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作文水平调查与研究

2016-02-14贵州吴万奎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双语少数民族小学生

贵州 吴万奎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作文水平调查与研究

贵州 吴万奎

目前,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作文水平低下,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为了寻求突破口,课题组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现状分析

(一)语言的局限性。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思维、交流都是用民族语言进行的,因此语法构成特别——侗语表达与普通话表达常常构成倒装句形式,写出来的作文当估也就不伦不类,听起来滑稽可笑。如学生常把“很冷”“很热”“菜刀”等写成“冷多”“热多”“刀菜”。于是,语言的局限性,方言的影响,让少数民族学生心理有千言万语却一字写不出来的现象。

(二)语言较正没基础。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有很好的语言较正和引导基础,他们语言表达会很快适应或得到转变提高的。但在山区村村寨寨几乎没有幼儿园和学前班,交流仍然是本民族语言,即使有村小校(点),教师也都是外地外民族教师,教学时,外民族教师是不会运用当地语言实施双语教学引导孩子们学习汉语言,当然这些孩子是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的。这怎能会作文?

(三)师资力量匮乏。目前,村校(办学点),教师严重匮乏,多数校点一校一师,教学活动不得不走复制教学老路。条件稍好的村级完成也是一师包一班,还要给学生做营养餐。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使当前的办学只好顾及数量不管质量。说句不中听的话,现在的教育是赶鸭子上架行动,是忽悠无知的孩子和愚昧的农村老百姓的教育。这何从谈及学生学习语言,懂得写作?

(四)教学方法传统。据调查了解,目前中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始终传统化,即作文教学课堂,是教师忙不过来而安排的应付课堂,有的教师干脆利落地告诉同事说:“不想上课,想轻松自己简单,让学生写写作文。”且作文是这样“让写”的:教师放(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如此的作文教学模式,不仅束缚和压抑了农村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作文的兴趣,而且抑制了教师的专业化个性化发展。

二、几点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置建设,做好学前准备。实践告诉我们,学前教育是办好正规教育的基础。如果真正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去办好教育,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校点就必须筹措资金兴办学前教育班。为了做好做实学前教育,学前班教师理应聘请当地民族教师任教,要求民族教师运用双语教学对学前班孩子进行汉语语言的理解、学习和表达培训,为小学阶段学习汉语言及写作做基础。

(二)进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训练。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进入小学后,语文课的教学要实施教学改革,根据汉语拼音教学目标,实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训练。待学生掌握一定的拼音基础和识字量后,教会学生借助拼音阅读简短易于理解的文章,同时学习综合运用“拼音”和“识字”学习说话写话。经常性的训练,孩子们一定会有所长进的。

(三)学写日记,懂得观察。孩子们一旦有了说话写话的基础,接下来就是学习写日记。最初学习写日记时,可以教给他们这样的日记模式:叙述内容+感受、观点。这一模式是针对日记的主体内容而言的。即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后,用一句或一段话表达自己的对所见所闻的感受、看法。这是其一。

其二,是教会观察,笔以记之。观察方法有很多,即方位观察、主次观察、时序观察、远近观察、分层观察、周期观察、动态观察、多角度观察。教师根据学生的特征和写作的需要,循序渐进地一个一个地教会他们,让他们将观察到的内容笔以记之,学以致用。即将自己观察到或感受到的用一句话,一段话表达出来。

其三,如果有的学生实在不能及时学会写日记,可以实施“一班两制”,让这部分学生抄写美文好句段以替代日记,但要求卷面整洁干净,不抄错字。久而久之,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喜欢上日记,不会觉得日记是负担。

(四)引导学生写生活。如何让学生写好每次作文,教师需要敢于冲破现实“禁地”——把学生带出课堂,到校园,去村巷,观察那些成堆的垃圾,描述路上没人管的牛羊粪便,或带去欣赏大自然美景,然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说说看法,写写感受。于生活感受、思想提升,一举两得。

(五)遵循规律,由易入难,深入浅出。如果作文的教学始终停留在字、句、段的训练上是不足取的。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及格的标准就是先把字写对、写够、写工整,把句子写通顺”的基础上还有新的要求,比如说这次作文除字数足够写工整外还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一两个比喻句,下次作文还要分段写等。这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才能切实有效地抓好小学生作文起步训练。

(六)设计游戏场景,激起学生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动、喜欢游戏是天性。进行作文训练时,教师可以设计逻辑性比较强的游戏场景,把游戏规则交代好后,让学生自己游戏,最后将游戏过程和对游戏中的感受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进行“逃生演练”游戏,让学生扮演一家人逃生场景,游戏结束立即将之写作成文。此外,我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一句话作文比赛”、“双语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等等。

(七)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原则。根据这一个原则,实施因人施教,即对中上等水平的学生,就从其运用成语、谚语、名句、修辞、结构、表达方法、描写方法等方面去引导修改提升,而对后进生只从格式,标点,字数、内容上等做要求。这样实现了人人有进步的作文目标。

(八)注重立意,立足朴实。小学生作文训练,离不开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审题立意既是作文训练基础,也是启蒙灵魂的基石。立意是“文心”,是“灵魂”,作文立意不正确就是没有是非观,就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语言朴实也是保留童真童趣童心童言的表现。因为“真实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所以,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告诉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是优秀作文基本特征。

(九)实施双语教学,对译课文内容。语文课文,是作文典范。我们认为,要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借鉴语文课文内容实施引导。要使课文真正起到引导作用,首先是学生必须理解课文内容。相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而言,要能理解课文内容必须适当运用双语教学,必要时用民族语言对译诠释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作者作品主题思想内容。

虽然山区教学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潜心钻研,热心奉献,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有希望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黎平县纪信净恩希望小学)

猜你喜欢

双语少数民族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我是小学生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少数民族舞》等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