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游戏的“无心”和“有意”
——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最佳方法初探

2016-02-14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周远卓

早期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材料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周远卓

角色游戏的“无心”和“有意”
——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最佳方法初探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周远卓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游戏中的一种,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幼儿在角色游戏里反映着现实生活,再现着现实生活。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行为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创设游戏环境,为幼儿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做足准备?教师指导游戏时,扮演哪些主要角色与幼儿互动可以使幼儿的游戏经验更有创造性?如何把握介入和退出游戏的时机,让幼儿游戏更自主?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通过对主题及材料的对应关系的研究,探索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材料提供的适宜性,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

2.通过对生活实践及介入指导适宜性的研究,探索幼儿角色游戏中生活经验积累的策略及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及方法。

3.通过对观察的随机性和目的性的研究,探索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情感、社会交往、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

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两个关键词:无心、有意。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善于捕捉“无心”,并转化为“有意”,真正体现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同时也收获一定的经验。

1.材料准备,把“无心”的动手转化为“有意”的动脑。

其一,材料投入的多样性与选择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的角色游戏提供支持,帮助幼儿的游戏到达一个更高的水平。而材料投入的适宜性更能使幼儿在“无心”的玩耍中转化成“有意”的动脑,正如维果茨基所言:“在游戏中,儿童总是表现得超出自己的年龄特点,超出自己日常的行为表现,在游戏中儿童看上去仿佛高出自己一头。”材料的准备和投入是支持幼儿游戏的脚手架,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经验,还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所以在游戏准备时,要根据游戏的主题提供足够使用的材料,这样避免因分享材料而产生矛盾,同时多样性的材料投放不仅促进了幼儿的游戏发展,也练习了幼儿适宜地选择材料的能力。

其二,材料投入的开放性与封闭性。角色游戏的趣味性不仅仅是游戏本身的趣味存在,开放性的游戏材料更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让他们在“无心”的玩耍中转化为“有意”的动脑。例如应有尽有地丰富“百宝箱”,箱子里各种各样的纸,五颜六色的布片、布条,瓶瓶罐罐,大大小小的包装盒,胶带和订书机等,幼儿会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选择材料,制定或搭建与游戏主题相关的道具,以支持正在参与的角色游戏。但是在材料投入时,也要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幼儿,这时需投放一些封闭性的游戏材料,如点心店里泡沫制成的鸡腿、汤圆等,用海绵制成的饼干,豆腐干等,这些封闭性的材料投放,让那些能力稍弱的幼儿有兴趣参与游戏,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适时指导,把“无心”的游玩转化为“有意”的实践。

其一,生活实践活动。幼儿游戏的发展是在与实践的互动中实现的,陈鹤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教育观点。为此,我们经常把孩子带入菜场、商场,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观察,使幼儿在“无心”的游玩中得到实践的认知。比如:在开展超市的游戏时,由于幼儿没有生活经验,游戏情节始终得不到深入,他们只是随心所欲地购物,不能随游戏的主题或游戏的情节发展开展游戏,游戏结束时“商场”总是忙而乱。为解决这种现象,我们从三个方面设计了“购物”生活实践课。第一环节是组织参观:营业员如何向顾客介绍商品?顾客又是如何选购商品?第二环节是了解一些常用物品的用途,即让幼儿做小记者,去采访顾客为什么要选购这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第三环节实践活动:每人用带来的5元钱去购买一种商品,根据前两个环节的准备,我们再次提醒幼儿:买些什么?为什么要买?而且所购物品不能超过5元;由于前期的购物知识准备充分,幼儿在购物时都有目的地选购。购物活动为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再玩“超市”时就非常有秩序了。

其二,适时介入活动。如果教师能了解每一名幼儿,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适时地介入游戏与幼儿互动,更有利于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比如水果超市,两位“小营业员”玩起了扔“布水果”的游戏,布水果落到托盘又掉到了地上,而两人完全不顾“客人”的光顾沉浸在游玩之中。此时,我就以客人的身份介入,我捡起布水果,按品种进行分类时的自言自语吸引了他们,他们停下了“扔水果”的游戏,迅速把地上的水果按类别捡了起来,并一一排在托盘中,开始进入了游戏角色。其实,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有多种方式,当教师以一种有助于游戏质量的方式介入时,混乱的或简单的游戏通常能得到改变,这种看上去很“无心”的介入方式,更能鼓励幼儿的游戏活动,并不断运用现有的经验参与游戏。

3.观察引导,把“无心”的感知转化为“有意”的创造。

其一,随机性观察。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尤为重要。但由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自由度较大,有时预设的观察内容可能会出现没人玩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视幼儿实际游戏情况,随时调整观察重点,一旦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便可以转化为有目的的观察。如一次游戏时,“医院”区域由于没有幼儿选择而暂时关闭,结果,娃娃家的“妈妈”抱着“娃娃”去看病。只见“妈妈”找到了上一次玩医院游戏的幼儿,对她说:“医生,我的宝宝病了,请你帮宝宝看看吧。”而那个玩得正开心的幼儿,马上来到了“医院”的区域,认真地看起了病。于是在评价时,我就以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讨论的结论是:医院里是不能放假的,医生只能换班休息。于是幼儿自己制定了换班要求,帆帆的妈妈是个医生,在她妈妈的帮助下,幼儿又把换班要求改成了值班制度,并创造性地把它们画成图画,贴在“医院”的墙壁上。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们又逐渐增加了CT室、B超室等,这时,医院的游戏已非常完美。这一次的随机性观察,促使幼儿把无心感知转化成有意创造,从而深化了幼儿的角色游戏。

其二,目的性观察。幼儿的游戏是自发性的,几个幼儿在一起玩耍时,由于对事物产生同种认识,就可能产生出一种游戏。因此,教师的观察也需要有一定的目的,真正从观察中去获取幼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环境与材料的互动信息,为指导幼儿创造新游戏做支持性的建议。如“保龄球馆”的开张,正是在有计划的观察过程中形成的。玉玉是娃娃家的孩子,“爸爸”“妈妈”由于忙着招待客人而忽视了对他的照顾,他就玩起了商场里清理出来的可乐瓶、塑料瓶,瓶子倒地的声音吸引了做顾客的惠子,于是两人就玩起了瓶子,不一会,他们就对这个活动失去了兴趣,拿着瓶子开始搞起了“破坏”,我观察到这里,觉得要适时地提醒一下,于是走过去对他们说:“这些瓶子可以做保龄球。”该怎么玩呢?他们一起商量,并要求我上网查资料,就这样,在我的帮助下,他们制定了打“保龄球”规则,于是“亮亮保龄球馆”正式开张。“保龄球馆”的开张在有目的的观察中形成了,教师只是起到了点拨的作用。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并保护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把“无心”的好奇转化为“有意”的求知,使幼儿的游戏更贴近于现实生活。

幼儿的世界是纯真而美好的,他们通过游戏再现着这美好而富有童趣的现实世界,因此,作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游戏环境,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指出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材料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