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识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

2016-02-14山东樊秀芝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通识院校高职

山东 樊秀芝

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识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 樊秀芝

高职院校中,公共选修课在通识教育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诸多问题。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对公选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基于慕课平台的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共享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共享网络课程的优质资源,为在尚处于探索阶段的“慕课”建设提供相关的实践经验,对高职院校以“慕课”形式开发通识教育课程,拓展通识教育实施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高职教育 慕课 通识教育 公共选修课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的全球化进程,科学技术尤其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高职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也随之不断深入。2011年,起源于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的Mooc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中文称其为“慕课”)掀起了教育界的一场风暴,显现出较为鲜明的教学优势,为改革当下高职通识选修课程教学困境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一、高职通识教育课程现状

作为高职院校整体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囊括了人文、社会、艺术、自然、科学等学问之精华,旨在加强学生文学与艺术修养,培养对生命及社会的责任关怀,唤醒学生思维灵性,增强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它在进行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要义。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均增加了通识选修课程的结构比例,通识选修课程建设已经趋于规范化。但综观高职通识教育的现状,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量少,学科种类缺乏合理性规划

我国中等规模的高校每学期退出的公选课应该在100-120门间,由于受到师资力量、课程开发能力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很多高职院校的公选课数量无法达到这个区间,公选课数量的不足限制了学生的选课空间。另外,在课程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学科种类缺乏合理规划,导致出现较高的课程趋同,如手工课、电影欣赏等侧重实用技能和轻松娱乐性的课程偏多,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课程偏少,真正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比例相当小。

2.选课机制不够完善,学生被动选课

自实施学分制来,通识选修课的开设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能满足课程数量不足的需要而开设的,为了修满学分,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一定数量的选修课。选修课程的初衷本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或专长进行选择,但由于通识选修课在网上呈现的内容不够全面,学生只能根据课程名称和零星的课程简介进行选择,并不能真正了解课程内容,甚至教师的教学风格,另外,每门课程的选修人数有上限要求,学生在有限的选修课程数量中选择,极易出现喜欢的课程选修人数已满导致自己选不上的结果,为了修学分,只得随意选择人数较少的课程。在正式接触课程后,经常会以消极态度对待所选课程。

3.授课模式与实施方式单一,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通识选修课的授课方式仍以理论授课为主,且上课时间固定,大班授课,单位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有限,无法展开针对个体的个性化辅导或者课堂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各种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二、基于慕课平台的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探索

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学习模式,慕课具有开放、大规模、课程透明等特点,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更便捷、更优质的学习模式。2015年第二学期,在原有校内教师授课课程的基础上,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开始推出超星集团的开放在线课程(MOOCs)——“慕课”,引入10 门超星尔雅通识课程进行试用,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2016年第一学期,又陆续引入国学智慧、中华诗词赏析、创新创业、口才艺术、社交礼仪、心理健康等11门课程,大大拓宽了通识教育课程领域。基于慕课平台建立通识教育选修课系统,解决了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优质课程资源多,选课人数不受限制。近几年,国内外涌现出来一大批慕课平台,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到慕课多种形式的实践中,大批量的优质课程不断呈现,课程可选择性强,选课人数没有限制,通识教育的公共选修课可以在慕课平台上选择。在众多平台中,超星尔雅通识课汇集了国内知名学者,专注于通识教育课程研发,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没有英语语言能力的限制,对平台的接受程度更高,也更合适。

2.教学模式完整,学习方式灵活。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并完成注册;随后可在课程的开放周期内,根据自主安排业余时间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对应视频的测验。慕课课程每个视频时长通常 15~20 分钟 ,方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学习;学生如有疑问,可反复观看视频直到理解为止,也可以在讨论区发表话题,师生相互交流,所有任务点完成后,在期末某个时间段,统一进行网上考试。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以上所有环节后,通过考核,“慕课”成绩转换为公共选修课成绩,并获得对应模块的学分。

三、结语

鉴于慕课的诸多优势,我们期待通过慕课来解决高职通识教育实施的困境。探索基于慕课平台的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共享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有利于打破学校围墙,共享网络课程的优质资源,更将为在我们尚处于探索阶段的“慕课”建设提供相关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应在慕课课程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用网络资源和新的教学形式来进行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借助慕课的平台开发更多的通识教育课程,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使得通识教育,尤其是公共选修课自成体系,构建一个丰富、有效的通识选修课程体系。

[1]蒋红斌. 通识精神的彰显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 [J]. 教学研究,2012(1).

[2]刘继斌. MOOCs 对我国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4).

[3]李曼丽等.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N].中国青年报,2013.05

[4]邓宏钟.“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07

[5]陈丽娟.论慕课视野下的通识教育[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通识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