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改变技术用于减少或消除培智学前儿童不良行为的实践研究

2016-02-14江苏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豪性格内向培智

江苏 朱 瑜

行为改变技术用于减少或消除培智学前儿童不良行为的实践研究

江苏 朱 瑜

培智学前儿童身上的不良行为越演越烈,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用行为改变技术减少或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迫在眉睫。行为改变技术在这方面的原理方法有很多,本文着重讲述用正强化、消退法矫正不良行为的两个案例。

行为改变技术 培智儿童 不良行为

一、现状分析

不良行为又称问题行为是指人的行为显著异于常态,明显地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和社会评价相违背。笔者所在的是特殊学校的学前康复班,班级有6名培智儿童,其中3个孩子患有唐氏综合征,2个孩子患有自闭症,还有1个孩子患有脑瘫。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已经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行为改变技术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旨在减少、消除个体不良行为,塑造、增进个体良好行为的各种原理、方法。而减少或消除个体的不良行为是行为改变技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这方面的原理和技术相对较多,下面我就用两个案例谈一谈如何使用行为改变技术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

二、行为改变技术减少或消除培智学前儿童不良行为案例

(一)采用正强化改变小豪吸吮手指的行为

1.情况介绍

小豪,男,6岁,中重度脑瘫。该儿童性格内向、怕孤独,尤其是受到成人指责时,表现紧张,喜欢吸吮手指,手指上吸吮出了茧。原因可能是小豪吸吮手指的行为未得到家长重视,故久而久之,形成了这种不良行为习惯。第二,小豪性格内向,但是父母平时都忙于工作,对他的关心也少,造成幼儿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于是就无意识地产生了吸吮手指的行为。还有就是小豪未接受过有关吸吮手指有何危害性的强化教育,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去纠正这一不良行为。

2.矫治前准备

通过对小豪及其家长进行询问、调查,确定小豪的有效强化物,微笑、拥抱、七色花、户外运动、玩具汽车、表演、与爸爸一起玩。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穿插一些内容的游戏,从而让幼儿明白吸吮手指时一种有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其次是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保持同步,吸吮手指时绝不能给予强化,不再吸吮手指时要及时给予正强化物。

3.行为改变过程

(1)引导幼儿进入角色。教师多次用亲切的口吻告诉小豪“吸吮手指是不好的行为,如果你不吸吮手指了,老师会很高兴的,还要奖励你一朵七色花”。多次重复后,豪豪吸吮手指行为少有改善。

(2)创设情境把矫治工作推向高潮。小豪和爸爸的感情很好,特别希望得到爸爸的夸奖。于是,老师告诉小豪,一会放学的时候爸爸来接你,如果爸爸看见你进步了,会给你买玩具汽车。果然这个阶段的矫治效果特别好,他吸吮手指的次数明显减少。

(3)巩固、发展矫正治疗成果。小豪吸吮手指行为有了明显改善,老师告诉小豪,如果你连续两天不发生吸吮手指的行为,老师就奖励你把喜欢的小汽车玩具带回家玩。当他连续三四天不再吸吮手指,老师就让他在角色扮演中扮演小白兔,允许他可以参加户外活动。这个阶段豪豪吸吮手指的现象已经偶然发生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治,豪豪吸吮手指的行为已经基本消除。

(二)采用消退法矫正欣欣不良进餐行为

1.基本情况分析

欣欣,女,6岁,患有唐氏综合征。性格内向,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得孩子独立性差,对进餐不感兴趣,食欲差,咀嚼吞咽慢,进餐时间长,进餐量少。

由于家庭过于溺爱,没有及时进行矫治,一直延续到现在对进餐没有兴趣。两位老人一味地迁就她,孩子不爱吃饭就由着她。长此以往,不良的进餐情况得不到纠正,就形成了现在这种情况。

2.矫正程序

实施矫正时,我们首先以“欣欣在吃饭时将饭菜含在口中不咽下去,进食时间长”作为首先要消退的目标行为。确定“能较快地将咽下食物,缩短进餐时间”为目标行为的替代行为。行为矫治成功与否,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3.矫治过程

在正式进行矫治之前,通过观察,欣欣每次进餐时间都在30分钟以上,几次老师向欣欣提出进餐要求的时候,她居然出现呕吐现象。由于欣欣的进餐习惯由来已久,要矫治这一不良习惯也分一朝一夕之事,所以矫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不满意的行为不予强化,强化满意的行为。矫治前,我们把矫治内容告诉欣欣,让欣欣知道老师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她能较好地进餐。刚开始对欣欣进餐的不良行为不予理睬,更不喂她,欣欣的进餐时间更长。进餐后,老师和她讲了吃饭不能挑食,并要求她和其他小朋友吃完,不能落在最后。几天后,有次进餐吃的是菠菜汤,欣欣很喜欢吃,而且咽的很快。我立刻给予强化,表扬了她,还奖励她一盒橡皮泥。告诉她明天还要大口吃饭,吃得快一点,老师就在午睡前奖励一本新的故事书给她。果然一段时间后,欣欣的进步很大。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强化刺激,欣欣在进餐习惯和进餐时间上有了可喜的进步。

第二阶段:家庭、学校同步要求,促进良好进餐行为的建立。通过第一阶段的矫治,虽然欣欣的进餐有了一定进步,但是在家里还不能独立吃饭。于是老师和家长进行联系,希望家长配合老师,和老师保持一致,不能无故迁就欣欣。经过家校一起努力,欣欣的进餐时间也比之前要快一点。

第三阶段:教师运用消退法消除欣欣进餐不良行为,对良好行为予以强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刺激,欣欣进餐的良好行为在自然情景中得到巩固。

经过三个阶段的矫治,欣欣在进食方面有了明显进步,基本达到了目标。

三、总结

用行为改变技术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说负强化法、惩罚法、代币制法等等。想要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除了对培智学前儿童在学校进行教育,还应该加校共同努力,保持一致,才能事半功倍。

[1]王辉.行为改变技术.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5

[2]顾定倩.特殊教育导论.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小豪性格内向培智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赞美的力量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爸爸去哪里了
犟孩子的转变
浅析如何给性格内向学生上好一对一汉语课
提高性格内向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探究
从“三个关注”入手引导性格内向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