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寻访”推进核心价值观传播机制及途径创新分析

2016-02-13刘金玲刘华欣李小丽唐山师范学院团委河北唐山06000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唐山06000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唐山06000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同伴教育传播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金玲,刘华欣,李小丽(. 唐山师范学院 团委,河北 唐山 06000;.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000;. 唐山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北 唐山 06000)



“红色寻访”推进核心价值观传播机制及途径创新分析

刘金玲1,刘华欣2,李小丽3
(1. 唐山师范学院 团委,河北 唐山 063000;2.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3. 唐山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青年学生能否很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红色寻访”活动为主要研究样本,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展开研究,以期探索和总结其传播机制和创新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寻访;传播机制;同伴教育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转型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大学是思想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阵地,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根基。大学生能否很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对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本文的研究样本以大学生对唐山市红色革命胜迹、老战士、幸存者展开的寻访活动为中心,探索大学生易于接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和途径,为促使当代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亲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参考。

一、红色寻访活动实施综述

(一)红色寻访调研省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以往省内外的红色寻访大致有这样几种:小组或个体组织暑期实践活动,去寻访革命胜迹、老战士;清明节以扫墓为主题,组织少先队员祭扫烈士墓;还有政府机关组织公职人员走访革命胜迹、老战士、老党员;各地抗战研究会组织寻访老战士和革命遗迹等。这些活动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具有代表性,只是以学校、政府组织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发行动,也没有形成规模,后期的宣传和推进工作多有不足,多为阶段性活动,没有持续性,对学生没有持久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唐山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情况

为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2014年3月初,唐山师范学院的数名大学生开展了一次关于唐山市大学生及市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与实践的调研。调研形式包括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与走访,调研的对象范围包括唐山市民、大学教师、在校大学生、中学生等,其中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研目标对象。调研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日常生活中如何去践行、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等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咨询相关学者制作了1 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26份,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有近70%的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模糊或有偏差,25%的人在面对生活中一些涉及到社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的选择时出现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倾向。13%的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清晰认识,8%的人给出了合理建议。调研团队还对7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大学生做的问卷进行了着重分析和进一步比对。结果显示,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上,文科生优于理科生,男生优于女生。有将近40%的大学生在面临道德利益冲突时不能做出正确选择。只有20%的大学生的问卷能够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标准。在调研中还发现,一些大学生对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态势没有清晰的认识。除了问卷调查,调研还对个别学生进行深入采访,采访发现个别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含义上,并未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

(三)红色寻访活动实施情况

基于这一现实,几名大学生在与校团委多次沟通交流后,大胆提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多项工作相结合的全新模式——“我们家乡的抗战胜迹寻访”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们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到寻访活动中来,以这种实践活动的新颖形式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

为更好地开展寻访活动,参与的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去图书馆查阅、摘抄、整理相关史料和地方文献共计达100余册,整理出有价值的文字近13万字;多次去烈士陵园,把纪念墙以及166块墓碑上的烈士姓名、事迹记录下来,并向管理人员询问详细情况;利用互联网等条件,查阅唐山各地的抗战胜迹,整理出大量文字和图片,并做出标注;咨询学校历史、社科、资管专业等多位学者和教授,请他们提供一些重要资料和建议。经过多方面的查找,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基本找齐了相关资料,包括唐山16处抗战胜迹、5处惨案遗址、14个烈士陵园、17处纪念碑、5处烈士故居和20处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围包括唐山所有区域。此外,他们还整理出在唐山英勇抗战的节振国、魏春波、包森、洪麟阁等50多位革命英雄的资料和一些老党员、抗战老兵、幸存者的资料以及典型战役、人民群众支援抗战的资料。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分地区整理,为了使资料更加直观,并以表格的形式对资料进行编排。

可搜集来的资料并不是完善,因此后期招募了200多名大学生,他们自主组队,利用周末、节假日参观瞻仰了唐山所有抗战胜迹和纪念馆,采访了数十名当地老党员、老模范和战争幸存者,先后寻访了丰润、古冶、滦南、乐亭、丰南、玉田、迁西等,奔波1 700多公里,寻访过程中从抗战老兵和幸存者的口述、日记以及地方县志等方面不断补充与完善的,最终完成长4.3米、宽3.8米的巨幅《我们家乡的抗战胜迹图》,并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此次活动的参与范围涵盖全校师生,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时间跨度仅寻访工作就达半年之久,从2014年3月份开始一直到9月份结束。后续仍到各地宣传推广一直持续到了2015年3月份,活动现在仍在继续;寻访范围之广、里程之长、地点之多都是省内外少有的。

二、从5W模式看红色寻访实践活动深化核心价值观传播机制及途径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提出“5W”模式。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本文将5W模式为脉络展开对红色寻访实践活动深化核心价值观传播机制的分析。

(一)传播者——积极吸收,变受者为传者

传播者,又称信源,主要指以主动发出讯息的方式作用于对方及周围人的人[2]。由于红色寻访活动是学生自发组织发起的,传播者本身就是在学生中具有一定话语权和权威性的意见领袖,活动的组织和发起必然考虑到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和理想目标,易于学生接受和参与等指标,加之传播者积极主动的传播欲望,这种利用有意义的活动进行价值引导的方式要比生硬地命令及任务传达更具有吸引力。

传播者在整个寻访活动中,积极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红色寻访活动中来,同时也通过其他途径吸附更多的传播者,并努力变活动的参与者(受者)为宣传者和组织者(传者)。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信息招募队员,通过校团委网站、展板展览、微博转发、微信推广、广播等平台宣传红色寻访的意义和活动理念。广大学生通过院系、社团和个人组队等形式踊跃报名,共有来自不同系别及专业的2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为使大家更好地协调工作,按照成员不同专业和特长,自由组队的原则组成12个小分队。大家分工合作,组织工作、拍照、做记录、提问等都有合适人选,保证了寻访中学生各司其职、高效工作。这其实已经由原来的自发的人际传播发展为有明确目标、严格分工和统一指挥管理体系的组织传播。这也为红色寻访活动最终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提供了保证。

(二)受传者——深入校园,扩大传播半径

受传者,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映者,主要指传播者作用的对象。受传者可能逐渐转变为传播者,通常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和受传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角色,两者之间可以交替角色。在红色寻访活动中,活动的发起者既是传播者,同时也是受教育的一方,也应被视为受传者。每一次寻访也是接受教育、接受信息的过程。只有亲身走近那些历经沧桑的人们,亲耳聆听在家乡的热土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在实践中大家才会自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真正从内心深处坚定理想和信念。在青年一代获取信息便捷化、多元化、立体化的背景下,只有让大学生眼见为实、耳听为真地去观察社会、感悟历史,才能实现大学生对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亲近感和归属感。这些实地寻访,对大学生进行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也使得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参与红色寻访活动的大学生们还积极发展更多受传者,扩大传播半径。他们将寻访的经历整理成一个个好听的抗战故事,深入中小学校园,用故事这种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年龄更小的受众去学习和接受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迸发出来的全民抗战,勇于牺牲、不屈不挠、誓死捍卫家乡的民族精神。传统的传播学理论认为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说服受众,受众是被动的,而美国社会学家E•卡茨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把需接受的人看成有着特定“需求”的单个人,而他们主要的媒介接触活动大多具有特定需求和确定的动机并最终收获“满足”的一种过程。在红色寻访活动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得到媒介的广泛传播,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充分说明,红色寻访活动是满足学生需求的创新之举,从而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带动了广泛的参与性。

(三)讯息——真实为根,以故事承载信念

讯息,即由一组相互之间存在这一定关联的符号构成,并能够完整表达出某种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一种存在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并可以实现社会互动的介质,讯息的存在,使得这两者之间可以发生意义上的交换,实现互动的目的。红色寻访活动之所以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搜集整理的一系列能够很好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符号,是真正的有意义的符号,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活的”解读,不是流于文件,更不是流于表面与形式。真实人物,真实故事,带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让人觉得英雄不遥远,爱国精神不抽象。潘家峪一位97岁高龄的老党员向大学生们讲述了他当年的经历,腿脚不便但坚持让家人搀扶出门迎接,这本身就是一种“友善”价值观的体现。老人颤颤巍巍地从衣服口袋里掏出当年的日记,已经泛黄的几十页纸记录着当年的惨案的经过和老人的所思所想。由于身体原因,原本想让老人讲述一段故事后就休息,可老人却坚持一字一句地讲述着,小小的屋子挤满了人,很多学生眼眶湿润了。老人反复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必须肩负起历史使命。潘家峪之行让每位寻访学生的内心都受到了一次深深的洗礼,而这种真切的感受绝不是能够通过文件的传达、会议的研讨这样间接体验的方式所能够达到的。

(四)媒介——渠道多元,新媒体为主力

媒介,即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不仅仅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出现的不同因素之间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红色寻访活动的传播渠道是多元的。

1. 依托校内外媒体拓宽宣传渠道

为使更多的人关注红色寻访活动,宣传不容忽视。充分利用校内媒介资源,将红色寻访活动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追踪报道,及时跟进活动进展情况,报纸、广播站、网络、微信平台都成为了主要的宣传阵地。与此同时,开辟网络教育平台,拓宽宣传渠道。由参加寻访的同学一起自主设计、制作的红色寻访专题网站上线使用,将寻访成果、感悟心得、图片资料等信息在网上刊登、传播,有效地扩大了宣传辐射范围。网站开通后,功能不断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关注。

2. 组建红色寻访报告团,开创同伴教育新模式

唐山师范学院团委教师鼓励参与寻访活动的大学生成立“红色寻访”报告团,以专题报告会、新生入学教育、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走进身边同学,以同伴教育的形式促使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身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格。这种典型的“人际传播”模式由于可以使用语言和大量的非语言符号,如表情、姿势、语气、语调等,进而传播者可以语言表达信息,或用表情、姿势来强化、补充、修正语言的不足,传者与受者直接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并共聚一堂,促膝交流,能够产生一种亲切感,因此是建立起了一种面对面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关系。这种同伴教育的新模式已经在红色寻访活动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如今,“红色寻访”报告团已经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中小学进行宣讲。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同学们将寻访中的真实故事、生动情节传播给没有参加活动的师生,并通过开展图片展、优秀论文展示等形式,营造了浓郁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五)反馈——社会力量积极互动

反馈,即指当受传者接收到的讯息时,实时对这一讯息做出的反应或回应,也可看作受传者对传播者的造成的反作用。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是获得反馈讯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是发出反馈讯息[2]。红色寻访活动参与人数之多,影响之大有目共睹,更为关键的是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其他力量支持和参与。

在寻访过程中,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到了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体验到了老区百姓生活的改善和对祖国繁荣发展的信心。在此次活动的影响下,有近100名同学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学们还自发地结对革命老区中小学开展定点帮扶活动。寻访结束后,校团委老师们写信向参与寻访的学生的家长汇报红色寻访的成果及其子女所做的工作,许多家长表示大力支持这项活动,并肯定学校这种新型教育途径的做法。

红色寻访活动同时也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中国青年报》《河北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唐山电视台、唐山电台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2015年7月23日《唐山劳动日报》头版头条以“为青春构筑精神保垒”为题,对本次活动予以四千字的长篇报道,并于8月13日刊发了整版的图文信息,光明网、新华网、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青在线等40多家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从传播效果的层面来看,在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上,大众传媒的提倡与反对,在客观上有着形成与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关键性作用。通过大众传媒对红色寻访活动的报道,加上舆论的引导形成新的规范和价值,又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来维护现今社会既有的规范和价值。在社会行为示范效果上,大众传媒的影响表现在认知领域和价值取向领域,并且通过向社会提示出具体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来直接、间接地影响、改变人们的行动,大众传媒对红色寻访的引导和提倡,无疑会对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涵盖的人群更广,层面更多,使红色寻访这一活动可参与性更强,在社会上形成一股红色浪潮,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积极影响。

三、小结

高校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探索新型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实践中去。习近平强调说:“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做支撑。”[3]要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做支撑,就需要新型的途径来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红色寻访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是一种对青年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积极有效模式,可参与性强,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亲自参与进来,进行身体力行的实践,可充分发挥积极性,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可得到锻炼和提高,并且能从心理上产生爱国爱党的强烈情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期的大众媒体、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平台的传播,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这种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像“雪球效应”般使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形成良性循环,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从而带动更多的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乃至为整个社会环境的健康和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韩立娟,姜德辉,张小忠.高校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机制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7(6):123-125.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0.

[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文汇报,2014-05-05(1).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教育教学研究

Searching for the Red Culture: A Study on th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Innovative Way to the Spread of Core Values

LIU Jin-ling1, LIU Hua-xin2, LI Xiao-li3
(1. Youth League Committee,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3.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greatly extract the systematic thoughts and essences of the core values of China. And it serves as the spiritual linking power and engine to maintain the harmonious operation of the social systems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a “banner” directing the society to “move forward” soundly. College is an arena where the students communicate and debate over a lot of cultural issues and finally get themselves ready for their devo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s of our nation.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get the core values rooted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system of world views. The activity of “ search for the red culture” is taken as an sample to explore the ways of the education on the core values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is sample study, the creative methods and mechanism of transmission might be achieved finally.

Key Words: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search for red culture; mechanism of transmission; peer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6)03-0142-04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16.03.037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指导项目(SZ151184),共青团中央项目(2015LX037)

收稿日期:2016-03-01

作者简介:刘金玲(1975-),女,河北滦县人,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同伴教育传播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外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的进展研究
基于同伴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索
试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的运用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网络暴力的法理学透视
浅谈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