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接纳和尊重学生的意义

2016-02-14辽宁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会出营口市语文课堂

辽宁 郭 琳

浅谈语文课堂接纳和尊重学生的意义

辽宁 郭 琳

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犯罪率、仍呈上升趋势。各种严重心理压力、同伴关系不良、家庭不和睦、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对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和犯罪行为确实起着重要的“扳机”作用。但是,青少年是否最终选择对生命的彻底“背叛”,还是由他们自己内心决定的,特别与从小所受的文化教育密切有关。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

家长的企盼不容孩子的半点出格,学校大班型的教育现状,不容孩子个性淋漓尽致的发挥。社会办学力量的承接又让教育变得密不透风,很多孩子没有喘息的机会,他们中有的孩子,可能生下后吃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做什么,都被规划和正在大人们的规划中。他们严重的缺失自我,有那么点的“私欲”都不敢想,想了也可能连自己都不接纳,不认同。在这样的人格奠基下,他们怎么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极大实现?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让我们现如今的孩子童年看起来过得格外丰富多彩,全民参与式的教育,孩子们得到的关注更多了,也应该发展得更好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孩子不快乐、逆反、厌学、品行障碍,甚至抑郁、自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代表人马斯洛把人的发展需求分成生存、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被尊重和认同的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获得成功的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只有低层次需求满足后人格才能向高层次迈进。

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教育者怎样能客服困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和支持孩子的个性发展。是值得我们琢磨的问题。我也通过认真的观察并深入的分析一下,就会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关心孩子的成长,是是否按照他们的意愿和设计的方向。我们的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是被动的,甚至是被绑架的。教育部门虽然近年来格外关注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各地方学校,迅速组建心理咨询师团队,心理治疗硬件设施也大量投入。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研员,经常有机会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的角度出发,在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和尊重上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

以本学期,小学语文《火把节》一课,教师让学生朗读火把节热闹、隆重的场面描写,一名学生站了起来,读得相当平淡,老师满脸不悦(潜台词是:这么给你们分析,还出示了火把节盛大的场面课件,你还没体会出作者的兴奋和开心?)的说:坐下,太平淡。谁能读得更好?于是一名肩带三道杠的女同学高高举起了手,教师看到后满脸企盼(看来是平日老师很气重的学生,期望她能读出老师要的效果)果然不失所望:语调激昂,声音洪亮。我们也感受到了那份热情和欢乐。老师听后满脸笑意表扬到:读得真好,就应该像她这样读。于是乎,教师像给这次朗读指明了方向似得,接下来,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模仿“三道杠”的语气和节奏,激昂的读着。再看那第一名朗读的同学,涨红着小脸,微蹙着眉头。虽在读着,但那游离的眼神,显然没从刚才的尴尬情绪中走出来。我想在孩子的现在的心理可能有点点的自我否定,是不是我不会朗读,我读得不好。

我们都知道,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除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外,还要培养丰富的情感,刚才这一教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显然是属于后者。知识有对错之分,情感难道还有好坏之分吗?虽然教师没有直接评判前一名同学就是错了,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这样的效果。第一位同学本身没有什么错,他的平淡有两种可能:一是他真没体会到什么;(也许因为他还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或忘记了类似的经历,或觉得此场面没什么特别的,而没有体会出这份激动和兴奋)。他的朗读只是忠实了自己的心。如果这样教师完全可以说,谁还有自己的体会能给大家读出来。充其量说:谁还有更深刻或更丰富的体会来读一读。我也承认“三道杠”同学属实体会出了其中的滋味。但这正是教师引导学生唤起学生自身经历和感悟的好时机。完全可以让“三道杠’讲讲,是否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怎么能体会得这样深刻丰富的?这样在她的讲述过程中可能就会触动了其它同学有所感悟,而把她的情感内化成自己的再表达出来,这才是真情流露,而不是照搬硬套。第二种可能:第一名同学体会到了什么,但由于自己没有掌握朗读的技巧,所以表达不出来。那教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应当场亲自指导学生朗读,教给他一些技巧,我想他当堂就会有起色。这样孩子的自尊不但没受打击,还会增长一些自信。但是我想,这位教师这样对学生的态度,学生是不会放开的说出自己的心声。所以教师也永远不会明白孩子的真实想法,指导不到点子上不说,也否定了孩子的这次朗读。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评价语言的准确和具体性,越就事不就人越好。否则不恰当的评价即使是表扬也会造成学生自我认同上的困扰。例如;这位同学说的谁还有补充?那么就可能让刚才的孩子隐约的感觉到自己是不完整的,如果是严谨的数学课堂还好,在语文课堂上一些谈看法和感受的东西,没有什么谁比谁更完整的,只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之说。还有教师本身就应该拥有一颗宽容、接纳的心,你心有多大,学生的舞台就有多大,给你呈现出的内容就会有多丰盛。每位教师在课前都会精心备下的思路,如果哪位学生的发言可能打乱了你的想法,没按着预定的进行,教师们也知道要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而强作倾听状。但是你们惊慌和排斥的眼神却让学生依然感受到了不被接纳。如果我们真能做到耐心的听他说完,很有可能,你接纳的态度,就会让他感受到安全,和认可,从而,更能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有所偏差,作为教师也完全可以帮助他合理化,扣上正题,让他更加有一种被成就感。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先生说过:任何高水平技艺的竞争都是人格层面的竞争。这从奥运会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心理最强大最成熟者就是王者。这不仅仅是临场发挥心理素质好与坏的问题。更深层的是:一个人格不够健全的人是掌握不了更高于常人的心智和技能的。所以,我呼吁,为了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全民家长都应该学习一些家庭教育和与孩子沟通交际方面的心理学知识,我们的教师们更是迫切需要。

尊重和接纳恰恰就是心理交往中最核心的部分。因为我们要知道,学生的观点和兴趣常常是独特的,接纳和尊重学生的观点和兴趣会使他们有安全感,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知识的探索和研究,相反,不适当的评价会造成学生的紧张,使学生关注教师的态度,不关注探究知识的本身和客观事实。这是可悲的,知识没学会可以补上。但是留在心理上的阴影,甚至是创伤是永远抹不掉的。所以说接纳和尊重学生,让他们也学会接纳和尊重,这比学习重要的多。因为接纳和尊重在人的品质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所以我呼吁:“用接纳和尊重来成就孩子一生吧。!”

郭琳,女,37岁,小教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曾经在营口市站前区青年小学任班主任及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17年。现任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小学教研室心理健康和德育教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持多项各级心理健康与沙盘游戏科研课题。获营口市站前区十佳教师,营口市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营口市站前区教研室)

猜你喜欢

体会出营口市语文课堂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营口市水库移民的管理问题研究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我与猫的战争
营口市新农村电气化电网规划分析
营口市地方文献及其地域文化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如亲如友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