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导学案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2016-02-14淮北徐修安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困境

淮北 姚 莹 徐修安

英语导学案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淮北 姚 莹 徐修安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近十几年来一直深受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喜爱。高中英语导学案的使用也非常普遍。然而2012年12月25日杜郎口中学宣布取消导学案,这一举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杜郎口中学是基于什么理由取消导学案?导学案的弊端与面临的困境有哪些?对于这些弊端和困境,我们能否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导学案的未来发展之路如何?

本文就高中英语导学案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希望能提高高中英语导学案的使用效率。

高中英语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

近十几年来,我国中学教师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热情持续高涨。然而,处于改革前沿、率先使用导学案的杜郎口中学却于2012年12宣布取消导学案。这一举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导学案的未来发展之路如何?本文就中学英语导学案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同时希望能提高中学英语导学案的使用效率。

一、导学案的优势

导学案,又称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与传统教学的教案相比,体现了如下优势:

(一)促进了学生高效的预习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会使用高效的预习方法至关重要。在学案教学模式中,教师会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和思路去预习课本,很容易抓住文章线索和重难点。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出标记,在听讲时能有侧重点。

(二)解决了教师“满堂灌”问题

在学案教学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先认真预习, 接着课堂上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主体,完成导学案的相关任务,充分发挥主导和主体的和谐统一。课堂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 的课堂。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使用导学案能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学习,慢慢地养成遇到问题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导学案面临的困境

(一)纸质媒介,信息量少

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存在的问题等环节。这么多项内容常常浓缩在一张8开纸正反面,无法具体详细的展开,因此包含的具体信息量太少。

(二)不利于分层教学

目前我国中学仍采用班级授课制。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编制的导学案也必定是全体学生都使用的教学材料,但学生学习水平高低参差不齐,采用一样的导学案,容易出现优等生因觉得特别简单而没有使用价值而后进生因觉得太难而不使用的现象。

(三)限制学生思维

首先,导学案的编写形式、内容、学习目标的制订、教授知识的方法都是教师单方面决定的。学生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任何参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二,导学案的使用过程基本上只是课堂上教师问,学生读提前写在导学案上的答案,很少能显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很少有“思维之动”, 学生也只是很机械地掌握知识而已。第三,有时候导学案就像习题的堆积,机械地重复检查学生学过的知识,而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实验和探究过程。

三、导学案在改良中继续前行

综上发现,虽然导学案有很好地优势也有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如果通过各种方法尽可能地减小,导学案的困境就可以得以摆脱。

(一)导学案与教案结合

教学案一体化,将教学目标写在导学案上,教师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思路全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和学生都能在展开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之前就明确目标、思路清晰,那么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就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活动。

(二)导学案与ppt结合

PPT 图文并茂,呈现信息量大,导学案与PPT结合,第一,可以克服导学案信息量少的问题。 第二,PPT中有文本、声音、图片、视频或音频,可以全方位多模态的刺激学生,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三)导学案与微课结合

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导学案应与微课相结合,学生使用导学案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进入到微课观看相应部分的微课教学视频,及时解决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疑惑与不解。有了微课的深入讲解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不同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选择的微课片段也不同。将导学案与微课相结合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导学案和微课都是适应教学改革形式出现的实现智慧课堂的手段,但在网络背景下,导学案缺乏及时的生动形象的讲解,微课视频缺乏纸质的整合全部内容的材料。只有将这两种智慧充分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才能实现最佳教育效果。

当然,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导学案的使用将时时面临着挑战。但笔者相信,纸质导学案因为其不伤眼、便于翻阅查找等优势仍需存在,就好像有了电子书但纸质书籍仍需存在是一个道理。况且,导学案与互联网结合能不能结合,也会给我们对导学案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1]李爱霞.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 苏州大学, 2008.

[2]郑静. 分层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苏州大学, 2014.

[3]邓海英. 高中化学教学中“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2.

[4]说教案. 豆丁网 http://www.docin.com

[5]陈亚椿.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6]赵加琛, 张成菊. “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 2002(7):48-49.

[7]余文森. 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C]//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学术论坛. 2008:40-46.

[8]高明鸣. PPT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4.

[9]徐丁. PPT课件在外语教学中的制作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10]张一春.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 中国教育网络, 2013(10):28-31.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困境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困境
乡愁导学案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比例尺(一)”导学案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对当前PPP模式困境的几点思考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