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2016-02-14

知与行 2016年9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王 军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7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王军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7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引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情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当前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角着手,通过深入分析,阐释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问题是:农村思想宣传工作较薄弱;农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偏低;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发挥良好作用;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即进一步加强理论宣传;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从源头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解决好农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任务,贵在认知认同,重在自觉践行,难在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

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国广大农村,幅员辽阔,农民人口数量多达9亿,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农民7.5亿左右,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任务。农村的和谐稳定事关国家的和谐稳定。鉴于此,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认知,转变思想观念,进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自从中共中央提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学界和理论界对高校、事业单位、企业和社区等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研究甚多,然而对农村农民群体的培育路径研究比较少。虽然现阶段我国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还不高。“据广西藤县调查的185名农民显示,被调查者无一人能讲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 字具体内容,其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了解的仅占 3.8%,6.3%的人比较了解,45.6%的人了解一些,44.4%的人不了解。”[1]因此,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意义。

一、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2]在我国,农民人口数量多达9亿,总数在全国人口总数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从这个角度看,农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农村地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

(一)全面建成小康会的必要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当前,我国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决胜阶段,重点和难点仍然在农村,现阶段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很大的影响。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特别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所以,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价值层面就更要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二)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因此,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农民形成善良道德素质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意识,培育能够自觉践行道德情操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公民的历史使命与职责,当然农民也不例外,这是提高农民自身道德素质的客观要求。因此,要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由此可见,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当前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党和政府在农村地区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了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思想宣传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党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城乡基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依托,农村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4]《意见》出台后,农村地区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但这一政策在农村地区的落实并不是很到位,农村地区没有很好地利用条幅、标语、报刊、电视、网络、培训等手段发挥作用,而且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他们将发展经济摆在首位,忽视了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误认为经济发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发展经济是硬指标,思想宣传是软任务,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这就使得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宣传处于薄弱状态。

(二)农民文化素质整体偏低

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人的认知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层面的理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它是一个千锤百炼、集思广益、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价值观,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最高理论成果。“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5]因此,我们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才能去理解和接受它。然而,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不能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次内涵。“最新的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状况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 13.8%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 ,而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2.2% ,小学以下的占34.1% (其中文盲、半文盲占6.9% )。”[6]由此可见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这定会影响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发挥好核心作用

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发挥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模范带头作用。目前由于农村基层组织自身定位不明确、制度建构不完善、干部队伍素质偏低等因素制约,故无法正常发挥和引导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一项调查显示:“每年都要组织农民学习‘两会’等中央文件的精神,讲台上面的人读读文件,下面听的人能理解的不多,很多学习只是走走过场,开会学到的东西很少,很枯燥,还不如回家看电视。”[7]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无法发挥正常的作用。

(四)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该《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这一目标距今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虽然这十多年之间我国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仍然很微薄,消费水平依然很低,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依然突出,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够完善。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8]236由此,在农民基本物质生活没有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无法践行的。

三、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它具有持久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征,是一项庞大的战略任务。这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方法,克服客观条件的限制,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农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扫清障碍。

(一)进一步加强理论宣传工作

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关键在于知行统一,知是前提,只有内心认同才有可能自觉践行。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8]109理论宣传教育是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首要任务和前提基础,只要理论宣传做到位,农民就能够认同。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一定要加强理论宣传,增强认知、认同。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思想的宣传、理论的灌输,抓好理论宣传教育是关键。要把“三个倡导”基本内容给农民群众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清楚,引导农民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让农民群众理性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目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给农民,让他们内心认同并自觉践行。以下是个人的几点思考:

1.创新宣传形式。对传统的理论宣传教育方式要有所创新,通过标语、横幅、宣传单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理论宣传教育;用顺口溜、歌曲、小品、话剧、舞蹈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加强理论宣传;针对农民的具体情况,在农闲时间和农民工返乡时间,开展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践活动。如开展“冬训”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活动[9],这种集中培育方式虽然时间短,但能让农民系统、全面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丰富宣传内容。在农村要广泛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农业科技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仁、义、礼、智、信等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会议精神,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在农村大力宣传典型事件,评选表彰道德模范。例如,在农村开展“最美乡村教师 ”“最美乡村医生 ”“最美村官 ”“劳动道德模范”和“感动人物”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选活动。让24个字的精髓在农村形成共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的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

3.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培育和践行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把握好农民群众的心理特点,努力创新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宣传载体、搭建宣传平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10]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1)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现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在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要切实发挥好互联网的精神实质,充分合理地利用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平台的优势进行理论宣传,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2)发挥文学艺术的功能与作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主流的优秀文艺作品,能够引导和启迪人们。“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文艺作品的生命在于创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要创作出一批具有生命力、符合农民大众口味、积极健康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主流的优秀作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农村文艺作品的创作不能离开广大的农民群体,只有扎根于基层农民群体中的文艺作品才能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3)发挥公益广告的宣传作用。公益广告在理论宣传方面的优势是其他任何媒体无法比拟的,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发挥公益广告强大的宣传作用,同时创作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作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增强其宣传力度。

(4)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构建起以“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队伍”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的农村公共文化网络体系,营造健康的社会公共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让社会公共文化对农民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日常生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发挥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农村地区要巩固和加强基础教育,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手段,价值观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代际传播性。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

1.巩固和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要重视基础教育,从小给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发挥农村学校的文化阵地作用,设立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课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普及,努力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宣传体系。尤其是经济特别落后的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降低辍学率,从根源上减少文盲和半文盲的数量。在农村,中、小学生是科学文化的领头羊,加强中、小学生的教育,努力让中、小学生在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发生代际传播效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去。

2.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2008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其中就要求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改进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从而提高农民工择业竞争能力、农民工的自主创业能力和返乡农民工的农业技能[11]。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枢纽,其承担着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艰巨任务,因此,我们必须要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通过精准定位、完善机制制度、加强监督管理、选配高素质干部、增强村级组织和村组干部在农村事务管理中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理应成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组织机构,要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发挥应有的功能。

(四)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夯实培育和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济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从哲学的角度,把人的需要概括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首先要解决好农民的生存需要,即物质层次的需求,只有解决好基本的生存问题才有可能去思考精神方面的需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马克思说过:“人民所奋斗的一切,都与它的物质利益有关。”[12]毛泽东同志也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农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13]农民只有得到物质的保障,才能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借用“互联网思维”,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尤其西部落后地区必须高度重视、落实好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大力发展“电商扶贫”事业,让那些困难群众真正解决好生存问题,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好物质基础。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能脱离农民的生活实践,要结合农民最直接、最迫切、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实现农民富裕,展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图景,让农民心悦诚服的接受并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认同感,从教育转化成自觉行为。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困境的深入分析,从重视农村理论宣传、加强农村教育发展、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四个方面探索出了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复杂性、系统性、长久性的特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任务,贵在认知认同,重在自觉践行,难在融入日常生活。因此,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将宣传和教育并重,形成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强大力量,充分协调各种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物质保障,最终将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实践中。

[1]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2-26)[2015-12-28].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3]中国经济网.精准扶贫让老区人民共享全面小康[EB/OL].(2016-03-28)[2016-08-04].http://views.ce.cn/view/ent/201603/28/t20160328_9873897.shtml.

[4]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5]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6.

[6]袁银传.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32.

[7]吴春梅,席莹.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困境与出路[J].科学社会主义,2016,(6).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党员冬训班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2015-1-4)[2015-1-12]http://www.czzl.gov.cn/art/2015/1/4/art_39_91650.html.

[10]刘奇葆: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人民网.2014-03-05.

[11]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N].人民日报,2008-12-20.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9.

[1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284.

〔责任编辑:崔家善陈奕诺〕

2016-07-23

王军(1990-),男,甘肃定西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D64

A

1000-8284(2016)09-0010-05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