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英汉习语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2016-02-15张诗焓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源语言习语英汉

◆张诗焓

(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

对英汉习语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张诗焓

(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

习语是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简明,但意义深奥,通常阐述深刻的道理,并且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翻译过程不应该只是词汇的翻译,除了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应该包括文化的一个移植过程。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阐述了英汉习语的翻译。

英汉习语翻译 归化 异化

习语是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语言的精华(平洪,张国扬,2001)。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形式简明,但意义深奥,通常阐述深刻的道理,并且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在人们的英汉交流过程中,经常用到习语表达,如果使用得当,一个人的表达会更加生动贴切。相反,语言可能会变得晦涩、乏味。习语在结构上具有固定性,语义上具有整体性。由于不可预测的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因素,他们往往是在跨文化沟通的主要障碍。所以习语翻译最难的地方在于处理文化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所以语言的翻译过程不应该只是词汇的翻译,除了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应该包括文化的一个移植过程(包惠南,2001)。本文作者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阐述英汉习语的翻译。

一、习语的含义

习语是idiom一词的汉译。习语的定义广泛,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得出。就其广义而言,通常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典故和俚语等。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界定,美国学者安默尔认为,习语是由两个或多个词组成的固定词组,它的意义不同于各组成词的字面意义。国内学者骆世平认为习语是结构相对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它的意义不是其构成词各个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对于习语的学习不仅是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更是对其承载着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学习(骆世平,2005)。

二、归化与异化之争

归化与异化于1995年被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fi)提出,两者都是英汉互译中主要的翻译方式。近年来,归化和异化问题争论很激烈。其中,主张异化理论(Foreignization)的学者代表为韦努蒂,主张归化理论(Domestication)的学者代表是奈达。

奈达提出了“最切近自然对等”的概念。他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把译文读者置于首位,并仔细分析源语言的意图(Nida,2001)。孙致礼认为归化翻译利用流畅地道的译语进行翻译,用译语主流文化价值观取代源语文化价值观,其结果是译文读起来通俗易懂,从而避免了文化冲突(孙致礼,2002)。这种归化的翻译方式以“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为主要要求,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是在不涉及源语与译语文化、民族特点的前提下采用的一种翻译方式。通过归化方式翻译的译文通畅流利,有助读者对译文的理解,但是也覆盖了源语的文化内涵。例如,英语习语“to grow like mushrooms”翻译成汉语为“雨后春笋。”汉语习语“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翻译成英文为“many strokes fell great oaks”。通过这两则翻译,不难看出归化翻译法的译文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文通俗易懂,但却找不到原文的文化特色。

韦努蒂采用异化策略,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他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策略,即译文故意弄得不顺。异化同归化的翻译方式完全不同,它主张“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这种翻译方式考虑了诸多语言的影响因素,如文化、地域、民族特色、生活习俗等,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源语言的原汁原味(高国庆,2012)。例如,英语的习语“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按照异化理论翻译成汉语为“盲人之中单眼汉为王。”汉语习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翻译成英文为“Like ants on a hot pan”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异化翻译法强调源语言文化和异域特色,但却降低了可读性。由此可见,在翻译中归化和异化都不是独一无二的,完全采用哪一种方法翻译都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我们的翻译既要行文流畅,又得通俗易懂,同时把源语言的文化体现出来。

三、英汉习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英汉习语互译中的异化翻译

异化以源语言文化为导向。选择异化翻译法,译者站在原作者的立场传达原文作者的感情和文化。

(1) 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盲人之中单眼汉为王

分析:应用异化翻译法,这则习语翻译成“盲人之中单眼汉为王”但这则习语也可翻译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把原句中的“瞎子”和“独眼人”换成了中国读者熟悉的形象“猴子”和“老虎。”然而,这种翻译与原文的意象有很大不同,它向目标语的读者靠近,忽视了源语言的文化特点。通过异化翻译法翻译成“盲人之中单眼汉为王”,可见异化翻译法可以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

(2)打破铁饭碗: to break the iron rice bowl

分析:“饭碗”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中国的文化里被比作工作。“铁饭碗”则被当做是稳定的好工作。异化翻译法把“铁饭碗”翻译成ironricebowl不但保留了原文的原始意象,还把中国的文化传播给英文读者。

2.英汉习语互译中的归化翻译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异化翻译法保留了原文的原汁原味,但在一些习语中,过分强调原文的原汁原味,目标语的读者就很难理解,译文读起来晦涩。这种情况下,使用归化翻译法可以解决问题。

(1)Let another’s shipwreck be your seamark: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分析:这则英语习语富含英国的历史文化。众所周知,英国临海,船舶发达,所以很多习语源于这一文化特色。相反,中国有庞大的内陆疆土,车辆发达。如果把这则英文习语翻译成“让别人的船只碎片作为你的船标”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无疑太过晦涩、抽象。所以显然把它翻译成“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更好理解,更具说教力。

(2)“可是我糊涂了!正经说的都没说,且说些陈谷子,烂芝麻。”(曹雪芹,《红楼梦》)How stupid of me to forget what I really come for and just to maunder on!

分析:“陈谷子,烂芝麻”在中国的文化里常指琐事和不相关的事,但西方人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显然异化翻译法是不合适的,所以选择归化翻译法翻译成to maunder on!

3.英汉习语互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相结合

在一些习语的翻译中,单纯选择异化法或归化法都有瑕疵。二者相结合就弥补了这一不足。

人怕出名猪怕壮:Fame brings a person trouble just as fatness does for pigs—fame can be dangerous.

分析:这则汉语习语源于日常生活,有趣而意义深刻。对中国人来说通俗易懂,但对外国人有些抽象。如何表达原文的真正含义,并保留其中的传统文化?译文的前半部分采用异化翻译法,后半部分采用归化翻译法,这种归化和异化相结合解决了问题。

同样的翻译方法有以下例子: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抱佛脚:Clasp Buddha’s feet—make a last minute effort;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equal Chukeh liang—the master mind.

四、小结

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所以习语翻译好并不容易。异化翻译法强调原文作者的想法,归化翻译法则注重向目标语读者靠拢。然而二者并不是对立关系,相反可以互相结合,相互补充,使译文既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又通俗易懂。

[1]Nida E.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1.

[3]高国庆.浅析英汉习语互译过程中的归化与异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7):61.

[4]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源语言习语英汉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林巍《知识与智慧》英译分析
浅析日语口译译员素质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以口译实例谈双语知识的必要性
从目的论角度看《红高粱》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