2 2组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n=50) 分

与前一时点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②P<0.01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7 . 1 3 ± 1 . 5 2 7 . 2 1 ± 1 . 5 8 1周6 . 4 8 ± 1 . 3 7 6 . 5 1 ± 1 . 2 6 2周5 . 1 5 ± 1 . 1 9①4 . 0 8 ± 0 . 9 4①②3周4 . 2 6 ± 0 . 8 9①3 . 3 7 ± 0 . 7 5①②4周2 . 3 6 ± 0 . 6 8①1 . 2 5 ± 0 . 4 7①②治疗后

4.4 2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2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O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n=50)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n=50) 分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治疗前3 8 . 6 ± 7 . 2 3 9 . 2 ± 7 . 6 -0 . 4 0 5>0 . 0 5治疗后1 5 . 3 ± 3 . 3 9 . 2 ± 2 . 4 5 . 6 8 3<0 . 0 5

5 讨论

本病以腰部剧烈疼痛并向骶部、臀及大腿后部放射,腰部活动严重受限为特点,广泛存在于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例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双氯芬钠属于非类固醇消炎药,具有镇痛、抗炎、解热的疗效,而微波理疗是利用微波辐射产生热感,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起到镇痛消炎的功效,但两者联合的方式疗效仍不理想,不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根据本病的病因病理,临床以恢复腰椎曲度为主要治疗目标,侧重点在于调整腰大肌和竖脊肌平衡,多采用整脊法、理筋法等手法进行治疗[5]。扳法又是治疗本类疾病的核心手法之一,在改变椎间盘内压的同时,增加了腰椎活动度,逐渐恢复腰椎曲度[6]。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腰椎旋转定位扳法能快速起到止痛效果,恢复腰部的生理功能,临床疗效显著。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指下位移感与即刻镇痛疗效之间无必然联系,有如下可能:①滑膜嵌顿;②关节突关节囊的损伤或撕裂;③紊乱关节突关节周围存在炎症。所以即便是产生指下位移感而达到复位,但由于关节囊的损伤或撕裂及关节突关节周围炎症的存在,故疼痛在复位的即刻仍不能得到明显缓解;即便是没有产生指下位移感,但由于关节突关节在复位时所产生的力的作用下产生松动,使滑膜嵌顿得到解除,在没有关节囊损伤或关节突关节周围炎症存在的情况下,疼痛在整复的即刻也能得到明显缓解。因此手法复位时指下位移感对疼痛的即刻解除是必要的,但不是必然的。由于本组资料病例数相对较少,故其结论有待大样本试验进一步证实。

[1]韦以宗.中国整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08.

[2]郑光新,赵晓鸥,刘广林,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痛患者的可信性[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12(1):13-14.

[3]范炳华.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57-159.

[4]郭晋生.推拿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174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2):35-36.

[5]江淑红,于正,周元安.理筋正骨调曲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综合征——169例疗效报告[C]//全国第七次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脊柱常见病整脊诊疗指南》研究编写报告.2011:3.

[6]刘强,张军,张慧,等.不同腰椎扳法对椎间盘内压的影响[J].中医正骨,2014,26(1):11-16.

(责任编辑:吴凌)

R681.5+7

A

0256-7415(2016)02-0106-03

10.13457/j.cnki.jncm.2016.02.041

2015-08-10

雷言坤(1982-),男,医学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推拿科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扳法腰部腰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颈部扳法所致关节弹响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腰椎扳法的研究进展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有限减压配合Sino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