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之我见

2016-02-14安徽王景新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教师

安徽 王景新

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之我见

安徽王景新

冈察洛夫说:“书籍使人变得更好,这是艺术的一个重要条件,甚至是艺术基本目的或竟可以说是它唯一的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名著,引领学生走进名著,激发学生热爱名著,我们责无旁贷。为了改变当前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被动现状,实现名著阅读的指导目标,探索出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借助社会力量,扩充名著阅读教学

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阅读教学向经典的回归,这项工程仅靠语文教师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尤其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更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才能使教学得到保障。

加大乡镇图书馆及农村中学图书室建设。要搞好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首先必须让学生们有书可读,然而,农村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制约,让他们全部购买名著阅读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加大乡镇图书馆及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建设是一条捷径。

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资源。新的媒体产生了大量的可以被语文学科教学所利用的新型资源,同样,网络具有信息丰富,传递快捷,获取方便的特点。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应顺应形势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了专题研究性阅读时,可以向学生播放“百家讲坛”,或让学生通过学校微机室上网收集资料。

二、提高教师文学素养,转变名著教学观念

教师是名著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者,要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果,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

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学素养。首先,教师要热爱文学,关注文学。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对文学独有的钟情,并以自己对文学的热情和感悟去感染学生。其次,教师要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做一名有“文学感”的语文教师,广泛的阅读是基础,对已经读过的作品重新阅读,一定会有新的感悟和体会;对曾经读过而未曾读懂的作品再读,一定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对未曾读过的作品当然要去读,这样会了解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教师阅读文学作品,其实也是对名著阅读教学的一种“储备”。事实上,学生也大多喜欢知识面宽、文学素养高的教师。

教师要转变名著教学观念。名著常常因为其篇幅长、容量大,而学校教学时间紧,教学效果不易评判,中考中名著占分比例不大等原因,导致名著阅读教学不被重视,文学名著在青少年学生中不著名的现象。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加强责任感。阅读名著培养的是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能力,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阅读名著追求的是长期效应,不能因为近期效应或中考比重不大这些“功利”思想而轻视了名著阅读教学。同时,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还应转变教师是权威的传统的观念,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只有教师转变了观念,名著阅读教学才会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天地,学生势必会阅读兴趣增浓,阅读量增加,视野得到开阔,能力得到提高,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坚持原则,制定名著阅读计划

由于各年级学生认知能力不同,阅读水平的差异,因此,名著阅读教学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七年级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有意识地为学生打开文学之门,因此,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文字比较浅显的童话、寓言之类,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整本书的阅读,完全放在课内,时间上不允许,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名著的阅读应当坚持课外为主、课内为辅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式阅读方式。中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课业负担重,有限的课外时间有很多课程要复习,完全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读名著上,这是不现实的,那么,名著的阅读只能采取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的原则,例如,对于作品中的重要选段,学生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人物和故事,可以精读,其他内容可采取略读方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名著阅读教学,完全放任自流的阅读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教材对名著阅读的计划只是规定了每学年必读篇目,推荐书目没有详细的计划。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制定好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实施教学。根据计划可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七年级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能够理清必读和选读篇目的故事线索,能复述故事梗概,能对人物形象做简单的评价;八年级着重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写读书心得,能够理清长篇小说的故事线索,改写或缩写片段,对人物作对比性评价;九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写作技巧进行赏析评价,写简单的文学评论等。

四、加强课内指导,提高名著教学效果

尽管学生的名著阅读是以课外为主、课内为辅的原则,但不表示不需要重视课内的指导,教师的恰当指导,对名著阅读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叶圣陶先生认为,对于学生得到课外阅读要给予“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问题指导”,可见,教师的指导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呢?

借助课本中的精彩片段激趣。教师在课上引导和推荐名著,是让学生爱上名著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我们可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切入,每到精彩处戛然而止,一如“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真正让学生“欲罢不能”,由此吸引学生阅读原著,一睹为快。例如讲解《智取生辰纲》一课可以告诉学生: “智取生辰纲”只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水浒传》里还有“杨志卖刀”、“大闹野猪林”等故事非常精彩。这样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就有兴趣去看名著了。

借助各种媒体诱导激趣。有许多名著都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近年来还出现了很多名家对名著的讲解,例如于丹《<论语>心得》等。在学生阅读名著前,先让他们看影片、听讲解,层层渲染、不断造势,诱导学生去自主地阅读有关书籍,使关切的心情变成阅读的兴趣。

(二)合理安排名著阅读时间

“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是笔者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基本思路。为了保证全体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保证。首先,教师对初中三年的名著阅读的书目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安排学生分组有序地到图书馆借阅,再周转、交换阅读;班级图书角可以添置部分名著加快周转阅读;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自己购买部分名著,总之,利用一切手段保证学生手里有书可读。其次,教师要科学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关键是布置适宜的阅读量。最后,教师要合理安排阅读密度。抓紧七八年级和寒暑假的时间多读一点。另外,笔者还有个届届相传、实施多年的“课前三分钟”阅读或演讲活动,可以让当日“值班”的同学讲解名著内容、名著精华等,全班共同分享阅读感悟和体验。

(三)精心指导名著阅读方法

“浏览——存疑——阅读——复述——归纳”这种阅读方法,笔者认为很适合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浏览:这是读名著的第一步,当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应概要地读一读书的提要,序言或后记等,以便对名著内容、主题、框架有个大体的了解。存疑:这一方法,比较适合于“大部头”的名著。要读书中各章节的标题或回目,一边粗读一边可以在心中存疑。这样既可以指导接下来的阅读,又可以激发阅读兴趣,促进自己的思维和探究。阅读:就是从头到尾细读,对看不懂的部分跳读,对重要、感兴趣的部分精读。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思考、边圈点。可以写眉批、脚注,做读书摘记,以保存稍纵即逝的“阅读印象”。复述:如俗话说的“过电影”。离开书本,回忆书中的内容,看自己所存在的疑问是否获得了正确的理解。这是自我检测阅读效果的方法,也是巩固记忆的手段。归纳: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格式,只要有感而发即可。可以评论得失,可以分析人物,可以疑点归结,等等。这样可以巩固已有的阅读印象,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四)开展多种交流活动

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一篇篇读书心得得到老师的赞赏,学生的满足感不言而喻,那么,除了教师的肯定外,还应创设更多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更多人面前展示他的阅读成果,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从中获得启发,提高阅读质量。交流的形式和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所任学校各年级学生的方法。这里谈几种常用的交流方法:开展竞赛活动,包括美文诵读、名著故事接力赛、专题知识抢答赛、话剧表演等;举办成果展示会,如读书心得展示、手抄报展示等;开展评选活动,评选“超级阅读王”、评选“读书之星”、评选“优秀成果奖”。

(作者单位:安徽省寿县安丰镇杨仙中心校)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