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题”大“做”
——从语用视角谈语文“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

2016-02-15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品析

小“题”大“做”
——从语用视角谈语文“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

浙江 曹微微

“课后习题”是语文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文章特点,“课后习题”提示了教学重难点,又暗示了教育教学的方法,为教师教学指明了目标。对“课后习题”进行深度解读后,从巧借朗读背诵、善引表达方法、巧设随堂练笔三方面切入,有利于“课后习题”,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课后习题语言训练有效语文素养积累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精读课文后面均编有课后练习题。“课后习题”体现了编者的思想,为教师教学指明了目标,提示了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发挥着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养成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渗透了教法和学法,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利用好“课后习题”,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大作用?这确实有必要让我们去研究。

一、【慎思之】篱落疏疏一径深——深度解读

(一)目标清晰,重点明确

“课后习题”是紧扣学段与单元主题的重点来设计。每篇精读课文后的练习题都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些重点语段,它揭示的课时目标要比学段目标更详细,更具体,更有利于教师清晰地把握教材的重点。

(二)题型多样,层层递进

小学高段语文书每个单元基本都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而它的“课后习题”不但类型丰富,而且侧重点也都不一样。第一部分重点是指导朗读背诵,可见“读”之重要;第二部分是侧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般是以默读和讨论交流的方式展开;第三部分是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在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第四部分有时候是小练笔或选做题,供学生拓展提高用。可见“课后习题”按由易到难,起到了感悟语言、领会感情、学习写法等多重作用,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层层递进。

(三)注重积累,促学致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根据这一理念,课后习题”有意识地安排写作、综合实践,也就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兴趣,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二、【笃行之】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例谈

“课后习题”是教材文本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根据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精心设计。面对此次丰富的资源,如何让“课后习题”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如何“课后习题”教学走向有效之道?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简约、更实效,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实效,并得以在日常中学以致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策略一:巧借朗读背诵

小学高段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特别强调语言的积累。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一课“课后习题”都有朗读、背诵的要求,强调学生的朗读、背诵训练。编者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个体尊重与自由,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

1.画面相辅

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教师通过画面相辅的意境,指导学生朗诵句子。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背诵完成,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五下《草原》,课后习题第4题。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然后出示相对应的句子,接着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一碧千里”“柔美”“翠色欲流”的画面美。再细细地读一读描写草原的优美的语句,运用想象画面的方法揣摩优美的语句,通过齐读,范读,小组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书形式,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从而达到当堂背诵的要求。

2.语言锤炼

只有发现文中的语言特性,才能根据“课后习题”和学生的特点,抓住敏感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重点语段,使课堂充满语文味儿,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五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争对课后习题4,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漫步在德国的大街小巷,你看到了怎样的奇丽景色呢?

生1:花非常的多。从“家家户户”、“花团锦簇”“花的海洋”、“应接不暇”等词看出来。

生2:花很漂亮。从“姹紫嫣红”可以出来。说明颜色艳丽,丰富。

师:还能用什么词语形容一下这个画面?(万紫千红、五彩斑斓、繁花似锦、争奇斗艳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百花齐放百花争艳遍地开花……)【出示配图】

师: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们除了感受到花的多,还感受到了花的美!来!女孩子们,用你们的声音展示这种美丽。

(二)策略二:善引表达方法

要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学习方法十分重要。而每篇精读课文课后练习都有与之配套的习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效的表达方法,领会句子独特的魅力,注重语用的培养。

1.激活词语表达训练

从词语训练看,有的重在引导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如:六上《只有一个地球》课后第2题:“读下面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着重注意加点“本来“至少”两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师:“本来”是什么意思?

生:“本来”在这里是“原先、先前”的意思。

师: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生1:不能去掉。因为“本来”准确地表达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

生2:我也认为不能去掉。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师:所以我们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那么“至少”是什么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生1:“至少”是“最少”的意思。不能去掉它。因为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生2:而且还强调了研究范围只限于40亿千米之内。

师:你们说的都很棒!说明的语言特点就是严谨性、科学性、准确性。

2.激活句子表达训练

从句子训练看,有的重在引导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引导理解含义。如五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后第3题,两个相反例的事物的强烈对比,描写两者的强劲,同时说明了自己意志强烈不被它们压倒不倒向任何一方。

3.激活篇章表达训练

从篇章的训练看,有的着重于抓段落表达的效果,让孩子细细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如六下《凡卡》课后第3题,引导学生学习采用抓住细节描写,对比的描写,插叙的手法等方法,使文章写得很感人。

师:写信——那他为什么要写信?

生:他在莫斯科的生活连狗都不如,想让爷爷带他回家。

师:课文中的哪些部分是凡卡写信的内容?文中标有引号的段落才是信的具体内容。

师:除了写信,作者还写了些似乎与凡卡写信毫无关系的内容,在哪些段落?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些段落找出来。

生:两处。一处是4、5、6自然段,另一处是13、14自然段。

师:那么这两处分别写了什么呢?

生:爷爷守夜、爷爷带凡卡砍圣诞树的情景

师:这两处是凡卡对乡下生活的回忆,是插在凡卡写信的过程中,这叫插叙!(板书:插叙)读来自然、流畅。

(三)策略三:巧设随堂练笔

为了培养学生读写迁移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中安排了多种小练笔,学生的习作也是在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在教学中,处理好类似的随笔,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表达能力。

1.仿写迁移,语言训练

“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教师充分利用“课后习题”中的写作素材,借助对范文的阅读,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仿写迁移,引导再创造,达到语用的效果。例如,五下《白杨》课后的“小练笔”。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写出了爸爸作为一位建设者的决心。让学生联系生活模仿说句子,尝试运用文本特有的“语言点”写句子。范文:解放军叔叔是那么的伟大!为了保卫祖国,哪儿需要他,哪儿就有他的影子。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不管是风沙还是雨雪,他们总是在最危险的地方出现。

2.落实习题,丰厚积累

许多课后习题的设计体现了文本的语言特色,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结合文本阅读进行语言训练,并细化指导,落实到位,定能深化文本内涵,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如:五下第八单元“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教学《威尼斯的小艇》的小练笔,根据这一题的提示,我设计了练习:模仿这课的写法,写一处家乡的景物。范文:夜幕降临,市民广场最吸引眼球的是喷泉。喷泉随着音乐的节拍,我看到一股股冲天的喷泉在灯光的映照下展现在眼前。喷泉真是变化多端!瞧!有时像一把张开的伞;有时像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有时像好几颗流星划过天际。我闭上了眼睛,欣赏着此刻的美景。

3.融会贯通,有效拓展

小学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对此我们要学用融会贯通,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如五下第七单元是人物一组,借助这组课文,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领悟作家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关于人物描写,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于是我设计综合性较强的练习。如我在《人物描写一组》一文练习:在这寒冷的夜里,我十分想喝一杯奶茶,一路走,一路想着:朱阿姨会不会不开店了,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奶茶店。让我惊喜的是朱阿姨还真在这儿,她正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呢!只见她中等个子,一头淡棕色短发,弯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看见我走进来,她微微一笑,便站起来热情地招呼着:“小朋友,你需要什么口味的奶茶啊?"“原味。”我笑眯眯地说。“好的。你坐坐,一会儿就好。”说着,朱阿姨便开始着手弄奶茶。我们要学会抓住这些关键词品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再现了生活的场景,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小栏目”,但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我们要认真认识,努力发挥“课后习题”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加快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元华.语文课程的本体与核心[J].教育学报.2010(03)

[3]王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教育学.2011(9)

[4]丁亚珍.融课后题于教学过程探微[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8(3)

[5]耿亮.发挥好“思考·练习”的作用[J].小学语文教学.2000(11)

[6]吴玲.有效使用课后练习题[J].小学语文教学.2008(19)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书生小学)

猜你喜欢

品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古诗教学应关注“三忌”与“三倡”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小步轻迈 层层推进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浅谈散文意境的品析
“悦读”小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运用“读、品、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