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生活作文的一种姿态

2016-02-14江苏朱圣宏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微笑同学老师

江苏 朱圣宏

倾听:生活作文的一种姿态

江苏朱圣宏

日本教育家佐腾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说:“每位教师都要努力营造‘润泽的教室’——教室中洋溢着美好与感动,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实现这一信赖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倾听。倾听,让我们的生活里涌动着真诚与期待,让我们的生活作文变得诗意与欢畅。

故事一:倾听善意的期待

作为老师,即使我们再细心,也难以敏锐地发现班上每一位同学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每一位同学提出针对性很强的建议。但同学们天天学习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零距离的接触,掌握了彼此的“全息”信息。每月一次“让我轻轻告诉你”的“作文素材大曝光”活动,让学生在彼此的倾听间体验着感动与真诚。

对于小组内沉默内向的张鞠雯,石谋这样提醒她:“为什么你不能多和大家说说话?那样大家一定会更了解你的,你一定也会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叶欢对徐璜林的建议更为具体:“如果你上课多举手回答学习中的问题,那样老师会更喜欢你,我们也会大胆地与你交流。有时,只要一双手,你就会更出色,更优秀!” 而钱晶晶则这样劝告他们组的王宇凡:“如果你上课时踊跃发言,那你一定会更加惹人喜欢,也会有更多的人想和你交朋友。我送你一句话: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胆小是勇敢的天敌,希望你战胜天敌,OK?”

课堂上需要注意的方面,同学间也是了如指掌。何亚云友善地告诉万宇豪:“你如果上课不再偷偷说话,不再做小动作,不再卖呆(方言:意为开小车),我相信你的听课效率肯定会提高,这样做作业的时候也不用东张西望了。认真听吧!”后面还画了一个大大的耳朵。“学问学问,既要学,也要问。你在课堂上不爱思考,不爱提问,一遇到难题就退缩,这是不行的。你认为自己不行吗?小组讨论交流时怎么总不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一点,大胆一点,我们都会帮助你的。”这是郭宇琪对铁哥们黄煜钊的真情告白,后面的笑脸一定会让黄煜钊感受到同伴的友善。

对组内懒惰拖拉的同学,小伙伴的建议一针见血。“沈永正,自主的课堂,成功的诀窍呀!我们需要开动自己的脑筋,因为课堂上,我们不做客人,要做主人!”平嘉蓉的话发人深省。沈铭明对季金峰的建议则有理有据:“人们都说‘树争春,人争时’、‘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如果你作业不拖拉,相信你的成绩会更好。告诉你一个秘诀:老师只要一布置作业,你就抓紧时间做,做的时候集中精力,提高效率,这样就一定能‘今日事,今日毕’的。”

作为每个合作小组的“领头雁”,组员的看法也许会让组长们换一种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个人想成大事,必先负好小责。如果你能在组长这个岗位上再尽心尽责一些,那么你将得到更多同学的拥护。”这是赵策对王威的忠告与勉励。吴蕾对钱茗琪则是另一番期待:“钱茗琪呀钱茗琪,你是我们的组长,但小组合作时可不可以不要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耐心倾听我们组员的建议?人们不也常说‘集思广益’吗?如果你能多征求我们5个人的意见,听听我们的想法再作决定,那你就是我们心中最完美的组长了。”

同伴间的交流几乎无所不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多练习才会有收获,我知道你一定会努力,对吗?”这是薛睿在鼓励许健洲努力。“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你和同学相处和谐点儿,你会让我们更喜欢,别做那个脾气暴躁的男孩了,好吗?”这是缪宇在提醒钱丁盛学会自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希望你端正书写姿态,你的这扇窗户将更加明亮。”这是徐佳玮在告诉陈昊保护视力的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你多读些书,思维就会更敏捷,生活也会更充实。”这是张竟成告诫朱明非读书的重要……

故事二:听听学生的心声

学生们不喜欢怎样的老师?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倾诉与渴望。

“如果老师上课时板着脸,特严肃,我们又怎么会对这个科目感兴趣、课堂上变得积极活跃呢?多一些微笑就会让我们觉得亲切一些,从您的微笑里我们能感受到肯定与鼓励。老师,请多一些微笑!”

于漪老师曾说:“课堂生活其实就是师生间心的沟通,情的交流。不到心心相印的程度,是教不好学生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老师带着微笑上课。情感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些教师之所以教学效果不好,不受学生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太少,不会微笑。其实,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学生能从教师的脸上读出不同的精神状态。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爱护学生、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常有发自内心的微笑。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疑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有些老师,或是心里缺乏阳光,或是对教学厌倦,或是被生活中的琐事纠缠,在课堂上总是严肃着脸,呆板着脸,令学生生厌。

“我不喜欢这样的老师——上课时总是板着一副脸,好像我们欠了他(她)的钱似的。应该多笑一笑,这样才会有快乐温暖的课堂。”“希望老师多一点笑容,多一点关爱。”“希望老师幽默些、风趣些。”“您的信心是我的希望,您的微笑是我的信心。”“有些老师会对我们露出失望的神情,会打击我们的积极性,让人难受。”“您的一个微笑,是我的一份信心。”“请把微笑带进课堂,请把温馨留在我们的心间。”这是许多孩子对“笑”的祈盼、对“情”的期待!

爱拖堂、占课的老师最不受学生欢迎。“下课铃响了,可老师竟然还在讲课。同学们一个个气得要命,可都是敢怒不敢言啊!习题一道接着一道地做,明明白白的题目一次又一次地讲解,我们的热情与耐心却一层接着一层地减少减少……”

许多孩子表示,老师偶尔拖两分钟下课还能理解,但有的老师拖堂竟成了习惯,尽管老师付出了许多,但没有一个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当看到别的班学生在玩耍或是已经放学的时候,学生听课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老师,本来课间的时间就很少,再拖个几分钟,上个卫生间都要急匆匆地。当外面传来其他班同学的游戏嬉闹声时,您觉得我们还有心思听您讲课吗?”“爱玩是孩子的本性,每当下课铃一响,我们就像被困在笼子里的小鸟,向往外面的自由自在、外面的快乐时光。我们很想找回属于自己的课间十分钟,可是没有您的‘命令’,我们根本就飞不出去。老师,准时下课行吗?”

“老师,您总是拿别的班来和我们对比,而且总是说别的班考得怎么怎么好,我们班怎么怎么不行,不知是在激励我们还是故意来拿我们开心,谁知道呢?”“我的学习成绩不好,可是我不想落后,我也一直在努力呀,老师!”学生不喜欢“只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老师。

“老师,您能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吗?给我一点面子,我也有自尊。”“老师,请不要动不动就请家长,请在家长面前多说我的好话。”学生不喜欢“缺乏教育艺术”的老师。

基于这样的倾听过程中的一篇篇习作:《老师,请听我说》《给老师的一封信》《说说我的心里话》《希望您能理解我》是那样的真情流淌,让人难忘。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倾听,成为信息获取的路径、心灵对流的平台、智慧碰撞的契机、理解达成的关键。在这样的倾听中,我们实现着彼此的“摇动”、“推动”与“唤醒”。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微笑同学老师
若想念,微笑吧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种微笑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微笑不如哭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