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心课程游戏化的四个“误区”

2016-02-14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幼儿园吴春红

早期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水壶纸箱误区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吴春红

小心课程游戏化的四个“误区”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吴春红

近年来,“课程游戏化”重回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议题中心,园长和教师们都在反思自己园内的游戏活动开展情况,寻找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日活动也相应地增加了游戏的内容、扩大了游戏的范围,目的是想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氛围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帮助他们在游戏中迸发创造的精神。但是,也有的幼儿园,没有真正地理解“课程游戏化”精神,单纯地模仿其他地区及幼儿园的做法,其结果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进入了“误区”,反而影响了幼儿的游戏开展。

一、安全卫生没有保障——假自主真忽略

随着安吉游戏风靡全国,各地的幼儿园也都开始重视幼儿的户外游戏探索,这本无可厚非,因为安吉游戏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但移植他人的经验,必须考虑自身的环境和条件,有的幼儿园在开展户外游戏时,忽视了这一要求,盲目投入过多的挑战性器械,又由于事前缺少和家长的沟通,致使家长对挑战性器械产生排斥,导致户外游戏的“出师不利”,这给游戏的进一步开展带来了阻碍。

还有的幼儿园在增加户外游戏的基础设施时比较仓促,没有考虑周全,也给幼儿的安全健康埋下了隐患。例如在建造户外沙水池时,没有考虑到沙水池的清洁卫生:位置选择在背阴处,致使沙水池缺乏阳光的消毒;沙池面积过大或者沙地边缘没有高出地面,致使沙土流失;水池周边没有考虑防滑,幼儿游戏时容易摔倒,等等。另外,许多幼儿园处于居民小区中,经常有猫咪出入,而猫咪最喜欢在沙土中排泄,还会用沙土埋好。这是沙池非常大的一个卫生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给幼儿带来健康隐患,幼儿园应想办法在幼儿不玩时把沙池遮住,避免猫咪进入。

另外,户外游戏开展给幼儿的饮水也会带来问题。教师惯常的做法是:让幼儿自己带一个水壶到幼儿园,游戏时统一放在固定的户外场所,幼儿可以自由取水来喝。但是,许多教师仅允许参加户外运动的幼儿带水壶喝水,其他孩子不能带。实际上,由于机体生长的需要,幼儿需要不定时地喝水,并不是口渴了才要喝,而且水壶往往随意放置在阳光下,某些水壶的材质在高温环境下并不安全。因此,教师应该慎重选择放置幼儿水壶的地点,也应该要求家长为幼儿选购健康的水壶。

二、不能常态化地开展——假自由真忽视

为了表示对幼儿游戏中的“自由、自主”观念的重视,有的幼儿园将原先为各班配备的游戏柜子撤走,代之以废旧纸箱等材料。在开展游戏时,幼儿利用纸箱构建游戏场景。不说大范围地提供纸箱也需要幼儿园花费资金,单是这些纸箱是否能保证幼儿游戏的次数就会有疑问:毕竟是纸制的,而幼儿每天都在开展游戏,搬运、使用这些纸箱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损耗。将现有的教育资源搁置一边,额外购买不能保证游戏常态化开展的游戏材料,这样的做法是否可取?还是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有一些幼儿园游戏在提供同行们观摩时准备非常充分,但事实上这样的游戏不论是人员安排还是物质材料的提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不能常态化开展的:教师、保育员、保洁员、校医全面参与,万一哪天有人员缺勤或外出学习,怎么开展游戏呢?材料高大上,但却只能保证幼儿游戏中的一次性使用,日常开展时怎么办……凡此种种,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还有一些户外游戏更多地会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教师应该做好两手准备,而不是单纯地取消游戏。譬如在梅雨季节,江南会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而在秋冬季节,雾霾天又是常态。这时的户外游戏就应该视天气条件做两手准备,而不是一见下雨或雾霾天就取消。假如雨下得不大,只要能提供一些物质保障使幼儿不淋湿衣服且能保证安全就能照常开展;假如雾霾指数不是非常高,可以根据时段灵活开展游戏。总之,保证幼儿游戏常态化的开展才能真正让幼儿从游戏中获益,反之就不是“课程游戏化”,而是“游戏表演化”了。

三、内容形式简单重复——假创造真守旧

曾经观摩过一所幼儿园的游戏展示活动,全园好几百个孩子一起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整个操场、小花园内到处都是孩子的身影,貌似很热闹,但仔细观察:娃娃家游戏、小舞台游戏只是从室内搬到了室外,而且还缺少了相互间的交流:原本在室内开展角色游戏时,娃娃家游戏的孩子还能和超市、小舞台等游戏互动,但可能由于超市搬到户外“工程量”太大,户外全园间的互动困难,所以娃娃家的孩子就只是在帐篷里“炒菜”、看书,没有和其他游戏场所交往的机会;小舞台上的孩子也只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始终在表演,一部分充当观众始终在看表演,孩子们没有机会参与到其他游戏中;而运动区的孩子只是重复上午晨间体锻时的分散活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只是在利用大、中型玩具进行玩耍;种植区的孩子呢,拿了把小铁锹无所事事,因为是初春,小菜地里也没更多的苗能让他们浇浇水、除除草……凡此种种,给人的感觉是:幼儿园没有为孩子们自主自由的户外游戏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是重复室内的游戏和照搬别园的游戏。

游戏需要特定的时空条件,每所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园所特点,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幼儿园的做法。如果没有为幼儿的户外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也不能简单地将室内游戏搬到室外进行,更不能只是重复孩子已有的游戏。这样的游戏不仅缺乏创造,某种程度上还不如原有的室内游戏和户外锻炼;这样的游戏不仅没有真正把游戏还给孩子,反而误导了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精神的理解。

四、教师缺少正确引导——假愉悦真不管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镜头:小班上学期的孩子在进行角色游戏中的“糖果店”游戏,一个小女孩去买糖果,因为旁边还有客人老师在观摩游戏,她显得有些胆怯。老师看见了,上前帮助她和糖果店的孩子交流,指导她买到了糖果,还教她对小店员说“谢谢”。应该说这很正常,老师们从来都是这样指导孩子间的交往的。但有一教师质疑:“课程游戏化”精神是要把游戏还给孩子,要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充分地体验到快乐,解放他们的精神,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不应过多地去干预幼儿的游戏,只是重在观察孩子,刚刚糖果店游戏中教师的做法是否符合这一精神?是否干预了幼儿游戏?

我们知道,教师这一职业亘古有之,说明这一职业具有对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价值。有的教师对“课程游戏化”中教师的观察和指导有误解,认为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的指导即是对幼儿游戏的干预,因此任由幼儿自己玩游戏,对游戏中出现的状况一味地回避。其实,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教师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都要重视自身教育作用的影响和发挥,幼儿游戏中或多或少会出现问题,有的孩子可以自己独立解决,有的可以通过相互影响解决,还有的就必须由教师帮助解决。在上述的糖果店游戏中,有特定的环境背景:小班的游戏、小女孩比较胆怯、有客人老师,这时教师适时的引导是可行的,不但给小女孩以心理安慰,还能够鼓励小女孩大胆交往,这并不是对孩子游戏的干预。因此,“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教师指导并不是否定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基于对幼儿游戏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之后采取必要而有效的指导。

看来,真正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在逐步理解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实施课程游戏化,而不能人云亦云,误入歧途。

猜你喜欢

水壶纸箱误区
纸箱有多重
借水壶
小赛的纸箱
冬季洗澡的误区
变成洒水壶的男孩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用吸管与纸箱打造密室逃脱
废纸箱变愤怒的小鸟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