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时作文的评价标准及其实施办法

2016-02-14湖南刘梦雅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语文课程课程标准

湖南 刘梦雅

平时作文的评价标准及其实施办法

湖南 刘梦雅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现在的高中写作教学实际中,往往采用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平时作文。但是,用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去评价平时的作文训练不合理也不合宜。首先,高考的作文评价标准自身在标准的高度,公平性与信度方面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其次,平时作文的评价与高考作文的评价在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评价的基准与对象、评价者与写作者之间的关系几方面都有不同。平时作文的评价标准,应该以《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作文的要求为依据,体现基础性和差异性,追求发展性与激励性。

平时作文 评价标准 实施办法

作文评价,似乎是一个不需讨论的问题。 一方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 评价建议”中有关于作文评价的明确要求;另一方面,评价作文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不存在不会批改作文的语文老师。

但事实上,这两方面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中有关“评价建议”的论述相对宽泛与粗略,不具备切实指导意义,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另一方面,每个教师都会批改作文,但每个教师都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吗?不同教师的标准统一吗?他们的标准合理吗?恐怕很难有肯定的回答。 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使平时作文和高考作文接轨,实际作文教学中作文的评价标准往往紧跟高考指挥棒的指向。

所以,探讨作文的评价问题,就要从高考的作文评价标准说起。要讨论的问题主要有:这套作文评价标准是否合理;这套评价标准能否照搬到日常的作文教学之中;是否存在比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更适合平时作文的评价标准。

一、高考的作文评价标准存在不合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8条,是写作方面的发展目标。不是从会写什么样的文章的角度提要求,而是从日常生活、精神生活的需求出发,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的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书面表达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书面表达的基本目标:“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书面表达的个性化目标:“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对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共十个考点。在“基础等级”中存在六个考点: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在“发展等级”中有四个考点: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首先,高考的作文评价标准拔高了中学对作文的要求,使得预设的达标要求和最终评价高度不一致,模糊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是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最低目标,是多数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达到的高度,阐述了学习的内容,是开展语文教学的依据,明确界定了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评价的尺度。作文教学应该怎么教?应该根据课程标准。作文评价怎么评?也应该根据课程标准。

高考的作文评分标准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而平时的作文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对比语文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的要求和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提出的要求,不难发现,如果语文老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写作教学,大部分学生能达到高考评价标准中的基础等级的要求,但是发展等级的要求却难以达到。

其次,高考的作文评价标准是否公平有待商榷。高考的作文评价标准对所以参考的同学而言都是一样的,是绝对一致的。但是,每一个人认识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视角,写作也会有自己相对较强的文体,只有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所长,才是真正的公平。显然,就高考而言这一点很难做到。另外,高考对于作文的评价是就文本本身进行的,然而能否通过一篇作文反映出写作者的能力,也有待商榷。目前市面上,关于范文、作文素材、作文模板的书籍有很多,有的学生作文能力一般,靠背作文素材和作文模板应对考试,如果恰巧考的内容和他背过的内容一致,他因此得了高分。是不是就能证明他的写作素养很好呢,显然不是。所以高考的作文评价标准的信度是否够高,值得商榷。

二、平时作文评价与考试作文评价存在差异

不管高考的作文评价标准本身是否合理,平时的作文教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而高考作文却是一个固定的节点,是相对静止的,用静态的标准去评价动态的过程,显然不太适宜。平时作文评价与考试作文评价存在着诸多不同。

(一)评价的目的与功能不同

高考作文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数的高低划分层次,选拔,甄别所谓的优秀人才。而平时训练时作文评价的目的不在于选拔与甄别,而是通过作文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个体对于写作的态度与好恶,检测对习得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展示每个个体的个性和优点;暴露出集体或个体存在的问题;记录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为以后的作文教与学提供指向。高考作文的评价是一次性的,而平时作文的评价是前后关联,互相影响的。

对作文教学而言,平时作文的评价功能在于反馈,在于反思总结,在于记录成长,在于积极导向。对学生心理而言,作文评价还应具备激励功能,发挥鼓励与促进的作用。作文的评价不应该只是浮动不大的分数,和宽泛空洞的几句毫无指导意义的评语,而应该是真诚的,有实际指导帮助的意见。不能因为学生暂时表现不尽人意就对他的努力与进步视而不见。适当地给予高分和真诚的鼓励,不仅是尊重学生写作劳动的表现,也是更好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的举措。这种鼓励对不喜欢写作,喜欢写作但能力不足的同学尤为重要。

(二)评价的基准与对象不同

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是针对学生整体的无差别,绝对一致的。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学生能力的强弱。而平时作文的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当下能力的强弱,不能以要求喜欢并且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写作能力欠缺的学生。学生的能力就像弹簧,有的能拉很长,有的则短一些,有的就更短一些,不管怎样,外界施予的压力都必须在弹簧多能承受的范围内,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弹簧就会发生变形,再也不能恢复。所以应该要以每一个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达到的高度而不能超越他所能达到的高度去要求他。高考作文的评价基准是整齐划一,是明确划定三六九等的;而平时作文的评价基准应该因学生能力的强弱而有所不同。

高考与其说是通过分数来选拔甄别人才的,倒不如说是通过分数来划定答卷等级层次的。就作文评价而言,高考是就作文文本本身评价作文,它的十条评价标准,都是针对文本评价而言的。笼统而言,高考作文评价的对象主要是文本本身,只有文没有人。而平时的作文评价主要是透过文本呈现和反映的情况,评价写作者的相关情况,诸如写作者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写作意识与写作心理;是否把握了写作的基本规律和策略;是否能灵活运用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另外更应该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学生个人特长和兴趣;语言风格与表达特点等等个性化因素。

(三)评价者与写作者关系不同

高考的作文评价者是阅卷老师,作为试卷的评判者,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按照高考的作文评分标准,给作文打一个合理的分数,他们只与最终试卷上的作文打交道,与考生没有实际接触,实质上,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也不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任。

而作为平时作文训练评价者的语文教师却不一样,他们必须得对学生的发展负责。首先,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本职工作,促进学生发展是老师工作的主要任务。其次,语文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熟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长处与不足,所以在评价时语文更能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再次,语文老师有必要通过学生的作业,尤其是像作文这样能够传递学生真实情感的载体去走近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尊重他们表达意见的权利,去允许他们发泄自己的情绪。语文老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更应该抱以真诚,平等的沟通态度;应该适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合宜有效的方法帮助每一个学生提升进步,而不应该只是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用红笔批上一个冰冷的分数,写下几句简单生硬的评语,老师要让每一个同学感受到自己对于他的重视和期待。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真诚的态度与殷切的期待,才愿意也敢于在作文中表达自己,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愿意表达是写作的前提,充满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学习才有真正进步的可能。

三、平时作文的评价标准

平时作文的评价标准,应该以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作文的要求为依据,应该以大多数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达到的标准为高度,要能在具体教学实际中操作与运用并收到实效。

第一,评价标准应该体现基础性。要降低平时作文的评价标准,要以大多数同学通过努力学习能达到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不能把好文章的标准定得过高,让大多数学生望而生畏,对写作产生厌恶,应付了事。大量拼接素材,以追求文章的丰富;矫揉造作,乱用修辞故作另类,以显示个性;空话、大话、假话连篇,以显示语言的深刻性。第二,评价标准应体现差异性。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认识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视角,写作也会有自己相对较强的文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差异,帮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所长,才能使得每个同学都获得进步与提升的可能。

第三,标准评价应追求发展性。平时作文的评价不是一次性的,不能只做横向比较,但就一次作文结果,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对写得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而应该把每一次作文评价看作是每个学生追求写作能力提升中间的一个关键步骤,更应该将前后作文训练的评价联系起来,进行纵向比较,记录学生的成长进步,总结得失。平时作文的训练是促使学生写作能力进步的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若干次孤立写作教学课的简单叠加。

第四,评价标准应追求激励性。写文章这件事除了靠丰富的素材积累,必要的写作知识与技巧,充分的写作训练,还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并非所有人通过刻苦学习就能写出好文章。“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作文难写,好作文更难写,所以学生很容易对写作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适宜适时给予学生鼓励。要多从正面给予引导、多发掘学生作文的可取之处,进行肯定与奖励(体现在分数上,书面评语或口头表扬上),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从发展的角度表扬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平时作文的评价标准要以大多数同学能达到的高度为标准,尊重学生的差异与个性,注重学生持续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表达欲望,致力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1] 黄厚江.作文评价的标准及其实施办法[J].语文教学通讯,2008,10(B).

[2]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 黄厚江.我们能教学生写出什么样的文章——作文教学基本定位思考[J]语文学习,2011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4级)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语文课程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考作文两关注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