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活动中让孩子有话可谈的小窍门

2016-02-14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二小学附属幼儿园殷敏

早期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调查表谈话交流

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二小学附属幼儿园 殷敏

社会活动中让孩子有话可谈的小窍门

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二小学附属幼儿园 殷敏

很多老师对我抱怨:幼儿园社会课太难上,课堂组织中可变因素多不容易把控,难预知孩子的经验,课堂气氛单调,孩子谈话不积极或无话可谈,等等。其实要想把握好社会活动,首先要加强对幼儿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的了解;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当双重角色,既要把握好本次活动的主题、重难点的解决策略,还要尝试从幼儿的角度来设计提问。只有不断克服教师在课堂上的自我中心,才能真正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有话可谈的课堂环境。以下通过几个教学片断的案例,逐一分析,希望能帮助一线老师解决在社会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惑。

困惑一:我在教学中设计运用了调查表,可孩子们在课堂上还是没话可说,怎么办?

在社会教学活动中,调查表的运用能帮助孩子有目的地提前了解教学内容,丰富孩子的感性认知,引导家长介入教学。教师也能从调查表中预知孩子的已有经验,为教学提供指导。

教学片断:

李老师在执教大班社会活动“南京的地铁”时,为全班35位幼儿设计了一张有关地铁的调查表,内容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的地铁是什么样子的?

问题二:地铁里有些什么?

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带着这些调查表进入了课堂,教学开始了,当李老师分别提出这两个问题时,她发现了一个现象,由于大家调查的内容都相同,所以答案也几乎一样。交流时发言的孩子比较积极,但听讲的孩子不够专心,而且当李老师希望能够拓展这两个问题,丰富相关地铁经验时,孩子的思维始终还停留在那两个问题中,回答的内容不断重复。然后课堂上就只听见李老师介绍讲解地铁的声音了。

分析:

该教学片断中老师通过设计调查表来丰富孩子感性经验的做法是非常好的,那为什么课堂上还是出现孩子们无话可谈的场面呢?我想问题就出在那张调查表的设计欠合理上。不合理在于:有关地铁的信息调查过于单一,造成孩子们的谈话不丰富。可是李老师又担心:如果让每个孩子调查过多的问题不仅会给家长添麻烦,同时也超出了孩子的认知能力。

教学小窍门:

1.教师可以围绕地铁的信息设计出多个调查表,增加信息量。如:地铁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地铁的车厢里有哪些设备?地铁站和地铁里有哪些标志?地铁和公交车哪个速度快?地铁站的工作人员是怎么为大家服务的?等等。

2.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负责完成一张调查表,这样问题少而集中,便于孩子和家长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如:在完成地铁外形的调查中,孩子们发现了车头和车厢的外形不同;还数了数地铁共有几节车厢。

这样的调查方法,会形成围绕地铁开展的多个话题,一组孩子在交流中可以通过相互补充充实感知内容,而其他的孩子则会更专注地倾听,孩子们的交流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的氛围。当孩子们有话可谈时,教师则可以对孩子们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和提升,从而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困惑二:对于参观后的谈话,为什么我的组织方式总是不能调动孩子们交谈的积极性呢?

社会教学活动是孩子丰富社会认知、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组织孩子参观社区、超市等场所,增进孩子们的感知体验。参观结束后通常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分享交流,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孩子把零星的、粗浅的经验加以整合和提升。

教学片断:

孩子升入中班后的第一个主题是“我的幼儿园”,虽然孩子们在小班已经对幼儿园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幼儿园的了解只停留在自己曾活动过的范围,为了让孩子们全面了解幼儿园和幼儿园的文化,王老师带领大家参观幼儿园的每一个地方,并拍摄了一组照片做成了教学PPT。同时老师还设计了一节社会活动“我爱我的幼儿园”,拟对参观活动进行分享交流。

试教稿教案第一部分

一、回忆参观幼儿园的过程,感受幼儿园环境、生活的丰富

1.展示幼儿园大门口的照片,认认读读幼儿园的名字。

2.看课件再现参观活动中的幼儿园场所:上次我们参观了幼儿园,来看看我们都到了哪些地方?(教师播放PPT,幼儿根据图片回答)

小结:我们的幼儿园真漂亮,有宽敞的操场、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有好玩的大型运动器械,还有许多可以做游戏、学本领的活动室,我们都喜欢在幼儿园里玩游戏。

修改稿教案第一部分

一、回忆美丽的幼儿园,感受幼儿园环境、活动的丰富多彩

1.展示幼儿园大门口的照片,认认读读幼儿园的名字。

2.幼儿人手一张幼儿园景物及活动照片,结伴交流。

3.播放PPT,带领幼儿一起介绍“我们的幼儿园”,如美丽的花草树木、多种运动器具、好玩的活动室、丰富的角色游戏、可亲的老师们。教师围绕谈话内容设计多个与幼儿园有关的小问题。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我们的幼儿园真漂亮,有宽阔的操场、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好玩的大型运动器械、活动室和游戏,还有很多关心爱护我们的老师。

分析:

不难看出,这两稿教案中的教学环节,虽然学习的内容相同,也同样借助参观经验,但在学习的方式上却有很大的不同。第一稿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带领孩子进行参观后的谈话,教师的问题比较笼统,缺乏谈话的线索,因此孩子们的谈话内容不断出现重复。第二稿的学习方式则是教师让孩子们成为谈话的主人。同时孩子们手中的照片是教师PPT的经验拓展,因此王老师明显感受到第二稿的设计,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孩子们参与谈话的积极性。

教学小窍门:

1.细化提问聚焦谈点:参观活动一般内容比较丰富,如果问题笼统、单一,谈话容易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将谈话内容分解成多个小话题,这样教师不仅提问比较具体,谈点集中,也便于幼儿交谈和拓展内容。

2.运用照片留住记忆:我们知道参观的过程是流动的,谈话则需要回忆,而照片作为直观教具,能有机地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让孩子有话可谈。教师在拍摄这些照片时,可以围绕谈话内容,有意识地让孩子与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玩具、游戏和人进行亲密合影,因此留住的瞬间既是美好的,也是孩子们记忆犹新的。

困惑三:我很喜欢在课堂上采用互动交流的交谈形式,但交谈的结果如何才能达到促进孩子表达、分享经验的作用呢?

交谈片断:

我曾经遇到一位年轻教师,她告诉我她很喜欢这种交流方式。接下来就是我们之间的一段对话:

我: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交谈环节?

她:一是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二是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三是觉得这个环节会带给自己短暂的轻松(尤其是在观摩课上,孩子自由交流时,感觉听课的人就不再关注自己了)。

我:那这个环节你应该做些什么呢?

她:我就是来回巡视,提醒幼儿专注交谈不做其他的事。

我:对于这个环节的组织你有什么困惑吗?

她:主要的困难是孩子们交谈时不知道该怎么捕捉他们交谈的信息,集中交流时,结伴和小组交流的经验不能有效地进行分享。

分析:

从我们的对话中不难看出,这位教师虽然意识到互动式交谈可以为孩子提供表达和吸收信息的机会,但是这种认识还只停留在谈话形式的表面上。特别是对自己在这个环节应该发挥的主导作用认识不清。

教学小窍门:

1.合理分工。在孩子进行小组或结伴交流时,教师和配班老师应该有所分工,各自倾听一半的孩子的交谈内容。交谈结束前配班老师迅速地向主班老师提供孩子交流中的有效信息,为上课老师的下一步组织交流提问帮助。

2.有效倾听。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孩子交谈中的有效信息,

具体来说,一是运用扫描法,了解大部分孩子对谈话内容的基本经验;二是运用定点法,找寻孩子对谈话内容存在疑惑的问题,或者是比较有新意的内容。

3.针对性指导。在集体交流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孩子发言,简单的问题留给能力弱的孩子回答,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样既不易造成课堂上的冷场也能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谈话。对于孩子在自由交谈中一知半解的问题,教师不能因为孩子们的答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因为这个孩子的疑惑也许其他孩子也有,又或许他的问题可以给本次活动带来新的经验,因此教师有必要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进行讨论学习。

由此可见,幼儿园社会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做到心中有教案,眼中有孩子,努力克服教学中的自我中心。教师不仅要巧妙设计有效的谈话方式,充分发挥教具和学具的作用,更要多关注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已有经验,让孩子成为谈话的主人。

猜你喜欢

调查表谈话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1)阅读理解两则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