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味人性美时代感
——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6-02-15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时代感人性美作文题

生活味人性美时代感
——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评析

江苏 曹玉峰

作为高考语文重头戏的作文,每年都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是一番什么样子?考前是众说纷纭。是延续2014、2015年的新材料作文,还是紧随全国卷命制任务驱动型作文?文体的导向是否有所偏重?文艺腔的文风是否会得到一定的扭转?随着作文题目浮出水面,一切疑问都豁然而解。在意料之中,而又不乏亮点。依然是材料作文,但有一定的变化;依然文体不限,记叙、说理皆可,但更偏重于说理;依然可以运用个性化人物素材和雅致素材,但文艺腔太浓显然不是很适合。先来回顾一下高考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说过的我不必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审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材料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不妨对此材料进行一下逻辑分析,看看各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这则材料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是引句,第二句是正句,第三句延句,三句密不可分,但又有所侧重。第一句,引用俗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导出话题“话的长短”。因为是耳熟能详的俗语,独立理解的难度不大:有话要说,就讲得长些,没话要说,就简单讲几句。意在强调说话方式要由内容而定,力求省时、讲透、有吸引力,重心在说话方式的选择上。第二句,“却”字反承第一句,提出相反观点,并做出相对应的内涵阐释——别人说过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可以看出,这句话意在强调要说别人说不出的话,即说话的内容要新颖、独到、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重心在说话内容的确定上。因此,第二句对于第一句的转折,只在其形式上,而没有内容上的关联,严格来讲,这是存在着逻辑错误的。第三句,在第二句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加上了两个“外挂”——“个性”和“创新”。很显然,这既是对“有话要说”的内涵揭示,也是对“有话要说”的外延拓展。换句话说,对于“有话要说”的理解必须在这两个“外挂”的规定范围内,否则极有可能出现跑题现象。然而,不难看出,这两个“外挂”也有一定的逻辑错误。如果说,“创新”是“有话要说”的应有之义,用以强调“所说之话”的独特性和新颖性,那么,“个性”与“有话要说”的关联又该从哪里入手?《现代汉语词典》中“个性”的含义有两个:一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二是“事物的特性,即矛盾的特殊性”。在这则材料中,选取的是第一个义项,也就是“有比较固定的特性的人”。那么,是“别人说过的我不再说”彰显“个性”,还是“别人无话可说处我有话要说”彰显“个性”呢?如果是这样,那么对于“个性”的理解是否失之偏颇,甚至荒谬呢!

虽然在材料的组织上稍有瑕疵,但瑕不掩瑜。高考作文的使命不外乎两个,一是让作文写作有区分度,以便祖国选拔人才,二是通过作文写作,引导学生健全心智。从这两点看,今年的命题独具匠心,于平常处挖掘深意,于细微处彰显精致,让考生对于材料既似曾相识,有话要说,有文可写,又能引发考生深入思考,直抵灵魂,提升思想境界。总之,今年的作文题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蕴涵生活之味,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细节。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忽略了身边的生活,没有风景,没有人物,更没有细节。其实,并不是生活中缺少细节,而是我们的学生缺少了敏锐的触觉、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认知。命题者给了学生一个善意的提醒:生活中处处皆是美,现实里处处皆有美。俗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学生太熟悉了,然而,简洁朴素的语言中却散发出生活的芬芳,蕴藏着生活的至理,一经提醒,学生立马就能生发出更多更深的思考。“有话要说”是一句口头禅,时常挂在学生嘴边。拿到题目,学生会眼睛一亮,却又无法言说,眼睛一亮是因为似曾相识,无法言说是因为他们从未如此认真思考过。孔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些材料给了学生一个思考的机会,同时也是教育学生的一个契机。因此,与其说让学生写作了一篇文章,还不如说给学生上了一课,教会他们关注生活细节,品读生活之味。这一点,可见命题者之良苦用心。

第二,沉淀人性之美,引导考生走向自我完善。高考的对象是青年学生,他们是具有了时代担当的知识分子,是祖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栋梁之才。如何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如何培养他们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如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高考命题尤其是作文命题的责任所在。从14年“青春的朽与不朽”到15年“智慧”,再到今年的“有话要说”,江苏作文命题延续了这样的命题旨归。“有话要说”看起来是一种行为方式,其实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有话要说”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说的不是别人说过的”,二是“别人无话可说处”,这其实是在暗示考生,“说”不是盲目自大的行为,而是站在别人肩膀之上的全新认识,“说”也不是草率冒失的行为,而是建立在深刻思考基础上的发聩之言。经过这样的思考,考生会明白,什么样的话不必说,要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时候有话要说,什么时候有话必须说。因此,考生在完成一次作文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让人性之美得以沉淀,从而引导着自己走向完善,以更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未知的一切。这一点,也可见命题者之良苦用心。

第三,突显时代之感,引导学生拥有济世情怀。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精神,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就是“个性”与“创新”。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和社会原因,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缺少个性表达,也缺乏创新精神。“有话要说”看起来是言语表达,其实彰显的是“个性”,闪现的是“创新”。作文材料紧扣时代脉搏,也引导学生与时代同命运、共呼吸。“个性”重在行为方式,把学生从“不敢说”、“不愿说”、“不屑说”等怪圈中解脱出来,“创新”重在思维方式,强调学生要有“独立思考”、要有“独到发现”、要有“独立精神”。无论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还是行为方式的转变,都突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因此,命题的时代感非常强烈,就是要引导广大有志青年把祖国装在心里,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只有拥有了这样的济世情怀,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祖国的合格接班人,也才能成为祖国的未来栋梁。这一点,更可见命题者之良苦用心。

综上所述,今年的江苏作文考题注重蕴涵生活味,沉淀人性美,突显时代感,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细节,走向自我完善,拥有济世情怀,既朴实大气,又底蕴深厚,实为一则难得的作文好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

猜你喜欢

时代感人性美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中国建筑的传统化和时代感
人性美的“价值”最大化
以鲜明的时代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各省高考作文题汇总:你觉得哪套作文题最难写?
温暖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