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人活动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2016-02-15胡福东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机器人活动教师

◆胡福东

(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机器人活动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胡福东

(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在强调合作,人类今后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个人力量已很难实现。因此,当代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加重缺少形成这种意识的氛围,而合作学习无疑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在机器人活动中,由4人或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要想在活动中以及机器人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必须精诚合作,将个人融入这个小小的集体中,一切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学习的合作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结合教学实际,初步探索在机器人活动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机器人活动 小组合作 学习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成为机器人教师们认识、尝试和关注的热点。但是,在活动出现的个别学生不倾听、不分享、开小差、固执己见等不合作现象,逐渐成为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强小组合作建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所有教师都关注的问题。而且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开展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都是有限的,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机器人活动中开展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机器人课程由于它独特的整合优势,普遍、迅速的在各地开展起来,作为一个强调团队学习的活动课程,合作学习早已成为机器人活动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

但是不难发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时候很多。反应在下面几个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还时常限于小组讨论形式,学习方式比较单调。一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认识不够,学习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与学”模式,只是在教学中引入小组讨论环节。

2.合作学习中,学习过程缺乏深度和层次感。机器人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多,有一部知识相当复杂(例如,程序设计),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很难顺利完成活动。一部分教师忽略了这个问题,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习过程缺乏趣味性与层次感,教学成效有待提高。

3.合作学习中分工不明确,学习过程缺乏条理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集体荣誉感。然而一些活动中,教师忽略了合理分工原则或者任由学生自由组合,使得小组的分工不明确,影响活动的效果。

4.缺乏有效的指导。一部分教师都会认为自身的工作内容就是做好小组建设与分工,把剩下的环节完全交给学生独立完成,既没有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指导,也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至于很多学生不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小组内只有一两个学生在讨论、实践,其他学生都在旁观,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二、构建科学、和谐的学习小组

在机器人活动开展中,并不是每位参与的学生均能得到各方面极为突出的表现,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时,应具有策略性地,通过对一些优秀学生的深入指导以及对各位学生特长的充分发掘,来实现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培养。

首先,在每个机器人小组中,教师需要针对性的挑选出几位特别优秀的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性的指导与培训,使他们能够对机器人方面的内容有比较全面、详尽的了解;其次,教师在机器人兴趣小组中对每位组内成员的信息进行分析,针对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学习水平、特长等,制定出比较符合学生实际的指导方案,再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是学生们均能在小组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并为合作学习的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再次,教师在机器人活动中选出几位优秀学生作为整个小组的骨干成员,使其成为今后参加小组活动中比较重要的框架,并利用这些学生以点及面,领导小组中的其他学生共同进行深入性的学习与研究,从而建立科学、和谐的学习小组。此外,在小组建设和分工完成后,教师还应当重视小组内活动氛围的建设,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建立相互合作、相互信赖、共同负责的小组关系。对于小组中出现的矛盾,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兼顾学生的自尊心,委婉的提出自己的解决建议。

三、设计有效的授课方案

并非所有学习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机器人活动课程中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机械结构和程序设计。这些学习内容中并不是所有都适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往往不适合的学习内容不仅白白浪费了学习时间,还打击了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一般来说,难度适中、答案不唯一的、容易出现意见分歧的、个人不易解答的问题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通过互动、协作等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交流、最终实现答案的整合,从而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四、合作学习中指导教师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的参与发展,需要教师的外在激励和培养。因此,合作学习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极其重视教师的作用,但教师的作用只能用在“导”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立足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关键在于激励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机,为学生的参与创设一个充满民主、和谐、愉悦和思维智慧的教学环境氛围,从而产生师生合作参与、和谐共振的激励场面,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

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教师应该考虑活动周期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每日的学习内容和完成进度,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并围绕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保证活动有计划的完成。对于达不到目标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扬互帮互助精神,加强组内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有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产生误区,合作学习不是对学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限制,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往往会偏离既定的中心,或者因遇到一些障碍,出现合作学习中的“冷场现象”,造成时间的浪费。所以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去,特别当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想法,也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还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

教师的评价鼓励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鼓励,提升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保证活动的公平性,教师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案,从活动中表现、创造力、最终结果等多方面对小组中的个人、集体进行合理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增加科学活动的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学习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总之,机器人活动中的合作学习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

[1]潘晓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机器人”普及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教育传播与技术,2013,(1):48-51.

[2]赵清梅.组长负责制的小组合作管理之体验[J].祖国:教育版, 2014,(5):195-196.

[3]高旭.新课程背景下“简易机器人制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版,2010,(1):40-42.

[4]崔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5):34.

[5]吴国军.浅析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3,(10):60.

[6]何卫军.浅谈新课程下简易机器人制作三维目标的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5,(4):46-48.

[7]曾庆斌.机器人教学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4,(09):55-56.

猜你喜欢

机器人活动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