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研究

2016-02-15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文新课程素质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研究

江苏 王丹凤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然而,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加强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学方法拖后腿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变一言堂的授课形式为多言堂的民主课堂。一言堂的授课形式,由于缺少了师生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缺少师生互动,填鸭式的结果是教学质量并没有提高,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费劲。

(二)对语文学科教学理念把握不到位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分隔了三维目标之间的骨肉以及灵魂的关系,使得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很好地结合甚至对立起来。造成语文学科教学的误区,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导致素质教育的目标无法真正落实。

(三)你语文教材本身设置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教材的内容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该紧随时代的脚步。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的人文学科,是具有人文性的,二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却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分隔开来,形成语文学科的两面性。初中语文学科的开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中选取的作品应该成为时代学习的典型范例。然而,这些选材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为了完成考试的目标,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死记硬背,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厌倦。

(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合理的设置的影响

初中语文阅读的正确理念还未真正形成。原有的旧的阅读模式是,先由教师给出阅读的思路,让学生照着文章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再划分文章的段落,写出段落大意,最后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陈旧的阅读模式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有整体——具体——整体的阅读思路。在错误的阅读教学指导下,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的片面理解,无法把握课文的全局。

(五)初中语文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

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但衡量教师语文教学水平的标准依然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即使是一分之差也要把教师和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来。通过等级来评定业绩和绩效。在这种教学理念的管理下,教师会更加重视客观内容的教学,忽略主观性内容的教学。例如,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语文的生字词的默写,因为这是客观的东西,好检查,一评估好得分。而对于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作文写作能力等主观性强的内容,由于不好检查也不容易判断,而且见效也很慢,往往会受到教师的冷遇。这种偏爱标准答案的语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策略思考

(一)应该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受理素质教育的思想。当前应试教育在教师中依然盛行,学生的学习就是为了中考,为了得到高分的观念依然存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好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其次改变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来改变课堂的教学结构,从而探索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该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再次,为素质教育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师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要和学生形成平等的人格。只有在平等的主体地位上来讨论问题,学生才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初中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如何,是影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素质教育的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初中的语文教师。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修养。但是往往受到地域和条件的限制,能够有机会参加语文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研讨会的学习机会的只有那么几个人,大部分的教师无法通过这途径来实现提高自己语文素质的提升。同时,几个参加语文教学研讨会提高了自己的素质教育理念的语文教师,也未必能够吃透理念,然后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贯彻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形成群体效应达到提升全体教师教学理念的带动作用。但是目前的网络资源非常发达,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

(三)深化课程改革高度重视语文素养培养和学习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不要人为地割裂两者之间的血肉关系,要把语文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语文知识的学习来谈人文素养,就像空中楼阁。人文素养就没有了根基,如果只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没有了人文素养,人就变成知识的容器,失去生命的色彩。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那些优秀的作品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分享语文教学中的优秀的文化,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高。

(四)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建立大的语文教学观

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主,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课程观念。将过去那种割裂文本的分析式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淘汰掉,采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体化的语文学习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一些独特的交流活动,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平等的交流讨论发言的机会,甚至勇于质疑课本中的观点和老师的看法,让学生感受感想敢质疑。教师随时给予学生关注和点拨,引导她们深入的讨论,打开她们思维的局限,引导她们感悟和反思。

总之,初中语文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地开阔思路,转变观念,提倡新的解决的办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洪翔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新课程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