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中频药透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

2016-02-15王凯指导师会

新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肩手上肢针刺

王凯 指导:师会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针刺结合中频药透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

王凯 指导:师会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频药透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针刺结合中频药透治疗,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治疗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 VRS)、上肢简化运动功能评分(FMA)、麦吉尔(McGill)疼痛问卷(简表)得分及上肢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简化FMA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对照组58例均完成治疗,治疗组59例完成治疗治疗前相同疼痛强度等级2组,治疗后轻度疼痛等级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等级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频药透与单纯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均能取得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均可提高上肢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不同疼痛强度等级(治疗前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不影响治疗后上肢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针刺;中频药透;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本科室以针刺结合电脑中频药透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在临床中取得满意疗效,特别是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疗效尤佳,与单纯针刺治疗比较,疗效有一定差别,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中风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的诊断标准。

1.2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2]中的诊断标准,说明如下:患者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温上升,手指屈曲受限。局部无外伤、感染及周围血管病。肩手综合征的I期标准如下: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胀,出现皮红、皮温上升等血管运动性改变,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时受限,被动屈曲时引起疼痛。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②符合西医脑梗死或脑出血诊断标准;③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④符合肩手综合征I期的诊断标准;肩手综合征首次发病,病程<6月,临床分期为I期的患者;⑤年龄<70岁;生命体征平稳;⑥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⑦无语言及意识障碍;⑧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接受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丘脑病变和卒中前明显神经肌肉病变致肩关节疼痛或运动障碍者;②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肩部疾病,如肩周炎、肩关节脱位、肩肌筋膜炎、颈椎病,关节肌肉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者;③合并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④精神病患者、失语、耳聋及认知障碍致不能交流者;⑤糖尿病、营养不良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⑥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或有脑疝倾向者;⑦上肢局部感染者;⑧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治疗或有其他原因不能按要求继续完成治疗;⑨体温超过38℃以上患者;⑩身体创伤、流血及皮肤疾病,皮肤过敏者;有心脏起搏器者;对针刺或电脑中频治疗不能耐受者;存在癫痫,服用药物的情况下尚未得到控制的患者;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差者;视、听觉及认知障碍,影响康复测评的患者。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 ①未按实验方法治疗的病例予以剔除;②纳入病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③出现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实验;④自行退出或未完成整个疗程的病例。

1.6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2年5月—2014年5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的患者,共120例。治疗组60例,1例因未完成疗程脱落,纳入统计共59例,男33例,女26例;平均年龄(62.03±4.78)岁。对照组60例,2例因再发脑梗死脱落,纳入统计共58例,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62.55±4.21)岁。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应用华佗牌0.3 mm×40 mm无菌针灸针,要求在操作时患侧上肢以良肢位摆放。①患者在坐位时,患侧肘部、腕部和手应有良好的支撑,避免患侧上肢向下拖垂以及腕关节和手指关节的屈曲;②在仰卧位时,患侧肩胛骨下需垫枕,使其处于前伸位,同时患侧上肢也应垫枕,并呈伸展位,掌心向上;③针刺选穴:主穴:患侧极泉、臂中、内关,以快针治疗,以产生麻电感伴有上肢体弹动为佳,不留针;副穴以肩贞、肩髎、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以快针治疗,以酸胀为度,留针30 min;④针刺治疗后予中频药透治疗,取穴患侧肩髃穴区、曲池穴区,以自拟煎剂药透入治疗:红花、地龙各10 g,水煎剂50 mL,治疗仪选用北京BA2008-I型电脑中频治疗仪,选取“处方3”,每次20 min,治疗7天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操作及取穴同治疗组。

2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erbalRating Scale,VRS)、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简化运动功能评分(FMA)、麦吉尔(McGill)疼痛问卷简表变化,记录不良事件。

3.2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参数,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采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评定标准[3]观察疗效。显效:关节水肿,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阻,手部小肌肉无萎缩。有效:关节水肿基本消失,疼痛基本缓解,关节轻度受限,手部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4.2 治疗后2组不同疼痛等级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对照组58例均完成治疗,其中疼痛强度属轻度疼痛35例,中度疼痛15例,重度疼痛8例;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3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对照组82.76%。治疗组59例完成治疗,轻度疼痛36例,中度疼痛16例,重度疼痛7例。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3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83%。治疗前相同疼痛强度等级2组疗效比较,轻度疼痛等级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度、重度疼痛等级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3 2组治疗前后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见表2。2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后2组不同疼痛等级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治疗前后简化傅格梅尔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简化傅格梅尔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3 2 . 4 1 ± 9 . 0 2 3 2 . 8 1 ± 9 . 1 7治疗后3 4 . 3 9 ± 8 . 7 0①3 4 . 9 1 ± 8 . 7 8①差值1 . 9 7 ± 2 . 3 4 2 . 3 6 ± 2 . 7 5

4.4 2组轻、中、重度疼痛治疗前后上肢简化FMA评分比较 见表3。2组治疗前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轻、中、重度疼痛治疗前后上肢简化FMA评分比较() 分

表3 2组轻、中、重度疼痛治疗前后上肢简化FMA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疼痛程度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3 3 . 8 6 ± 1 0 . 5 4 3 3 . 9 5 ± 1 0 . 4 9 3 1 . 6 7 ± 5 . 4 9 3 2 . 1 3 ± 6 . 1 5 2 7 . 2 5 ± 3 . 9 5 2 7 . 5 0 ± 4 . 5 1治疗后3 5 . 6 7 ± 1 0 . 0 8①3 5 . 8 4 ± 9 . 8 8①3 4 . 0 7 ± 5 . 4 7①3 4 . 4 7 ± 6 . 0 3①2 9 . 2 5 ± 4 . 5 5①3 0 . 3 3 ± 6 . 4 4①差值1 . 8 1 ± 2 . 4 6 2 . 3 2 ± 2 . 9 9 2 . 4 0 ± 2 . 4 9 2 . 2 7 ± 2 . 0 9 1 . 8 8 ± 2 . 2 9 2 . 8 3 ± 3 . 0 6

5 讨论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4],由Morehead和Keen于1864年首先报告,常在脑卒中后1~3月内发生,但也有在发病后3天和6月出现症状的报道,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的几率高于脑出血[4],发病率约12.5%~70.0%[5],仅有20%的患者能够完全恢复以前的活动,如不予适当治疗,将导致肩和手指的永久性畸形[6]。有研究表明,运动中枢前方的血管运动神经麻痹,引起患肢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脑血管病后影响到血管痉挛反应,产生局部组织营养障碍,从而出现肩胛周围和手腕部水肿疼痛[7]。

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肩手综合征的病名,《灵枢·经脉》有“不可以顾,肩似拔,孺似折,颈肩孺臂外后廉痛”类似症状的描述;中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为中风后患者因正气未复而邪气独留,气血不能流通,津液不能周行而变生痰浊瘀血有形之邪阻于脉络,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活动受限,血瘀津液气血不畅,发为手腕手指肿胀,皮肤发红温度上升等改变;痰浊之性黏滞,瘀血重着不移,瘀阻日久,则气血津液不能濡养肢体关节,可出现肢体萎缩,关节挛缩。

本科室以快针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取得一定疗效,该疗法结合中医学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发展而来,穴取极泉当心经最高处,可益气活血,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通阴维,可镇痛理气,结合臂中奇穴,针刺时麻电感为佳,手三阳经腧穴肩髃、肩髎、肩贞为局部选穴,以理气化痰,舒筋利节,手阳明经合穴曲池调气和血,原穴合谷醒脑开窍,疏风镇痛,手三里为手阳明脉气所发之处,脉气较深,以疏通经络、消肿止痛,外关通阴维,又为手少阳络穴,有通络活络之功,通过针刺治疗以理气镇痛活血消肿阵痛。《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即激发感传,气至病所,操作要求快速进针,快速出现针刺感传。结合快针疗法刺激,有利于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极泉下有臂丛、臂中、内关穴下有正中神经,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神经干,有利于脑神经功能的再塑造及重塑造,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发挥治疗效果。

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对治疗前属轻度疼痛病例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提高患者运动评分,但2组间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不同疼痛强度不影响2组治疗后运动评分变化,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可能是通过电脑中频的震颤效用、机械效用以降低肌张力,解除肌紧张,使局部组织中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血液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组织内神经纤维间水肿减轻,组织张力减低,消除或减轻病灶区缺血缺氧状态起到镇痛、消炎、缓解组织粘连等作用结合透入自拟药物红花、地龙煎剂以活血化瘀,通络消肿等作用而不是通过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实现的,在轻度疼痛病例患者中作用最显著。

有研究证实,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与分期有关,越早治疗越好,因为在I期时患者的治疗受限是由于肢体疼痛及肿胀所致,尚未引起肌肉的萎缩和挛缩,治疗效果较好[8];本研究结果显示,肩手综合征Ⅰ期,2组均取得疗效,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特别是轻度疼痛等级患者。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缪鸿石,纪树荣.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50.

[3]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226-231.

[4]Hansson GK.Inflammation, atherosclerosi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5,352(16):1685-1695.

[5]肖毅,李晓榕.康复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手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674.

[6] 南登崑.康复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8.

[7]徐本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J].现代康复,1999,3 (3):332.

[8]何小英.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分期评估与治疗方法的探讨研究[J].现代康复,2001,5(6):30-31.

(责任编辑:刘淑婷)

R743.3

A

0256-7415(2016)02-0080-04

10.13457/j.cnki.jncm.2016.02.032

2015-09-25

王凯(1978-),男,医学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脑病临床及相关。

猜你喜欢

肩手上肢针刺
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实施康复护理的价值评定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康复研究进展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肩手综合征应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评定及研究
吻合血管的上肢穿支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